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新教材高三历史核心素养练(必修纲要上下)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原卷版+解析版)—【新题速递】新教材高三历史核心素养练(必修纲要上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3 16:56: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全国高三)有爱国人士指出:“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下面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参与五四爱国运动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而且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以及农民群众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这体现出
A.人民觉醒的整体性 B.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C.斗争方式的先进性 D.革命局面的复杂性
3.(2021·全国高三)1926年8月,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提出,国民革命是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阶级的革命,只有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才能得到胜利。并同时建议制定一个保护农民的政纲,包括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剥夺地主政权等内容。由此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 B.将农村作为革命工作的重心
C.在农村开展了土地革命 D.认识到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4.(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开学考试)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份重要文献原本。文献中有“中央局”、“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明年七月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的词句。据此推断该文献可能出现于
A.1921年~1924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5年~1949年
5.(2021·浙江高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6.(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
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
C.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7.(2021·西藏高三二模)下列内容摘自中共《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该议决案
A.谋划国共第一次合作 B.推动共产党并入国民党组织
C.导致了国共关系破裂 D.削弱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8.(2021·青海高三二模)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邕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刚影 《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 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9.(2021·深州长江中学高三月考)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也是了解历史阶段性特征的一种方式。下图所示时间轴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2021·全国高三月考)如图是1927年的一幅漫画《滚出去》,描绘了一把“扩大反英运动”的巨大扫帚正扫向手拿武器的英国士兵的情景。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
A.列强在华势力土崩瓦解 B.国民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C.北伐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D.民众救亡意识开始觉醒
11.(2021·全国高三)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
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12.(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开学考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后,获得土地的农民“没有人敬神,菩萨都烧了,许多农民家里以前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这反映了土地革命
A.导致农村传统文化发生根本变革 B.促进了农民阶级与先进思想的结合
C.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 D.动摇了农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13.(2021·河北)1928年到1931年,为应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公债由政府控制的银行以面额的5到7折销售,而还本付息则是按原价计算,于是很多人利用关系从银行低价购买债券,等政府高价偿还。据此可知,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客观上
A.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D.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崛起
14.(2021·望奎县第二中学高三二模)《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主要为了(  )
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5.(2021·全国高三月考)“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文中提到的这次进军与胜利是指
A.叶挺独立团北伐 B.工农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6.(2021·赤峰二中高三)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和赞助,单纯的农民暴动是不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因此必须要“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B.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独立性
C.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7.(2021·湖南高三开学考试)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18.(2021·湖北十堰·高三)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该表从侧面反映出(   )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1912——1916 15956 118
1917——1921 39269 798
1922——1926 43074 390
1927——1931 55192 998
A.政府大力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 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机械制造基本上依赖外来进口 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缺陷亟需改变
19.(2021·青海高三三模)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成功,使法币币值和外汇汇率得以稳定,这有利于国内储蓄的增加。银行存款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和放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封闭的金融体系利于经济发展 B.币制改革为全面抗战提供了条件
C.币值稳定不利于活跃消费市场 D.国民政府开始为“围剿”红军做准备
20.(2021·江西高三月考)据1934年的统计,全国22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生产的比重一般为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成、6成乃至7成以上。该现象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
A.直接造成了农村的衰败 B.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严重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D.迅速推动革命根据地扩大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列出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22.(2021·浙江高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读材料,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第2页,共2页
(
5
)
第5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练 基础 (小题核心素养练)
1.(2021·全国高三)有爱国人士指出:“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下面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详解】据材料“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不同阶级,不同团体的民众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而材料不仅强调了工人、农民,还有学生和商人等,排除A项;西安事变爆发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而不是与“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参与五四爱国运动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而且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以及农民群众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这体现出
A.人民觉醒的整体性 B.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C.斗争方式的先进性 D.革命局面的复杂性
【答案】A
【详解】材料“而且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以及农民群众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即人民觉醒的整体性,A项正确;材料与组织的多样性、斗争方式的先进性及革命局面的复杂性等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21·全国高三)1926年8月,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提出,国民革命是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阶级的革命,只有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才能得到胜利。并同时建议制定一个保护农民的政纲,包括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剥夺地主政权等内容。由此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 B.将农村作为革命工作的重心
C.在农村开展了土地革命 D.认识到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答案】D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在1926年瞿秋白就已经意识到农民问题的解决。是革命获得胜利的关键。这说明当时党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但这不能够说明当时的工作重心是农村,也不能说明农村已经开展了土地革命,确立了农民政策。故ABC答案不能从材料得出,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开学考试)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份重要文献原本。文献中有“中央局”、“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明年七月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的词句。据此推断该文献可能出现于
A.1921年~1924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5年~1949年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央局”、“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明年七月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1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与发展工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的指示,符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工作中心,故A项正确;1927年~1936年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反抗国民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1937年~1945年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反抗日本侵略,排除C;1945年~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应是争取解放战争胜利,排除D。故选A。
5.(2021·浙江高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在城市发动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但遭到反动势力的镇压。中共认识到中国反动力量异常强大,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所以B正确;虽然史料涉及了工人革命积极性的增长,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所以A错误;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C错误;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所以D错误。
6.(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
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
C.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答案】A
【详解】这些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已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成立自己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故答案为A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排除D项。
7.(2021·西藏高三二模)下列内容摘自中共《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该议决案
A.谋划国共第一次合作 B.推动共产党并入国民党组织
C.导致了国共关系破裂 D.削弱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和“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可知,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谋划国共第一次合作,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内部,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组织,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合作,故排除C项;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
8.(2021·青海高三二模)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邕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刚影 《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 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答案】A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的撰稿人纷纷到全国各地实际调查,关注工人的劳动和生活状况,说明当时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A项正确;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B项错误;知识分子对各地工人状况的调查不能说明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C项错误;《新青年》的撰稿人调查工人状况不能说明国民“参政”意识日益增强,D项错误。
9.(2021·深州长江中学高三月考)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也是了解历史阶段性特征的一种方式。下图所示时间轴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4—1927年是国民革命时期,故选A;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是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排除BCD。
10.(2021·全国高三月考)如图是1927年的一幅漫画《滚出去》,描绘了一把“扩大反英运动”的巨大扫帚正扫向手拿武器的英国士兵的情景。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
A.列强在华势力土崩瓦解 B.国民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C.北伐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D.民众救亡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B
【详解】根据“1927年”“正扫向手拿武器的英国士兵的情景”可得出此时正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反对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项太夸张,排除A;北伐战争此时并没有完全胜利,排除C;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D。
11.(2021·全国高三)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
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答案】D
【详解】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共中央第16号通告,是要求大家尽快的团结起来发起暴动夺取政权,这是城市中心论的反映,体现了左倾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实际,因此也不能推动革命运动的快速发展,排除AB项。故选D项。
12.(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开学考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后,获得土地的农民“没有人敬神,菩萨都烧了,许多农民家里以前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这反映了土地革命
A.导致农村传统文化发生根本变革 B.促进了农民阶级与先进思想的结合
C.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 D.动摇了农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可得出,土地革命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农民阶级也逐步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B项正确;农村传统文化没有发生根本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解放区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被废除,国统区则没有,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1·河北)1928年到1931年,为应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公债由政府控制的银行以面额的5到7折销售,而还本付息则是按原价计算,于是很多人利用关系从银行低价购买债券,等政府高价偿还。据此可知,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客观上
A.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D.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崛起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8年到1931年,很多人利用关系,从政府控制的银行低价购买债以获得暴利。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分人很大可能是国民政府的官僚,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聚敛财富,这一现象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的崛起,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发行国债的情况,与“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排除C项。
14.(2021·望奎县第二中学高三二模)《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主要为了(  )
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工人和农民、城市和农村选举代表比例,工人占有优势,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所以A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而材料所体现的时间为国共对峙时期,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所以B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目的,所以C错误;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D错误。
15.(2021·全国高三月考)“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文中提到的这次进军与胜利是指
A.叶挺独立团北伐 B.工农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抗日前线”“溃退”等信息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长征,这一战略转移使得中共扭转了被动局面,B正确;A、C、D与“军心涣散的溃退”不符,排除。
16.(2021·赤峰二中高三)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和赞助,单纯的农民暴动是不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因此必须要“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B.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独立性
C.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A
【详解】材料“1927年11月”“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体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革命的出路,A正确;材料与革命统一战线无关,B排除;C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积极探索,排除。故选A。
17.(2021·湖南高三开学考试)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逐年增加,铁砂及生铁输出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钢铁消费量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钢铁输入量呈上升趋势,综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出口铁砂和生铁较多,对铁的加工能力不足,钢铁进口多,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故可知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故D正确;材料只涉及钢铁行业,并不能代表民族工业,故A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企业的规模,故B错误;材料与实业政策无关,故C错误。
18.(2021·湖北十堰·高三)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该表从侧面反映出(   )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1912——1916 15956 118
1917——1921 39269 798
1922——1926 43074 390
1927——1931 55192 998
A.政府大力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 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机械制造基本上依赖外来进口 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缺陷亟需改变
【答案】D
【详解】因近代中国经济、科技等水平落后,又被列强长期侵略、掠夺,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发展十分缓慢,机器大量要依靠进口;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客观上阻碍了农业近代化进程,阻碍了农机具的使用与推广。因此,从近代工业与农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的缺陷亟需改变,故选D。从材料中农机具所占进机器和工具的数量很少来看,得不出政府大力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而且机械进口也看不出全部或者主体是靠官方进口,排除A项;B项发生在一战期间,排除;从材料可直接得出机械制造基本上靠进口,不符合“从侧面”反映的要求,排除C项。
19.(2021·青海高三三模)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成功,使法币币值和外汇汇率得以稳定,这有利于国内储蓄的增加。银行存款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和放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封闭的金融体系利于经济发展 B.币制改革为全面抗战提供了条件
C.币值稳定不利于活跃消费市场 D.国民政府开始为“围剿”红军做准备
【答案】B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出金融的稳定、币制改革的成功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和放款,这最终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从而为抗战做了物质上和金融上的准备,B项正确;“法币币值和外汇汇率得以稳定”说明币制改革没有把中国金融封闭起来,A项错误;币值稳定促使国内储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能力的下降,排除C项;早在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就已开始“围剿”红军,排除D项。
20.(2021·江西高三月考)据1934年的统计,全国22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生产的比重一般为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成、6成乃至7成以上。该现象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
A.直接造成了农村的衰败 B.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严重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D.迅速推动革命根据地扩大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近代后期农村的封建实物地租剥削依然严重,影响了近代工业资金投入、原料供应,农民贫困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所以C项正确;这种现象延续了自然经济,迟滞了城市化进程,因此A项和B项错误;D项不符合事实。
练 能力 (大题能力提升练)
21.(2021·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列出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答案】(1)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说明: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思想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④干部基础: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表现:①武装斗争;②土地革命;③根据地建设。
【详解】(1)根据材料一“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根据材料“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可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奠定思想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进行说明;另外根据所学还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共成立奠定经济基础;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干部基础等方面回答。
(2)思想: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表现:根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22.(2021·浙江高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读材料,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答案】表现: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传播中心活跃;舆论界的热情。
认识: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
【详解】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信息“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可得出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根据材料“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可得出传播中心活跃;根据材料“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可得出舆论界的热情。
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信息“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可得出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根据材料信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
第2页,共2页
(
1
)
第1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