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新教材高三历史核心素养练(必修纲要上下)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新教材高三历史核心素养练(必修纲要上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4 10:14: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辽宁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伏尔泰以及他花费巨大精力去教育和解放的那一代人都相信,存在于人与自然中任何东西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释,而且所有那些通常称为神学、形而上学以及挂着其他招牌的隐蔽的教条和迷信,都将彻底完结。由此可知,伏尔泰
A.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将人的理性置于崇高地位
C.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 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
2.(2021·湖北高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3.(2021·夏津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 D.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4.(2021·辽宁高考真题)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5.(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1600年宣传“宇宙无限论”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明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这两人被时人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真理和自己的信仰 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挑战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 D.否定现存秩序宣传民主思想
6.(2021·江苏南京市·高三月考)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相信我,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无论您身处天堂的第几层抑或是厄瑞玻斯暗界,您都会哭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彼特拉克
A.憎恨教会情绪 B.着力复兴罗马文化 C.推动宗教改革 D.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7.(2021·河南高三开学考试)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组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认为:人是造物主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生物,所有年轻人,无论男女,不分尊卑贫富,都应该进学校接受公共教育。由此可见,夸美组斯的教育主张
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B.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影响
C.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成熟 D.掀起了启蒙运动的高潮
8.(2021·浙江嘉兴·高三月考)1712年,他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在那个启蒙思想家普遍强调理性的时代,他却提倡人类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质疑理性对人性的压抑,在作品中歌颂自然,憎恶任何的矫揉造作。由此,“他”被称为
A.启蒙运动的领袖 B.浪漫主义之父
C.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D.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9.(2021·河北唐山·高三开学考试)18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学流派众多,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描绘上层阶级之间奢靡做派的贵族文学。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多次提到:宁愿如历史中尚武的人物一样,放下纸笔,走出室外,去做一些真正实际的事情。由此可见,卢梭本质上为了
A.捍卫人的美德 B.质疑艺术成果 C.宣扬天赋人权 D.批判虚空浮华
10.(2021·广东高三月考)某时期欧洲父母为自己孩子取名时不再使用去世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的名字,他们更加喜欢使用小说中的名字,而很少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说明
A.反封建斗争促使社会趋于平等 B.人文主义思潮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运动彻底打击了宗教势力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自由
11.(2021·河北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是掌握着明确无误的立宪君主权的。普鲁士国王在帝国层面最大的权力其实也就是普鲁士在联邦会议里所掌握的那17票,毕竟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皇帝拥有较大权力 B.责任内阁制不断完善
C.代议民主制度成熟 D.联邦制度得到了巩固
12.(2021·重庆高三月考)1881年,威廉一世为《事故保险法案》说明理由:“国家应当比从前更关心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俾斯麦也表明这样的立场:“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方,是我效忠的这一王朝的传统”。二者的共同出发点在于
A.理性对待人的价值 B.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的新方案
C.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D.利用经济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13.(2021·浙江高三月考)论及某国的政体,有学者评价指出,这是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主要表现是通过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这种“全新的政体”
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使该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
C.标志该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 D.较好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4.(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开学考试)王从圣认为“卓越领袖引导型”的民主宪政制度途径是“在暴力手段推翻原有统治建立民主宪政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卓越领袖如果选择宪政并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宪政的运行树立典范,宪政就可能在这一政治领袖的引导下进入轨道,从而实现宪政目标”。该类型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5.(2021·全国)1833年,英国枢密院组建了司法委员会来代替原先的“上诉委员会”制度,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海外诸地的上诉管辖权,以实现“国王的正义”为由来提供海外的司法救济。英国司法委员会的设立
A.消除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隐患 B.彰显了司法至上
C.适应了殖民地管理的需要 D.强化了君主权力
16.(2021·全国高三月考)1897-1937年是美国历史上的进步和改革的时代,联邦最高法院广泛地参与到政策的制定环节,但多次否決国会的重要立法,致使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因被宣布违宪而不能通过。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宪政精神得到认真贯彻 B.司法权明显的高于行政权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17.(2021·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月考)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参众两院均有权通过法律,其中,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而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这一制度安排表明法国
A.吸收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B.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实际上成为了议会制共和国 D.照搬了美国总统制做法
18.(2021·全国高三月考)1818年普鲁士开始推行自由主义商业政策,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并与其他邦国建立关税同盟,普鲁士这种撇开邦联的特殊政策招致了其他邦国的抗议,但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鲁士的关税同盟。普鲁士的这商业政策
A.确立了普鲁士在德国的统治地位 B.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进一步现固了德国统一历史成果 D.表明德国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021·广东高三月考)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后),德国工业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然而各地五花八门的工商业法令和货币、度量衡体系却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据此可知,此时的德国
A.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模式 B.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背离
C.制定经济法规缺乏统筹性 D.结束分裂局面具有紧迫性
20.(2021·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广东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
观点二 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人情味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22.(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这个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民主形式,一种是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古典民主),第二种是现代民主(代议制民主)。两种民主在概念、内容、形式和执行方式上大不相同。公民民主是小国寡民的制度,这种民主容易产生混乱,而且只有在希腊那种奴隶众多而“公民”极少的社会才可能实行。西方代议制的理念与现实背离,从理念上讲,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而现实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其实民主的形式可以很多,西方代议制并不是标准的版本,也不是唯一的版本。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和现实》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制度的成长”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第2页,共2页
(
1
)
第1页,共5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辽宁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伏尔泰以及他花费巨大精力去教育和解放的那一代人都相信,存在于人与自然中任何东西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释,而且所有那些通常称为神学、形而上学以及挂着其他招牌的隐蔽的教条和迷信,都将彻底完结。由此可知,伏尔泰
A.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将人的理性置于崇高地位
C.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 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其中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因此材料“存在于人与自然中任何东西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释”凸显的是人的理性力量,B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A项;欧洲并未出现普遍性的信仰危机,排除C项;D项不属于伏尔泰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湖北高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详解】根据“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可知这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从而肯定自我,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兴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并不是禁欲观念的消亡、实用主义的流行,排除AB项;启蒙思想的传播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夏津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 D.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答案】D
【详解】材料“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体现的是新旧交融,材料“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彰显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D项正确;材料与王权至上无关,排除A项;B项虽然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故选D项。
4.(2021·辽宁高考真题)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答案】D
【详解】15世纪西方思想界有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学校教授各种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运动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故选D项;材料与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无关,排除A项;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B项;这所学校涉及教会法规,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1600年宣传“宇宙无限论”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明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这两人被时人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真理和自己的信仰 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挑战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 D.否定现存秩序宣传民主思想
【答案】C
【详解】布鲁诺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李贽的思想冲击了程朱理学,两人都挑战了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因此遭受迫害,C项正确;A项符合布鲁诺,不符合李贽,排除A项;B项是对李贽的评价,排除B项;两人所处的时代并未确立起民主制,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1·江苏南京市·高三月考)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相信我,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无论您身处天堂的第几层抑或是厄瑞玻斯暗界,您都会哭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彼特拉克
A.憎恨教会情绪 B.着力复兴罗马文化 C.推动宗教改革 D.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借这封信来表达对教会黑暗的憎恨,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C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主张建立理性王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1·河南高三开学考试)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组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认为:人是造物主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生物,所有年轻人,无论男女,不分尊卑贫富,都应该进学校接受公共教育。由此可见,夸美组斯的教育主张
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B.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影响
C.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成熟 D.掀起了启蒙运动的高潮
【答案】B
【详解】材料中“无论男女,不分尊卑贫富”“所有年轻人”“人是造物主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生物”反映出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这一时期的教育尚未完全摆脱宗教東缚;仅根据夸美纽斯的主张不能说明教育理念的成熟和启蒙运动出现高潮,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8.(2021·浙江嘉兴·高三月考)1712年,他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在那个启蒙思想家普遍强调理性的时代,他却提倡人类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质疑理性对人性的压抑,在作品中歌颂自然,憎恶任何的矫揉造作。由此,“他”被称为
A.启蒙运动的领袖 B.浪漫主义之父
C.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D.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712年6月28日,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成为青史留名的启蒙运动巨擘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尽管生前困顿窘迫,但在死后,他的作品《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新爱洛伊斯》等纷纷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虽然卢梭常常被作为启蒙时代的先哲被提起,但在那个启蒙思想家们普遍强调理性的时代,卢梭通过提倡人类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质疑理性本身对人性的压抑。与之相呼应,卢梭也喜爱在自己的作品中歌颂自然,憎恶任何的伪饰和矫揉造作,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B项正确;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的一生都在与封建势力和教会力量进行着不屈不饶的斗争,排除A项;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排除C项;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1·河北唐山·高三开学考试)18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学流派众多,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描绘上层阶级之间奢靡做派的贵族文学。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多次提到:宁愿如历史中尚武的人物一样,放下纸笔,走出室外,去做一些真正实际的事情。由此可见,卢梭本质上为了
A.捍卫人的美德 B.质疑艺术成果 C.宣扬天赋人权 D.批判虚空浮华
【答案】A
【详解】材料“宁愿如历史中尚武的人物一样,放下纸笔,走出室外,去做一些真正实际的事情”体现的是卢梭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务实并且贴近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的美德捍卫,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项。
10.(2021·广东高三月考)某时期欧洲父母为自己孩子取名时不再使用去世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的名字,他们更加喜欢使用小说中的名字,而很少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说明
A.反封建斗争促使社会趋于平等 B.人文主义思潮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运动彻底打击了宗教势力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自由
【答案】B
【详解】通过题意可知题干中的“某时期”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该时期欧洲家庭中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看重的是个性,追求世俗化,而淡化了宗教的色彩,这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注重人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潮吻合,故B项符合题意;取名注重个性并不能反映反封建斗争以及由这种斗争带来的平等,故A不符合题意;C项中“启蒙运动”与题干所昭示的“文艺复兴”时代不符,而且取名淡化宗教色彩也并不能反映宗教势力就被彻底地打击了,故C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本身并无误,这是对文艺复兴运动深层次的解读,一般而言是题干“反映”类设问的表述,是从经济的视角解释人文.主义兴起的原因,而题干说的是取名淡化宗教色彩这种现象与人文主义的直接关联,并不是问这种关联背后的原因,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1.(2021·河北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是掌握着明确无误的立宪君主权的。普鲁士国王在帝国层面最大的权力其实也就是普鲁士在联邦会议里所掌握的那17票,毕竟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皇帝拥有较大权力 B.责任内阁制不断完善
C.代议民主制度成熟 D.联邦制度得到了巩固
【答案】A
【详解】根据“普鲁士国王在帝国层面最大的权力其实也就是普鲁士在联邦会议里所掌握的那17票,毕竟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可以看出,普鲁士国王在整个帝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普鲁士国王即德意志帝国皇权,拥有较大的权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内阁制的完善,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的民主制并不成熟 ,排除C项;材料强调皇帝的权力问题,而不是联邦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1·重庆高三月考)1881年,威廉一世为《事故保险法案》说明理由:“国家应当比从前更关心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俾斯麦也表明这样的立场:“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方,是我效忠的这一王朝的传统”。二者的共同出发点在于
A.理性对待人的价值 B.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的新方案
C.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D.利用经济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答案】D
【详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加剧。材料中皇帝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俾斯麦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方,其目的是“效忠王朝”,其采用非暴力手段目的是加强社会控制,并非理性对待人的价值和实现社会主义,D项正确,排除AB项;二者的共同点是为了加强社会控制,而非解放社会生产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1·浙江高三月考)论及某国的政体,有学者评价指出,这是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主要表现是通过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这种“全新的政体”
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使该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
C.标志该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 D.较好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B
【详解】从题干材料它兼有民主制(指议会下院)、贵族制(指议会上院)和君主制(指国王)三大要素”、“通过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等信息推知,此学者评价的这种“全新的政体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A项排除;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英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不妥,C项排除;英国君主立宪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排除。故选B项。
14.(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开学考试)王从圣认为“卓越领袖引导型”的民主宪政制度途径是“在暴力手段推翻原有统治建立民主宪政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卓越领袖如果选择宪政并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宪政的运行树立典范,宪政就可能在这一政治领袖的引导下进入轨道,从而实现宪政目标”。该类型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侵略者,并确立了三权分立制政体,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轨道,因此D符合材料“卓越领袖引导型”“卓越领袖如果选择宪政并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宪政的运行树立典范”等信息,D项正确;英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德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确立民主政治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2021·全国)1833年,英国枢密院组建了司法委员会来代替原先的“上诉委员会”制度,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海外诸地的上诉管辖权,以实现“国王的正义”为由来提供海外的司法救济。英国司法委员会的设立
A.消除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隐患 B.彰显了司法至上
C.适应了殖民地管理的需要 D.强化了君主权力
【答案】C
【详解】司法委员会的设立主要是负责海外殖民地的上诉管辖权,目的是维护英国对海外殖民地的司法权益,这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政治形势变化的需要,C项正确;英国设立专门机构强化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但并未消除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潜在隐患,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受到极大限制,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2021·全国高三月考)1897-1937年是美国历史上的进步和改革的时代,联邦最高法院广泛地参与到政策的制定环节,但多次否決国会的重要立法,致使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因被宣布违宪而不能通过。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宪政精神得到认真贯彻 B.司法权明显的高于行政权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1897-193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多次否决国会立法,甚至许多进步意义的法律也被否定,但最高法院的做法是遵守宪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这说明了宪政精神得到了认真贯彻,A项正确;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司法权明显高于行政权”说法错误,排除B项;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权力部门按照宪法精神形成了权力制衡的局面,并非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1·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月考)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参众两院均有权通过法律,其中,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而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这一制度安排表明法国
A.吸收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B.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实际上成为了议会制共和国 D.照搬了美国总统制做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可知,法国实际上成为了议会制共和国,故选C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B项;这一制度安排与美国总统制有较大区别,排除D项。
18.(2021·全国高三月考)1818年普鲁士开始推行自由主义商业政策,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并与其他邦国建立关税同盟,普鲁士这种撇开邦联的特殊政策招致了其他邦国的抗议,但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鲁士的关税同盟。普鲁士的这商业政策
A.确立了普鲁士在德国的统治地位 B.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进一步现固了德国统一历史成果 D.表明德国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鲁士的关税同盟”,可知普鲁士的这一商业政策推动了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普鲁士在德国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德国统一之后,故A项错误;德国这时尚未完成德国统一,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9.(2021·广东高三月考)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后),德国工业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然而各地五花八门的工商业法令和货币、度量衡体系却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据此可知,此时的德国
A.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模式 B.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背离
C.制定经济法规缺乏统筹性 D.结束分裂局面具有紧迫性
【答案】D
【详解】解读材料可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各地不同工商业法令和货币、度量衡体系却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一现状表明当时德国急需统一法令、货币和度量衡体系,这就要求结束分裂的局面,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模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背离,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制定经济法规缺乏统筹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1·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答案】B
【详解】从“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到“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其有能力应对国内出现的暴乱,B项正确;联邦制的建立并没有背离革命原则,排除A项;“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利益,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广东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
观点二 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人情味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答案】(1)局限:观点一只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建设性影响,而忽视了消极影响;观点二未能看到人文主义思想对宗教思想的批判。
看法: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万物之灵长,用“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了挑战;它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封建神权的東缚;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
【详解】(1)根据观点一“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可知,观点一只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建设性影响,而忽视了消极影响;根据观点二“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情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点二未能看到人文主义思想对宗教思想的批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万物之灵长,用“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了挑战;它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可归纳出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据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封建神权的束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从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归纳。
22.(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这个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民主形式,一种是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古典民主),第二种是现代民主(代议制民主)。两种民主在概念、内容、形式和执行方式上大不相同。公民民主是小国寡民的制度,这种民主容易产生混乱,而且只有在希腊那种奴隶众多而“公民”极少的社会才可能实行。西方代议制的理念与现实背离,从理念上讲,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而现实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其实民主的形式可以很多,西方代议制并不是标准的版本,也不是唯一的版本。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和现实》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制度的成长”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民主制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阐述: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体制,使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成为可能,直接民主具有“轮番而治”的特征,缺乏对国家管理者能力和德行的考查与监督,这是导致雅典等城邦最终衰落的原因之一。
近代英、美等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这种制度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避免了直接民主带来的混乱。但是以间接行使权力为特征的的代议制民主存在理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代表一旦选出后,人民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结论:任何一种民主制度都不是唯一和永恒的,制度建设永远在探索中。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论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民主制度的成长”的主题确立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持论有据即可。根据材料可知,关于民主制度,古代世界的代表是雅典民主制度,现代世界的代表是代议制民主。两种民主制度在概念、内容、形式和执行方式上大不相同。故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论题为民主制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围绕论题,运用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英美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史实等方面进行分析,务必紧扣论题“民主制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从国情出发展开阐述,阐述过程中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即可。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一种民主制度都不是唯一和永恒的,制度建设永远在探索中。
第2页,共2页
(
1
)
第1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