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1.请结合Cl2和H2的反应思考: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
提示: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燃烧是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如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等。
2.如何闻气体气味?
提示:稍打开集气瓶的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吗?
提示:不是。液氯是Cl2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的液态Cl2,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混合物。
4.请结合Cl2与H2O的反应,讨论:
(1)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
(2)氯水能久置吗?
提示:(1)由于溶解于水的氯气只有少量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 HCl+HClO,所以氯水中的微观粒子有七种,它们分别为:三种分子(H2O、Cl2、HClO)、四种离子(H+、Cl-、ClO-、OH-)。
(2)氯水不能久置。Cl2和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促使Cl2继续与H2O反应,最终使Cl2消耗完,使溶液变为稀盐酸。
5.漂白粉长期放置会失效,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其中的次氯酸钙与空气
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Ca(ClO)2 +CO2+H2O ====
CaCO3+2HClO。而HClO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分解2HClO
2HCl + O2↑,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分解了,那
么漂白粉也就失效了。
光照
====
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
C.氯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规范解答】选A。A项,新制氯水中含有Cl-,滴加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B项,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不会以单质形式存在;C项,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项,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氯水是混合物。
【互动探究】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退色,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Cl2溶于水生成少量HCl和HClO,使溶液呈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液退色。
1.化学中烟雾的含义
(1)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
(2)雾是由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
2.氯气“漂白”的实质
干燥的Cl2无漂白性,湿润的Cl2之所以具有漂白性,是因为Cl2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能将有色物质转化为无色物质。
3.氯化物颜色变化
(1)Fe和Cl2反应,产生棕红色烟,把收集到的FeCl3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2)Cu和Cl2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把收集到的CuCl2溶于水,溶液显蓝色。
氯气与水的反应
【示例】将Cl2通入盛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密闭容器中时发现有色布条退色,有的同学认为是Cl2所为,还有的同学认为是Cl2和H2O反应的产物所为。为此探究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2)证明Cl2无漂白性而Cl2和H2O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使有色布条退色的物质是HClO还是HCl,还应补充什么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实验中,观察到的什么现象可进一步证明HClO有漂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物质性质方面看,这套设计还存在隐患,事故表现是
_______。
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以图的形式表明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解析】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 HCl+HClO,产生的次氯酸有漂白性。氯气有毒,对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含氯尾气都要作无害化处理。
答案:(1)干燥氯气
(2)B中有色布条不退色,而C中有色布条退色
(3)将盐酸滴到有色布条上 有色布条不退色
(4)尾气中的Cl2污染大气
探究:
请结合氯气和水的反应实验,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1.怎样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Cl2?
提示:观察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此即氯气的颜色,说明新制氯水中含大量Cl2。
2.怎样用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提示: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布条的集气瓶和盛有湿润红布条的集气瓶,干燥红布条不退色而湿润红布条退色,说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3.你可以用什么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
提示:①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布条的集气瓶和盛有湿润红布条的集气瓶,干燥红布条不退色说明氯气与红布条不反应,湿润红布条退色说明氯气能与水反应,且有一种物质能使有色物质退色。
②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说明生成了酸,且有一种物质能使有色物质退色。
③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盐酸。利用上述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能使有色物质退色的是HClO。
1.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变质的是( )
A.石蕊 B.AgNO3 C.NaOH D.AlCl3
【解析】选D。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故自来水中含有极少量的氯气、盐酸、次氯酸,石蕊会被次氯酸漂白,AgNO3溶液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沉淀,NaOH会被酸部分中和。
2.下列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氧化钠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红色的烟
【解析】选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3.下列金属与Cl2反应和与盐酸反应都有MCl2型物质生成的是( )
A.Mg B.Cu C.Fe D.Ag
【解析】选A。Cu、Ag与盐酸不反应,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
4.(双选)Cl2可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时可将Cl2通过管子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Cl2性质中的( )
A.黄绿色 B.密度比空气大
C.有毒 D.较易液化
【解析】选B、C。利用Cl2有毒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才能将氯气通入洞中并消灭田鼠。
5.(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填“a”、“b”、“c”或“d”)。
(2)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反应b为氯水中的H+与CO32-的反应;反应c为氯水中的Cl-与Ag+的反应;反应d体现了氯水的酸性与漂白性。
答案:(1)d (2)有白色沉淀生成
2HCl+Na2CO3 ==== 2NaCl+H2O+CO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方法”和“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任务
②“假说”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
③“模型”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
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一般是: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全部
【解析】选D。本题涉及有关概念的辨析,根据题目给定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答。
2.制取氯水时,下列尾气吸收方法最合理的是( )
【解析】选D。氯水即氯气的水溶液,将制得的氯气溶于水即得,但要注意多余的氯气要用碱液吸收,因为氯气有毒。
3.(2011·保定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氯水、液氯是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是纯净物
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D.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解析】选D。氯气与液氯都是纯净物,只是状态不同,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A错;氯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错;氯气能溶于水,C错。
4.“绿色化学实验”走进课堂,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一部分同学认为用该装置不能判断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仍有待改进
【解析】选C。钠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规律方法】化学现象中的烟、雾、气
烟: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例如Cu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棕黄色烟。
雾: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例如HCl气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生成的雾(盐酸小液滴)。
气:是指气态物质。若气体无色,则肉眼看不到,气体有色才能观察到。
5.(2011·淄博高一检测)如图,a处通入Cl2,当打开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逐渐退色,则d瓶中装的溶液可能是( )
A.NaOH溶液 B.浓硫酸
C.Ba(OH)2溶液 D.食盐水
【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d瓶中装的液体不和Cl2反应,而且有水,故选D。
【举一反三】在上题装置中,a处通入Cl2,当打开b阀时,c处干燥的布条退色,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布条不退色,则d瓶中装的溶液可能是什么?
提示:打开b阀时,c处干燥的布条退色,说明通入的是潮湿的Cl2,当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布条不退色,d瓶的作用有以下几种可能:吸收Cl2;吸收H2O;吸收Cl2和H2O。d瓶中的溶液可能是A、B、C。
6.新制的饱和氯水与久置氯水的主要区别是( )
【解析】选B。新制的氯水中含Cl2、H2O、HClO分子和H+、Cl-、ClO-、OH-;久置氯水含次氯酸极少,盐酸较多,酸性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7.(12分)一同学对气体A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气体样品溶于水,发现气体A溶于水;②将A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B,B通入石灰乳中可以得到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B:______。
(2)写出A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B通入石灰乳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A的浓溶液与MnO2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单质B,
所以A为氯化氢,B为氯气。制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Cl2通入石灰
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答案: (1) HCl Cl2
(2)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3)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
====
△
====
8.(14分)(2011·苏州高一检测)某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可以用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
2KCl+2MnCl2+5Cl2↑+8H2O,据此,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探究Cl2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B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C、D中的红色纸条均退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B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C中的红色纸条不退色而D中的红色纸条退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B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
甲、乙两同学谁的结论合理?_____________。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解决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A产生的Cl2中含有水蒸气,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2)Cl2有毒,必须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处理。
答案:(1)浓硫酸 乙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Cl2+2NaOH ==== NaCl+NaCl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