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
1.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例如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在大幅上升。关于近视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太弱
B.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像造成近视眼,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 )
A.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B.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C.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D.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3.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
C.生活中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单独将凸透镜左、右移动,光屏上都可以重新成像
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列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A.照镜子,可以正衣冠——光的反射 B.带老花镜看书,字迹变大——光的反射
C.池水看起来变浅——光的直线传播 D.茂密树叶下形成的小圆圈光斑——光的折射
6.桌面上放有一只离墙很近的盛满水的玻璃杯,小明无意中发现玻璃杯后方白墙上出现窗外景物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中应用了该现象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左侧放置一物体,当物体从光心移至无穷远处的过程中,下面区域中是无像区的是( )
A.透镜左侧焦点与光心之间 B.透镜右侧焦点与光心之间
C.左右两焦点之间 D.光心至左边无穷远处
9.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10.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
13.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4.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此时像会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
A、5m B、0.5m C、0.05m D、0.005m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焦距较______,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______,所以不需要“调焦”。(均选填“大”或“小”)
15.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枚硬币”。其中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的一枚,是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像;另一枚,是通过侧壁折射形成的像,它实际上就是凸透镜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成像。这两枚硬币其实都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6.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透镜。
18.在检查视图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图表来确定视图,实际上,视图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图表______立等大的______像,若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为______m,测完视图发现他是近视眼,他应需要______透镜矫正。
19.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D):D=1/f (f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1);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100的值即: n=100/f;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小明的眼镜是+200度,他的眼睛是__________,镜片的焦距是_____m,是__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实验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一盒。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帏涛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3)如图2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21.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利用如图1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如图1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___________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1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5)小星和小麦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2,他们的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凸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他们看到的是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甲向左移,光屏上甲的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
22.有一块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试卷第44页,共66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A 6.B 7.D 8.B 9.B 10.D
11.放大 投影仪 12.凸透 倒 13.凸透 缩小 14.实 大 远离 D 小 小
15.较小 放大镜 虚 16.一倍焦距内 放大 远视 17.远离 18.正 虚 0.4 凹
19.远视眼 0.5 凸透镜 20.会聚 上 10 缩小 远离
21.让环境光线较暗,使成像更清楚 3.50 不变 ② 缩小 不变
22.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有四种方法: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3)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凹透镜只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
(4)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