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徜徉 安恬 mò 然回首 朝xī 相处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报负,也抚尉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②.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细的弹指一顺,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B.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C.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D. 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二.阅读理解、分析。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4.《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北大为作者又打开了一扇怎样的窗子?请结合文章说说。
答:
5.“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其中两个“读”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并说说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
答:
6.“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你对 “船客”、“舵手与船工”怎么理解?
答:
7. “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请结合现实你敬爱的老师来谈一谈?
答:
8. “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答:
三.课文探究、写作。
9.“我愿意……也愿意……更愿意……”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北大的人)?用原文回答,并请仿照这种写法,用“我愿意……也愿意……更愿意……”写一长句话。
答:
10.“樯橹灰飞烟灭”的原意是指周瑜不费吹灰之力,谈笑间就把曹军水军烧个精光。,这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并说出它的出处。
答: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答案
1.Chàng tián 蓦然回首 朝夕相处
2.抱 慰 隙 瞬
3.C
4.《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作者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它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亲近它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 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5.阅读。 含有观察、欣赏、研究的意味。①刻苦学习的精神;②清新自由的气氛;③带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老师;④平易而自然的师生关系。
6.“船客”,指北大渴望未来的学生;“船工”指北大广大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舵手”指北大杰出的导师。
7.围绕“严谨治学,诚恳做人”答
8.老师循循善诱,严谨治学,引导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9.“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略
10. 出自宋代苏轼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里引用该句,用来形容北大有的老师学识渊博,又善于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课。(在谈笑风生中把深奥、复杂的内容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第二单元 八 十三岁的际遇
【课内阅读】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1.选文的首句“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大的读书、争论与校园气氛分别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大的人”在文中究竟是指哪些人 他们都是怎样的一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其中的“船客”“舵手与船工”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你能否也描绘一下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的肖像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特别的“检查”
罗文海
那年他13岁,上初中二年级。他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学校里整天大事不犯,小错不断。检查书他都不知写过多少次了,被老师批评更是家常便饭。
他又转了一所新学校,这是他上初中以来的第三所学校。第一堂课还没有上几分钟,他的倦意上来了,他把书竖着放在课桌上,趴在那儿睡着了。过了一会儿,一声刺耳的鼾声从书后传了出来,如一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里,课堂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她是一个刚毕业的老师。当时他分到她的班里,她是很不愿意的。但是校长说这是对她
的一个考验和挑战。看着校长那严肃的脸,她没有理由和胆量说“不”。
她轻轻地走到了他的身边,推醒了他。他直起身来,眨了眨红红的眼睛,头一歪,靠在椅背上又打起了盹。
她又推了推他,轻声说:“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来。”他不耐烦地说:“知道了。"依旧打着盹。她没有理他了,继续上她的课。
放学后,他来到了她的办公室。他一进门,就冲着她说:“你说吧,要我写多少字的检查 我这儿有很多检查,犯的错误都类似,我把时间改一下现在就交给你。”
她搬过来一把椅子,示意他坐下。她说:“我不要你写检查。”他非常惊讶地说:“那你要告诉校长给我处分 开除我 我在课堂上只是睡了一个觉,还够不上这样的处罚吧 ”
她说:“不是,我只要你写一份说明书。”他瞪大眼睛说:“什么说明书 "
她说:“就是说明你自己上课时为什么想睡觉,为什么要睡觉。多少字我不限定,但是你要把问题说清楚,说得让我信服。说不清楚,说得不让我信服的话我会要你重新写的。,’
他回到家里,开始沉思起来:我为什么上课要睡觉呢 他想说是父母亲病了,他照顾到很晚,可是他的父母亲又好好的!他想说昨晚学习太晚了,没有休息好,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摆在了那儿,学习那么晚的话,成绩怎么会不好 他想说,是她的课讲得不好,不吸引人,可是整个课堂上就只有他睡觉,别的同学为什么不睡
他想了半天,他找不出让她信服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睡觉。哼!我难道还
怕她!他这样一想后,就在说明书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老师:我没有理由可以讲,我错了!”
第二天,他把这份说明书往她的桌子上一放,就离开了她的办公室。整整一天,他都在担心着,担心她会过来找他,要他重新写一份说明书。
但是这一天过去了,她没有过来找他。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有找。他一直担心着,总以为这事没有完。这几天来他就没有敢睡觉,更不敢再惹别的事情,他怕错上加错,新账老账一起算。他对犯错误的度把握得比较好,大错他是不敢犯的。
他终于忍不住了。他找到她说:“老师,你说吧,要怎么处罚我,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还是处分或者开除 要杀要剐痛快点。你这样把我一天到晚吊在这儿,我难受死了。”
她笑了,说:“你说‘你错了’,说明你已经认识到并承认了错误,老师已经满意了你的解释啊!老师没有想过还要处罚你了啊! ”
他的眼睛模糊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办公室的。他决心要好好学习了,不为别的,
就为遇到的一个这么好的老师。她是他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一个没有让他写检查没有批评他,
而只是让他只写了几个字的说明书的老师。
(选自《少年文摘》)
1.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作为老师的她是如何处理的 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写说明书,他为自己“上课睡觉”找了哪些理由 最后为什么又都被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眼睛模糊了”,你知道他眼睛模糊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这位新老师具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围绕这件事代替这位同学给老师发一则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读书专注,争论敏感,校园气氛清新自由。
3.学生和老师。学生认真、敏感、纯洁、生机勃勃、清新自由;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4.“船客”指学生,“舵手与船工”指教师。
5.示例:曹老师高高的个子,稀疏的头发,朴实的衣着。你看,他朝讲台上一站,就像相声演员,一张口就是一串笑声,看着同学们笑,他也眯缝着眼跟着笑起来。你瞧,今天他又笑眯眯地捧着一盒棒棒糖走进教室,看来今天的课堂又有好戏了!
【课外提升】
1.她没有当众批评教育,而是推了推他,并轻声说:“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来。”赞同这样的做法,这样不仅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保护了犯错误学生的自尊心。
2.父母生病,熬夜学习,老师课讲得不好。因为这些理由都不成立,父母身体好好的,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全班只有自己意人睡觉。
3.他为自己的错而悔恨,为遇到如此宽厚仁爱的老师而激动。
4.宽容慈爱,严而不厉,讲究教育方法。
5.表达得体,感情真挚即可。七(上)语文第二单元 八 十三岁际遇
【课内阅读】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1.“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其中两个“读”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田晓菲对北大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的内容中看,“北大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13岁,我搬砖给自己盖房
唐 骏
①我生于1962年6月。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我们一家5口人住在常州城中一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30多平方米,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走大约1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位于那里。
②因为在城里弄到块地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父亲花了无数心血,用了各种办法打擦边球,终于打通关系在郊区拿到一小块地。
③父亲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去上课,全力以赴盖房子。那时我13岁,读初一,哥哥正上高一,建筑工地上的活儿需要力气,由父亲和哥哥去干。因为父亲要还朋友的人情,我家主动提出,帮他家把地基也一并打好。给我的分工,就是到外面去捡碎砖头,以做两家地基之用。
④两家房的地基约需500车翻斗车的碎砖头,父亲给我定的指标是一年完成。每天推完一车回家,我就在墙上写“正”字计数。整整一年,我心里一直在默念“还有××车”。那个目标像一座被云雾包裹着的山,看上去触手可及,却似乎永远也走不到跟前。
⑤父亲朋友家房子的开工日期是早已确定好的。母亲因此非常着急,天天催促我说:怎么这么慢?捡完一天石头回家,我累得趴在桌子上休息,等下班后的母亲给我做饭。通常她饭还没端上桌,我已经睡着了。母亲把我弄醒吃完饭,我立即上床倒头就睡,也不管身上全是泥啊土啊,因为家里没有可洗澡的地方。夏天时还好,可以拎桶水在屋子外面冲一下了事,冬天时就无法可想。
⑥捡碎砖石的最佳地点在京杭大运河,可去运河的那条路也是去我学校的必经之路。我每天都会遇上背着书包打打闹闹去上学的同学,推着翻斗车灰头土脸的我简直无地自容。别人总是在指指点点:“哎,那不是唐骏吗?”还有更甚者,一路跟在我身后不怀好意地高喊:“唐骏,加油!”而最难堪的时刻,则是撞上我对之暗生情愫的那个女孩子。她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学校里的运动员,皮肤白白的,在那时的我眼中,她简直像童话里的小公主一般可爱。吃再多的苦我都可以忍耐,就是无法忍受被她撞见我干苦力的模样。在那一瞬间,一切美好幻想都破灭了,人生就像我拉着的那车碎砖石,丑陋、冰冷,而且毫无意义。
⑦忍无可忍的我,向父母提出去别的地方捡石头。他们同意了。可那也导致工作效率的直线下降,在别的地方辛苦找寻一天,往往连三分之一车也装不满。眼见规定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好硬着头皮再回到大运河边去。
⑧为了结束这样的日子,我向父母提出了抗议,“我不要房子了”,“我长大不娶媳妇”,诸如此类。当种种借口都明显不起效果之后,我干脆假装生病,卧床不起。那天,我看见母亲下班回来做好饭,就推着我的翻斗车出去捡砖头了。过了很久她才回来,乌黑的头发上弄了一层白灰,面容疲惫不堪,但她依然走到我的床前,帮我掖了掖被子。那一夜,我没有睡着。第二天,我对母亲说,我的病已经好了。
⑨一年之后,捡砖石的任务终于完成,分派给我的活儿稍稍少了些,我也因此有机会偶尔去学校上课。
⑩这段盖房子的经历,对我而言是磨炼,更是苦难。那时我正处于情窦初开、视面子为世间第一要务的年纪,却被迫每天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我刚刚成长起来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创。
⑾但这段经历也让我心态变得很好。现在我经常告诫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什么苦我都吃过,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归根到底,人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
(选自《意林》)
6.文中“于是我父亲花了无数心血,用了各种办法打擦边球,终于打通关系在郊区拿到一小块地。”“打擦边球”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那个目标像一座被云雾包裹着的山,看上去触手可及,却似乎永远也走不到跟前。”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说:“那一夜,我没有睡着。第二天,我对母亲说,我的病已经好了。”文中的我为什么没有睡着?为什么一夜之间我的病就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说,他13岁盖房子“被迫每天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请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的具体所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3岁捡碎砖头盖房子的唐骏,后来成为微软公司中国总裁和盛大网络公司总裁。请结合上文,将你对下面“相关链接"材料探究的结果写出来。(不少于30字)
【相关链接】
名人出道前的经历
梁朝伟:梁朝伟从不讳言自己家里环境差,没钱的时候全家只吃酱油拌饭。中学毕业后成绩很好也没钱继续念书.只好到电器行当售货员。
刘德华:华仔当年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容院当洗头小弟.每天的工作便是很勤快地为大家洗头,不管客人态度多恶劣.华仔都洗得特别认真,毫无怨言,日后让人称赞的敬业精神已见端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个“读”:阅读 第二个“读”:了解
2.“纯洁的真理之光”“清新自由的气氛”。
3.不能调换。 因为这几个词语在逻辑上具有递进关系。
4.“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5.具有读书专注、入迷,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的特点。
6.指做在规定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7.该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捡碎砖头目标之可望而不可即。
8.因为我是装病的。
9.“肉体折磨”指捡碎砖头的累和苦,“精神折磨”指捡碎砖头时遭受同学的戏弄和嘲笑。
10.示例:许多时候,苦难就像砂轮,你是被磨得粉身碎骨,还是闪闪发光,完全在于你自己。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èng) 溅 (bìng) 弃 怪(pì) 白(jū) 过隙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赞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锭了下来。
②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霭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声间“樯橹灰飞烟灭” ,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错别字
改 正
3.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倘样,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我觉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田晓菲从小就志向远大,充满自信,加上自己的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请你以“自信”(或“理想”“奋斗”)为主题写一句名言自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5.作者在选文前面写了北大的图书馆给她的巨大影响,那么选文首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加点的“读”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前两段写了北大的人:学生和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北大学生和老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请结合现实你敬爱的老师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修辞的恰当运用在表情达意上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文中写道:“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请说说“委于我心”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
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头发乱不乱,纽扣系好了没有,衣着是不是很整洁,脚上的鞋带有松弛吗?如果因为匆忙,你在某个细节上有所疏忽,那么镜子会告诉你。你整理好自己,带着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走进教室,那么你的一天是美好的,你的未来也将是美好的。
老校长穿一件浅色带条纹的薄呢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去,有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儒雅风度。他似乎已经很老了,可是他让我们如沐春风。
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先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全班只有三个5分。接着他开始讲评。我好紧张,我全神贯注竖直了耳朵,希望能从中得到自己能够胜出的蛛丝马迹。可是没有,他表扬一篇从缠毛线中得到启示的作文,那不是我写的。而且,先生的脸冷冷的,似乎再也没有朝我看一眼。
我暗暗叫苦,惨了惨了!本来,这里强手如林,别的功课上差一点,我是心安理得的。可败在作文上,打击太大了。
14岁的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只怕当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作文本从前面的座位依次往下传,我的心怦怦乱跳。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上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
我抬起头,一脸傻笑地去望先生,发现自己刚才纯属多心。先生乌黑的眼珠里闪着惯有的微笑,跟这样的目光接触,心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一种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会荡漾在心头。以致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先生批评我,笑,笑,吃饱笑药啦?可是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
回想起来,中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笑声最多的日子,仿佛把一生的笑都挥霍掉了,以后,就很难得了。不过,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
哦,市西中学,我的母校,我的梦!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两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多年以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从老校长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作文讲评课后“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而“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作者的“笑”和先生的“笑”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回忆中学时代,作者说:“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这句话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大生活给田晓菲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同样,市西中学也对本文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市西中学对作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迸 摒 癖 驹
2.赞—攒 锭—淀 霭—蔼 声—生
3.示例:自己就像一个闯进迷宫的孩子 探寻知识的宝藏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5.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研究、欣赏。
6.学生:专注、敏感、(纯洁、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7.围绕“严谨治学,诚恳做人”答即可
8.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和评价了北大 或 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北大、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9.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10.(1)老校长教导学生以镜正仪表;(2)作文喜获满分是老师给的褒奖。
11.谆谆教海的长者风范(包含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和罕见的儒雅风度。
12.作者的笑表达了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之情;先生的笑流露出欣赏和慈爱。
13.温暖、爱、快乐和自信等精神力量可以战胜生活中的苦难。
14.(1)培养了作者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2)让作者懂得了快乐和坚强。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沉淀 惆怅 zhòu 然 xié 取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略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拆不扣的现实。
②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报负,也抚尉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错别字
改 正
3.“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该句的含义,根据课文填空。
(1)“读北大的书”
作者最初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北大的人”
作者对北大学校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北大师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北大学生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仿写句子。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 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这是田晓菲在北大求学时的感受。你有什么渴望 请你模仿这个旬式,表达自己的期盼。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听,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只要像当初一样,在朋友般的35号楼下小立片刻,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5.“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这两句诗的正常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序的变化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强调作用。
6.“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诗中的“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段,既是对北大表达自己美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对北大倾诉自己永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童年琐忆
田晓菲
1976年,全家刚迁到天津不久,就赶上了震惊全国的唐山大地震,我们被迫搬进了一个公园里,在那儿搭起了抗震棚。公园不大,站在前门看得见后门。可在当时,却足足挤进了六七百户人家!那些又小又破的抗震棚,房檐挨着房檐、墙壁贴着墙壁地挤在一起,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鳞次栉比”呢!我却并未觉得我的家有多简陋,这儿道路有多狭窄,对于刚刚五岁、还不理解长辈艰辛的我来说,这个迷宫般的天地已是够大的了。爸爸妈妈给我划定了活动范围,一到晚上,干脆就不再允许哥哥和我出家门了。全家围着一张书桌,各人看各人的书。那。时“四人帮”被打倒了,虽然生活艰苦些,但家里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更上心了。爸爸用两个巴掌大的小本,工工整整为我抄了一百多首唐宋诗,每晚教我一首。由于这都是些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的小诗,我理解得快,背得也快。什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这明快清丽的诗句,简直使我着了迷,也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暗暗埋下了诗的种子,是种子总要发芽的。记得有一天,爸爸歇班在家,正在看报 纸,我磨着他同我玩。爸爸显然是没有那份心思的,于是弯下腰哄着说:“你不是背了那么多诗了吗 喏,自己也试着写一首好啦。”我呢,真的找出一张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写了起来。回想起有一次妈妈带着哥哥和我去颐和园看荷花的情景,我兴奋极了,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首题为“游颐和园”的七言诗:“颐和园里风景美,荷花荷叶绣成堆。船儿绿绿像柳叶,鱼儿有红又有黑。”尽管既不讲对仗,也没论平仄,我还是很高兴地送给爸爸看。得到了爸妈的几句鼓励,我更是来劲儿了。不久,我又写出了第二首、第三首……
那时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经常在破旧的家里着迷地捧着一本本厚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抗震棚里看过的。尽管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给我起绰号,叫我“小书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随他叫去好了,一百单八将,三国争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得多了。而且因为地震,哥哥有一年多没能上学,他在家陪伴着我,给我讲故事、画画,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我最好的启蒙老师。一年多之后,我们又搬到爸爸所在单位的大院里。我对新居非常满意。倒不是因为它比过去的住处宽敞了些,而是因为我看书更方便了。文联资料室里有大量藏书和各类杂志。资料室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待我很好,不仅借书给我,有时还允许我到书库里去。我成了资料室的特殊读者。
我们的窗前有两三棵高大粗壮的槐树,每到夏日,绿阴满窗,更兼槐花盛开如雪,浓烈的香气沁人心脾。记得一天晚上临睡前,妈妈提议说,菲菲和你爸爸赛一首诗怎么样啊 就以槐花为题吧!这时,槐花淡雅的香味和朦胧的月光一起弥漫在室内,我兴冲冲地拍手赞成,不一会儿,便将一首五言诗《槐花》吟诵了出来:“槐花开满树,朵朵飘芳香。蜜蜂来采蜜,酿给众人尝。”妈妈笑眯眯地表扬我:“好,这次你爸输给你啦!”爸爸也笑着夸我,这使我挺快活。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要怀疑爸爸是真的“甘拜下风”,还是为了鼓励我,可当时我却傻乎乎的,确实蛮得意呢。
1980年,我参加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以《迎接美好的明天》一诗荣获了国内奖。打那时起,我写诗的兴趣更浓了。巧得很,就在同一年的夏末秋初,我们再次乔迁,搬到了与郊区相近的新住宅区,一个名叫“小海地”的地方。刚来时,那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和半里地之外没多少货物的一个小店铺,使我暗暗诅咒这个偏僻的地方,可在我脑海里占据更多画面的,还是这儿双林农场那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田野和小路旁静静流淌的小河。有多少次我在学习疲倦的时候,来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在半尺多高的草丛中捉蜻蜓、捕蝴蝶,在春风抹着淡绿的嫩草中逮蚂蚱,寻找七星瓢虫。夏天的夜晚,露水清凉,繁星闪烁,似远又近、似密又疏的蛙声给了我多少幻想与遐思!啊,就连田间一座小小的、朴素的农舍,也使我联想起无数迷人的故事……
往往是正在田垄上散步,一首诗的构思一下子跳入脑海,于是我急急忙忙捕捉住它,打好腹稿,然后回到我的斗室里,把它写下来。收在我的第一本诗集里的许多诗,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小海地那浓郁的田园风光,为我提供了大量诗的素材,同时,也陪伴着我从童年走进了少年时代。我曾写过一首题为“童年”的诗,里面这样说道:“童年,金色的童年/它比蜜酒还甜/人们把它装在记忆的杯里/它走了,却又常在身边。”是啊,虽然我的童年并非是条一直无忧无虑、一路顺风的小船,但它毕竟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充满了孩子不知愁的歌声笑声。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爱,在知识的路上留下的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都使它变得格外美好,格外亲切,使我回忆不已,使我难以忘怀……
8.《童年琐忆》是以________为顺序,回忆了三个地方的琐事,这三个地点依次是天津的一个公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所忆的事均与_________有关。
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这些诗句清丽明快,情趣盎然。请你任选一组,展开想像,描绘出优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文末说她的童年“格外美好,格外亲切”,请你从人、事、景三方面加以概述。
(1)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和第七段提到了自己写的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课文《十三岁的际遇》,谈谈田晓菲能被北大录取,其原因是什么 根据本文所叙事实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iàn chàng 骤 撷
2.略→掠 拆→折 报→抱 尉→慰
3.(1)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 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2) 略
4.略
5.除了目的/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6.比喻生活中的种种舒适、安乐的诱惑。
7.略
8.时间 爸爸单位的大院 小海地 读书(或学习)
9.略
10.(1)人:爸妈给“我”关爱、给“我”鼓励,哥哥给“我”指导。
(2)多与读书创作有关,而且这是“我”最喜欢的事。 (3)略
11.略
12.热爱学习,渴求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