八(上)语文第二单元 十 晏子使楚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委婉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④景公好弋( 射)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二、《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7.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请 (2)今臣使楚 使:出使
(3)晏子对曰 对: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 比:并、挨
8.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1)(2) 出使 (3)(5)(6) 让、派 (4) 使者
9.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0.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 用原文回答。略
三、《晏子谏齐景公》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四、《晏子谏祷鱼》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译文: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译文
晏子到了楚国,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来迎接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捆绑着的人是什么人?’手下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手下的人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上次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的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枸橘(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比较阅读—1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晏子避席对曰( )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答案
1.其/实味/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 (2)座位 (3)白白地(仅仅、只) (4)通“披”,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5.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比较阅读—2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
7.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
9.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答案
6.(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7.是寡人之过也
8.(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 (2)景公派使者到了。
9.机智、善辩、清廉、简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晏子使楚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________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_______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______ (4)王曰:“何坐 ” 坐:______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______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______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______ (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_____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______ (2)何以也 以:______
(3)缚者曷为者也 曷:______ (4)齐人固善盗乎 固:______
(5)人楚则盗 则:______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 ”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4.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 )
A.齐之习辞者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所以然者何 庞然大物也
C.生于淮北则为枳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为其来也 缚者曷为者也
E.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对日:“齐人也,坐盗。”
5.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 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8.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__________
(2)今臣使楚 使:__________
(3)晏子对曰 对:__________
(4)比肩接踵而在 比:__________
9.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
(5)使使贤主
(6)何为使子
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派: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11.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 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
2.(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
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4.AC
5.尴尬的笑,害羞的笑,难堪的笑,自嘲无奈的心态。
6.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7.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8.(1)请(2)出使(3)回答(4)并、挨
9.(1)(2)(出使)/(3)(5)(6)(让、派)/(4)(使者)
10.(1)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1.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晏子使楚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缚一人 曷为 酒hān yì 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今方来,吾欲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反取病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人非所与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子避席对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得知晏子即将出使楚国的消息时,楚王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反击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一开始就从正面直接反驳,他说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七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 从小就颇具辩才。读下面的小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孔融的人物形象。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到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跛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设想一下周总理是怎样回答的,把答案写在横 线上。
周总理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机智、幽默被人们津津乐道。建国初期,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官员听后满脸通红。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是怎样巧妙地运用类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的
特点。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乎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选自《晏子春秋》)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楚人以晏子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 B.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C.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D.使子为使
13.写出文中涉及的成语。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1)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晏子的反击最有力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fù hè 酣 诣
2.(1)想。 (2)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3)本来。 (4)辱。
(5)通“嬉”,开玩笑。 (6)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3.(1)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
(2)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这篇文章把孔融塑造成为一个年龄虽小却机智异常的孩童形象。
5.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6.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用来反击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难。
7.把“淮南”比作齐,把“淮北”比作楚;把“橘”比作不盗之民,把“枳”比作盗贼。
8.略
9.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人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掷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
10.晏子外交的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后一问略。
11.(1)因为。 (2)迎接,引进。 (3)没有才干的,无能的。
12.D
13.(1)张袂成阴 (2)挥汗如雨 (3)比肩继踵
14.(1)楚人最无能。 (2)齐国怎么派了个这么矮小的人来,齐人恐怕都是矮子吧。
15.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对楚王的侮辱进行了最有力的还击。(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单元 十 晏子使楚
一.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1. 楚王闻之:
2. 吾欲辱之:
3. 婴闻之:
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二. 请分别指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何坐——“坐”
古义:
今义:
2. 其实味不同——“其实”
古义:
今义:
三. 解释下列通假字。
1. 缚者曷为者也?
曷:
2.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四. 阅读理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语词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备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楚王想侮辱晏子却想不出办法,就问计于手下人,手下人想出了怎样的计谋?(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宴席上,楚王极富侮辱性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是把矛头指向晏子,还是所有的齐国人?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明知楚王栽赃陷害,又无法澄清事实,晏子是如何捍卫国家尊严而又不失礼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束二缚一人诣王 (2)其实味不同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
译文:
3. 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通过“ ”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 ;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
4.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答:
参考答案
一.
1. 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消息 2. 代词,指晏婴
3. 代词,这样的事 4. 助词,的
二.
1. 犯罪;坐下 2. 果实;实际上
三.
1. 同“何”,什么 2. 同“嬉”,开玩笑
四.
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当晏子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3. 齐人;齐人固善盗乎
4. 既然无法澄清事实,晏子就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在此前提下进行批驳。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5. 略
五.
1.(1)诣:到(2)其实:它们果实(3)亡:丢失(4)故:原因,缘故
2.(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3.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4.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晏子使楚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晏 缚 曷 枳 熙
2.解释加点的字。
楚王赐晏子酒 缚者曷为者也 楚王闻之
王曰:“何坐 ” 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将使楚
齐人固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①.谓左右曰 古义: , 今义: 。
②.其实味不同 古义: ,今义: 。
③.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 ,今义: 。
4.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略无阙处
二.阅读理解、分析。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
齐之习辞者也 所以然者何?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庞然大物也 《幼时记趣》
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其来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黄鹤楼》
7.①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答:
②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
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答:
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
晏子:
楚王:
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答:
三.探究、写作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答:
13.课文讲晏子使楚受辱,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2005年7月26日,数百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云顶高原第一世界酒店遭受了侮辱。起因是房卡被画上不雅图案。数百名中国游客强烈要求酒店高层出面解释道歉,并集体前往酒店大堂静坐示威。大家高举房卡,并拒绝接受酒店方提供的水和食物。就在中国游客议论纷纷要求面见管理层时,酒店警卫竟然出动狼狗维持秩序。
14.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晏子使楚 答案
1.晏yàn 缚fù 曷hé 枳zhǐ 熙xī
2.赐:赏赐 曷:同何,什么 闻:听到 坐:犯罪 诣:到 使:出使 善:善于 熙:同嬉 病:辱
3.①.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②.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③.古义:辱;今义:疾病。
4.B
5.A
6.AC
7.略
8.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 自嘲无奈的心态
9.自取其辱 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
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
11.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12.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只要能举出事例证明有很多事情是后天学的,而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就行了。
13.时刻要以维护祖国的尊严为己任 国家发展富强,我们的地位也提高
14.机智善辩、不卑不亢、具有时刻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B
D
C
D
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