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茸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松江区茸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4: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茸一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党卷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物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索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文言文(25分)
(一)默写(8分)
1.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2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弗若之矣。(《学弈》)
《迢迢牵牛星》中表达无法言说的离愁相思的句子是“ , 。”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5—6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清白”两字,一语双关,既指 ,又喻 。(2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千锤万凿”写出了石灰开采过程中的艰辛。
B.“若等闲”主要表现出石灰烧制过程的容易。
C.“浑不怕”蕴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D. 此诗为七言绝句,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文中提及的孔子是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则故事中两小儿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最终结果“孔子不能决也”,从中表现出孔子 的态度。(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7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③暴(pù):暴露。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遂与之绝( )
11.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仆人私下买了革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B.仆人私下里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了主人。
C.仆人私藏了买的鞋,直接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D.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
12.文中“逾年而事暴”中的“事”具体指“ ”,从友人得知事情真相后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3分)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一17题(14分)
表里的生物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者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亭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③一天,我对父亲说:
④“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⑤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⑥“只许听,不许动。”
⑦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⑧“小孩儿不许动表。”
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 ”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 kǒng bù 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kǒng bù( )
14.第①节画线句改成“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节画线句表现了“我” 的心理。(2分)
1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节“一"和“就”,表现“我”想要探究表里“生物”的急切心理。
B.第节中“还是”表现出父亲把表盖上后,“我”的遗憾和无奈之情。
C.第节“我吓了一跳”是因为听完父亲的话后,“我”怕被蝎子蛰到。
D.第节“这样的话”我后来不说了,是因为“我”长大后懂得了科学知识。
17.选文第段画线句已经证实了“我”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为什么下文“我”还要继续发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6分)
母亲的刺绣时光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探鞋垫,看去,有一双鞋热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绩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干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硫碰碰,母亲的缄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手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涉如水由湿润了热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成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亦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啊!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第⑧段画线句“我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在文中具体指 。(2分)
细读文章第③—⑦段,完成表格。(4分)
母亲的行为 “我”的态度
(1) 排斥
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 (2)
(3) (4)
联系全文思考,母亲爱好刺绣的原因是:(1) ;(2)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表现了母亲因“我”对她的斥责而伤心难过。
第⑦段母亲送我的鞋垫中饱含着她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在身处困境时,也能如母亲般内心沉稳。
本文在叙述中流露真情,通过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生活哲理。
22.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5分)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要是读者知道我怎样制造这些陶器,一定会为我感到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士,也不知做出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阅读小说可知,鲁滨逊凭借( )制成装液体的陶器。(2分)
A.“星期五”的帮助。 B.船上水手的指导。 C.火堆里受到的启发。 D.书中得到的答案。
24“我”在荒岛除了制作陶器,还做了其他事情,请联系全书的其他内容,选择你知道的一件事情简要概括并说说你得到的有益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40分)
25.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发现的美好,用心观察体会,你会发现它们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意义。一件小事中蕴含的道理,父母师长一个举动中的关爱,或让你沉思,或让你温暖,或让你醒悟……发现,让生活更美好。请以《发现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在550字左右。(2)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要抄袭。
一、
【答案】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乡音无改鬓毛衰
3.虽与之俱学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二、
【答案】
1.石灰洁白的本色;人的高尚节操
2.B
【解析】
5.本题考查了诗歌中词语的理解。《石灰吟》一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诗人以石灰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石灰的颜色,二是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6.本题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三、
【答案】
1.春秋
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3.太阳是早上距离人近还是正午距离人近;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孔子是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认为。始,开始,刚刚。去,距离。句意: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文章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
【答案】
10买;绝交
11.D
12.仆人偷了楚人朋友的鞋子,并把偷来的鞋子交给楚人;知错就改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市:买。②句意为: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绝:断绝。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私,私藏;进,进献,这里是交给的意思;句意为: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交给主人。故选:D.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可知,“事”指“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能看出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现代文阅读
一、
【答案】
13.恐怖
14.原句反问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小时候的“我”确信“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观点是正确的。改后句子没有这个表达效果。
15.激动、兴奋
16.B
17.因为“我”又有了新的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只蝎子放进表里。表现了“我”好奇心很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解析】
13.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拼音写汉字为:恐怖,意思是由于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14.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分析。原句反问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小时候的“我”确信自己“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观点是正确的。改后句子是陈述句,没有这个表达效果。
15.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分析。结合“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我”一直对父亲的手表好奇,没想到父亲会主动给“我”看,可见“我”此时的心情是激动、兴奋。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还是”表现出父亲把表盖上后,我没有看够、恋恋不舍的心理,而不是“遗憾和无奈之情”。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第18段“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可知“我”又有了新的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只蝎子放进表里。表现了“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二、
【答案】
18.“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
19.①母亲让“我”学习女工;②发牢骚;③亲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④感动。
20.母亲勤劳,女孩子都会女工;刺绣是母亲的兴趣爱好。
21.A
22.总结全文,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突出中心;照应标题,收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⑧段“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概括即可。
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③段“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①概括为:母亲让“我”学习女工;结合第⑤段“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②概括为:发牢骚;结合第⑥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③概括为:母亲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结合第⑦段“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④概括为:感动。
2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概括为:母亲勤劳,女孩子都会女工;“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概括为:刺绣是母亲的兴趣爱好。
2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表现了母亲因“我”对她的斥责而伤心难过,这种表述错误,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表现母亲热爱刺绣,沉浸在刺绣的快乐时光;BCD.正确。故选:A.
22. 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分析。“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总结全文,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突出中心;照应标题,与开头“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呼应,结构严谨。通过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生活哲理。
【答案】
23.C
24.鲁滨孙在山岩下搭了一个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害与利都是相对的,再艰难的环境,只要怀着乐观的态度总能找到有利的因素。
【解析】
23.考察学生对名著阅读内容的了解和记忆。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偶然生火煮东西,灭火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
24.考察学生对名著阅读内容的记忆。本题需要选择一件可以体现鲁滨逊是为了生存而做的事情,并且能体现处中心,围绕乐观、坚强等方面去回答。
25.
【解析】
学生在审题时,需要教师引导注意“发现”这个词,在题干中已经给了很多写作,而且大多是学生可以信手捏来的熟悉素材,也许这种“快乐”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被孩子忽略了;也许这种“快乐”是难得的,需要孩子去大胆尝试。素材可以突出“快乐”,但是在点题处一定不能忘记“发现”。
【范文】
发现的快乐
在记忆的轨道里,有无数个第一次;在记忆的宝盒里,也有无数次尝试;在记忆的小溪中,也有无数个令你难忘的实践舞台……人生中,有无数个尝试的机会,你错过了哪些,又争取到了哪些?
在我的心里,厨房就是我最爱的舞台。那里有丰富新鲜的蔬菜,有叮当作响的锅碗瓢盆,每当看到爸爸妈妈在这个舞台里快乐的旋转,我就不禁梦想,有一天,我能成为厨房的主人。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最终同意我当一回小厨师!可是做菜吧,妈妈怕我被烫着;做冷面吧,我又觉得太简单,过不足瘾,也显现不出我的水平。思来想去,我决定,做寿司!
“黑糯米、大米、边长约2分米的正方形海苔片、烤肠、黄瓜、番茄酱、沙拉酱、肉松,嗯,再加点儿鱼丝吧!”我一边在准备材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开始做喽!把淘干净的米放在锅里蒸上,趁着这空儿,我就开始切黄瓜,把外皮儿有着涩涩绿颜色的黄瓜切成条状让它和同样“任人宰割”的烤肠一起住进了“水晶宫”(我家的玻璃大碗儿),放在一旁备用。
不一会儿,米饭华丽地出锅!把海苔片平铺在竹帘上,均匀地抹上一层黑白相间的米饭,然后把烤肠、黄瓜、肉松、鱼丝、番茄酱、沙拉酱……沿着一个边均匀摆在米饭上,用竹帘紧紧地卷成长圆柱状,取下竹帘,再切成一个个的小段,摆在盘子里。哈哈!大功告成啦!
我端详着这凝聚着我劳动汗水的结晶:米饭黑的黑、白的白,好像一条具有凌乱美的斑马线;黄瓜瓤真好看!如翡翠般的绿好像绒毛,又似新生命,中间还藏着青中带黄、黄中泛青的小籽儿,很难把它和平常自认为很呆板的食物联系到一起;烤肠似高粱般的黑红色,勾起蠢蠢欲动的馋虫;番茄酱的橙、沙拉酱的白,鱼丝的黄,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美丽图案。而我平时吃的时候为何没有发现?我想我已经知道为何爸爸妈妈每次做饭时都快乐的哼着歌,因为食物是那么的美,而做食物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在这个舞台里的每一次转身,都让我感觉我在慢慢地长大,我也快乐地哼起了属于自己的歌,因为我明白了,只要懂得感恩一切,快乐将离你不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