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是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学生对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什么情况下需要笔算,什么情况下需要心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没有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说,今天研究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算法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活动经验基础: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并使用过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先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出计算器的用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及探索性问题,使学生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但学生对计算器的特点、种类、功能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创设出问题情境后,通过观察、操作计算器的实践活动,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采用分析对比法、小组比赛法等,从而使学生在对比和竞争中提高认识、熟练技能.
一、情境引入
设计说明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既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去过超市吗?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收银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收银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二、认识计算器
1.阅读教材
请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例题前面的内容.
问题1: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问题2:计算器的面板如何构造?
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观察计算器,时间大约为5分钟.
教学说明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同学生一起观察、操作自己手里的计算器并思考、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学时间可适当调整.
2.知识总结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问题1:计算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在菜场买菜时、在书店买书付账时等等.
问题2: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
显示器用来显示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有单行显示的,也有双行显示的.
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例如功能键:(1)开ON(2)关OFF(3)清除DEL(4)第二功能键:先按组合键shift.
教学说明
在解答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并先请其他的学生予以评价,再适当地以追问的方式结合学生手中的计算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算器.
三、使用计算器
1.进行复杂的计算
设计说明
这些小题在本章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笔算解决,这里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运算,是使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可以使我们从繁杂的运算中解脱出来.
教师出示问题,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1)24×7.6;(2)0.6+2.4÷;
(3)8-(-4)÷23×3.
解:(1)182.4;(2)4.2;(3)9.5.
请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算这几个题的,结合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要想保证运算的质量,第一,输入的数据要正确;第二,按键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最后出示练习开展小组运算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
(1)7×32÷3+(-3)2;(2)-5+(-2)4-24÷(-2)3;
(3)(-28)÷(-6+4)+(-1)×5;(4)2÷(-2)+0÷7-(-8)×(-2).
解:(1)30;(2)13;(3)9;(4)-17.
教学说明
通过小组比赛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请学生认真寻找出错的原因.
2.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做一做”.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3.探索规律
设计说明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先出示问题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1 122÷34=
111 222÷334=
11 112 222÷3 334=
再出示:(1)你发现了什么?
(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11 111 111 222 222 222÷333 333 334的结果吗?
解:(1)33、333、3 333.发现最后的结果每一位上都是3,结果的位数与被除数中“1”的个数相同.(2)333 333 333.
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计算的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规律,例如:商3的个数和被除数中1和2的个数相同;商3的个数和除数的位数相同;商3的个数比除数中3的个数多一位等,教师都予以充分的肯定,进一步请学生思考通过这组练习有什么体会,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计算器不但能进行复杂的运算,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4.辩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说明
通过笔算与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劣比较,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器,避免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依赖心理.
教师提出要求: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先出示第一组题目:3+7=__________;2×5=__________;25×4=__________;198+2=__________;再出示第二组题目:28 042+13 208=__________;172×56=__________;25 144÷449=__________.
计算结束后,请学生思考通过这次比赛有什么感想?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四、课堂总结
问题1: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较为简便?
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认为自己解决的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计算器的使用应采取既防又用的策略,计算器能帮助我们进行复杂的计算,又能帮助我们探索规律,这是使用计算器的原因.但计算器的使用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很多情况更需要学生口算、笔算或估算,应防止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依赖心理.
评价与反思
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从繁杂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使用计算器都方便,例如较简单的运算就应鼓励学生笔算或口算,这就是防止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