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B.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水蒸气在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3.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控制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学校周围种植树木: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学校门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同学在午休时戴上防噪声耳罩: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4.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放热 B.液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吸热
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在对面墙上挂一平面镜,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2.6m,则检查视力时( )
A.人应面对视力表,距离为2.6m B.人应面对视力表,距离为2.4m
C.人应面对平面镜,距离为2.6m D.人应面对平面镜,距离为2.4m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B.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C.将沸点为12.3℃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
D.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7.关于纸锅绕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能把水烧开
B.纸的着火点183℃,可以把水烧开,纸不会燃烧
C.一定是先把纸给燃烧了
D.水可以被加热,但不会沸腾
8.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B.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C.利用次声波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
D.将超声波用于倒车雷达
9.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 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
B.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
D.若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 示数显示 38℃,则小红实际体温一定是 38℃
10.医用的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太高,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音调太低
1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为了更清楚地看到A的像,应选择较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逐渐变小
D.移去后面的蜡烛B,从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
12.端午节,某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D.比赛时,观众主要根据音调区分号子声和鼓声
13.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14.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放在平面镜前40cm处,若远离平面镜移动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cm
C.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20cm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多选题
15.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B.缥缈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6.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D.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正面拍摄演员照镜子时,为了防止镜中出现摄像机的像,导演找来两个演员和一个空镜框模拟照镜子的情景如图所示。在模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择两个身高与外形相同的演员进行模拟
B.两个演员到镜框的距离应相等
C.两个演员所在位置的连线应与镜框所在平面垂直
D.镜框后的演员用右手刷牙时,镜框前的演员也应用右手刷牙
三、填空题
18.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吹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的振动引起的。
A.B.C.D.E.F.G.
19.如图,在插有小树枝的密闭烧瓶中放一些白色的樟脑丸粉末,将它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白色粉末直接消失后停止加热,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先______后______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0.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21.我们现在做的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如果改用红光照明,你看到的试卷将是___________纸___________字。
22.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常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填“吸”或“放”)热的缘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它是常温下用______方法使其液化变成液态,储存在钢罐中。
23.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
24.2020年6月29日,在我国四川盆地和福建附近出现一次罕见的日环食现象(如图甲所示),它的形成是由于光在真空中沿______传播的缘故。如图乙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红色光线的偏折程度最______。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25.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渠道饮水,因为地下温度___________、空气流通速度___________,从而大大减少了运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人工降雨时会向空中撒下干冰,在这里干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
四、实验题
26.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
(3)小华应选用______(“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这样选择是为了使试管内的冰______,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4)如图丁所示是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不变”)。
2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__________℃。
(3)同学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是 ___________(填“甲”或“乙)套装置;压力锅比普通锅煮食物熟得快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气泡内的气体是_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分析图像戊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
28.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当用较大的力拨动刻度尺时,发现刻度尺振动的幅度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听到声音的 ___________较大。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时,可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_________,用大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
(3)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
29.小南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平面镜、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图乙是小南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___cm。
(3)小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呢?小南做了如下实验:使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则蜡烛的像为图丙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如果把蜡烛看成司机,则司机所成的像不会遮挡司机的视线而影响司机驾驶。
五、作图题
3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镜面成角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1.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s点的光路图。
32.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MN为一障碍物,请你画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把地上花盆中的花束A点照亮的光路图。
六、综合题
33.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生活中的物态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态变化的现象。厨房的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
(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______(选填“热锅”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2)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小冰粒”的形成是水洗后蔬菜上的小水珠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小冰粒”的消失是因为小冰粒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了小水珠;
(3)下列事例中,为了防止熔化和凝固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______
A.冰冻食品可以保鲜
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
C.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
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D
6.C
7.B
8.B
9.D
10.B
11.D
12.A
13.A
14.D
15.AC
16.ACD
17.ABC
18.G 空气柱
19.升华 凝华
20.液化 汽化 液化 凝华
21.红 黑
22.升华 吸 压缩体积
23.升华 熔化 凝华
24.直线 牛顿 小 绿
25.低 慢/小 升华
26.热胀冷缩 ﹣3 碎冰块 乙 受热均匀 10 固液共存 不变
27.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93 乙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水蒸气 温度不变
28.较大 响度 长度 相同 音色
29.前 3.74~3.76 A
30.
31.
32.
33.热锅 液化 凝固 熔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