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基础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基础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3 19: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他统治的这个时期称为
A.高祖立基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汉武雄图
2.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王莽夺权 D.光武中兴
3.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此时夺取政权的是外戚
A.刘邦 B.赵高 C.司马昭 D.王莽
4.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请问“小民”爆发的是: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国人暴动 D.七国之乱
5.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A.宦官和诸侯 B.宦官和外戚 C.外戚和豪强 D.州牧和藩王
6.汉光武帝时期,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他振兴国家的措施包括
①减轻农民负担 ②释放部分奴婢 ③减轻刑罚 ④遣散部分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小李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新朝
8.下图为东汉时期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造成这种情形的准确解读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关于黄巾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发于184年,由张角领导的 B.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C.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最后取得了胜利
10.“梁冀依仗着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材料反映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是
A.豪强势力强大 B.宦官专权 C.朝中大将独揽朝政 D.外戚专权
1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7000多斤、约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见下图),并出土了大量钱范、古钱币、陶器、石器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12.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外戚势力膨胀 C.豪强地主横行 D.宦官把持朝政
13.下列四个古代治世局面出现在东汉王朝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了一个皇帝。这一现象体现了东汉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A.重文轻武 B.宦官乱政 C.大臣无能 D.外戚专权
15.河南地区拥有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这表明古代中原地区
A.对外交流活跃 B.饱受战火洗礼 C.人口流动频繁 D.政治色彩突出
16.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这一起义发生在
A.西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魏晋时期
17.“光武中兴”指的是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文帝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
18.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请问此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A.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B.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侵扰威胁中原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自然灾害频繁,大量贫民流离失所
19.公元184年,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军阀混战 C.黄巾起义 D.外戚干政
20.为了稳定统治,下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的皇帝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启 D.刘彻
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期间国势昌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2.汉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时期,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打敗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成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20年,曹操的儿子曾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人教版部编初一历史教材
(1)请按时间先后写出材料中的朝代;结合材料一计算汉朝存在的时间:划分“西汉”“东汉"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2)给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命名并写出材料二空白处应填的内容。
23.材料一: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二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食物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1)依据材料一:光武帝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措施?由于光武帝采取上述措施使其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史称什么?
(2)材料二中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统治集田互相残杀,统治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边过程中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西汉后期,政治腐败,赋税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称帝后推行的改制,引起社会严重动荡,爆发农民起义,推翻新朝。
材料三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需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
材料四 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涉及到的农民起义。
(2)根据材料四归纳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请写2点)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B
6.A
7.B
8.D
9.D
10.D
11.B
12.B
13.B
14.D
15.D
16.C
17.D
18.C
19.C
20.B
21.(1)释放奴婢和镜子残害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2)黄巾起义;太平道;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这次起义是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来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3)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时局动荡不安,人民反抗情绪日益严重,爆发了黄巾起义。
22.(1)西汉—新—东汉—魏;405年;都城的地理位置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3.(1)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
(2)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民族迁徙的意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原汉人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24.(1)材料一: 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二: 绿林、赤眉起义; 材料三: 黄巾起义。
(2)减轻赋税、重视农业生产。
(3)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农业发展、惩治腐败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