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7爬天都峰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7爬天都峰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4: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爬天都峰 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第2 课时 备 课 人 罗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爬天都峰》一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时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彼此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最终克服山高路险的困难,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叙述层次清晰,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运用大量对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爬天都峰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了。教学重点是:知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事情写清楚。教学难点是:尝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目标 1.知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将事情写清楚。 2.尝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将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主要内容,你会填吗? 3.屏幕显示,指名回答:《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顶后的顺序,写了 暑假里(时间),“我”和爸爸(人物)去黄山(地点)爬天都峰(事情)时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彼此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经过),最终爬上了天都峰(结果)的事情。 4.填得对不对? 评: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走近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揣摩这一老一小是怎么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并且爬上天都峰的呢?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 品词析句,了解写法 (一)咱们先来看看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学习3-5段)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用横线划出描写这一老一小语言的词句(板书:语言),揣摩一下,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交流,相机屏幕显示内容。 3.首先观察一下这两个问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也来爬天都峰?”问这句话的时候,我怀有什么态度?(怀疑、不可思议) 4.还记得“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吗?”(显示句子: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高 )有多高?生: 峰顶居然在云彩上面,天多高啊!而天都峰却高耸入云。(板书:高耸入云) 再看看笔斗的石级···· 笔斗?把笔立起来演示。还能从哪里知道天都峰陡峭(挂)实物演示“挂”是垂直下来 出示图片,孩子们,这就是天都峰,它高耸入云 ,石级笔陡)这样的天都峰真叫人····发颤 5.老爷爷,您也来爬这叫人发颤的天都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啊?白发苍苍什么意思呀?岁数这么大的老爷爷竟然也来爬天都峰了,老爷爷怎么回答我的?——点点头。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我怎么能退缩呢?此刻,我的内心还发颤吗? 6.同样,当老爷爷问了我同样的问题,也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啊? 7.你真是老爷爷的知音啊,猜的一点儿都不错,瞧,此时老爷爷对我说第二句话了:“对,咱们一起爬吧!”我会说什么呢? 8.瞧,这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爬天都峰的力量,由之前的发颤变成信心满满了,现在,谁来读老爷爷的话?谁来读我的话?叙述部分呢?要能通过读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哦。 同学们,爬山之前呀,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让咱们仿佛走近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他们的心里想法,写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体会体会。 (二)学习6-7段 1.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谁来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相机出示句子。 3.我是怎么奋力爬的呢?请你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动作)谁来说说,作者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动作)?攀着……上、爬 4.先来看攀着,攀是生字,上面是两木两交叉,左中右结构,上节课咱们说过了,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紧凑,另外要关注每个部分起笔的高低。在这里,两个中间的两个×要写得略低。范写。下面是一双大手,大要展开,手略拉长。瞧,一看这个字形咱们就能猜到,它肯定是抓住东西往上爬。文中,我攀着什么往上爬?什么样的铁链?5.想象一下,抓着这样的铁链上,什么感觉?很可能爬得满头大汗。 6.引读:我奋力向——一会儿——手脚并用,什么意思?(手和脚一起用,形容很吃力)能想象画面吗?这可是真的在爬了,累不累? 7.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想一想,奋力爬山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动作?即使没爬过天都峰,别的山总爬过吧?想一想,你爬上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相机板书:(喘,坐,吸,擦……) 8.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接下去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两句话吗?注意选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哦。 9.你看,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咱么就仿佛能看到那幅画面了。女生一起读读这句话。 10.就这样——爬呀爬,男生读。……爬呀爬说明——终于说明——,有多艰难,咱们一起再来读读。 11.瞧,爬山中,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让咱们仿佛看到了这一老一小在奋力爬天都峰的画面。 (三)学习8-10 1.爬上峰顶后,作者又写了一段人物对话。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的8-10段,也就是人物的第二次对话,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揣摩一下此时他们的心里想法。 人物语言动作“我”“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老爷爷“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拉拉我的小辫子爸爸“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交流、相机显示 2.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3.难怪爸爸会说: 4.读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汲取力量 5.问:汲取什么力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6.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一起再来读读这困难。(显示第2段)齐读。因为他们从别人身上汲取到了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竟然克服了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 7.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当你的朋友摔倒时,你会怎么鼓励他?其实,生活中,会有许多像天都峰一样又高又险的困难挡在我们面前。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在那发颤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8.你看,爬山后,作者又写了一段人物对话,还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将一老一小爬上峰顶的原因讲得清清楚楚,让我们明白了这个深刻的道理,写得真好呀。 9.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读写结合 1.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和前一篇课文《麻雀》一样,都写了一件事(板书:一件事)。现在你知道,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板书:写清楚)需要交代哪些要素吗?对不对? 2.课文后面的交流平台也帮我们总结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屏显 3.除此之外,写事情还得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屏显,比如——引读。 4.还记得《麻雀》的作者是怎么将麻雀和猎狗相遇的情景写清楚的吗? 5.屏显。一起读。 6.那么这篇课文,是怎么把我和老爷爷互相汲取力量,最终爬上峰顶的过程写清楚的呢? 7.看来,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方法还挺多的。那现在,咱们就来试着写一件事好吗?回忆一下,你作过哪些事情啊? 8.你们有没有拖过地?如果让你把拖地写出来,你想按什么顺序写?显示:拖地前——拖地中——拖地后 9.现在,就请你回忆一下,你什么时间,和谁一起在哪儿拖过地?为什么拖地?结果呢? 10.很显然,要想把这件事写清楚,拖地的过程是重点。你能学着这篇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吗? 11.先想一想:拖地过程中会有哪些动作?推、拉、调、擦、洗……又会和同学说些什么? 12.下面,就请大家拿出笔,在作业纸上写一写拖地的过程。接着老师给出的这句话往下写。别忘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具体细致地描写啊。抓紧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哦。 交流、展示。 四、布置作业 课后,没有写完的将它写完,写完的与同学、家长分享,没准儿,他们的评价会让你的习作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一件事) 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 发颤————————爬上峰顶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