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学科 备课时间 拟上课时间 课 题 课时
历史 2021.8.27 2021.9.2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战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二、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概况,掌握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和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分析理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合作探究、识图学习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查找最新图片及史料、教具准备等
三、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说明
1.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2.备课。 预习,完成学业评价第二课。 调查让我明确了点和存在的疑惑。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2.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 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教师提问: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致使中国京津地区受到安全威胁;中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受到收缩和损害。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了还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2.教师指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目标导学三:瓜分中国的狂潮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单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件。2.教师指出:“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3.教师展示《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提问: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呢?进一步提问: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4.教师指出:“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代表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学生聆听思考。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学生思考学生说出感想:日军残忍如禽兽,满清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学生回答: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思考归纳,根据课本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学生回答:当时美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学生回答:“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及说明
协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清国
日本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