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掌握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特点。(综合思维)
2.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4.结合实例,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新课导入
(1).概念: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一、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1.生态脆弱区
想一想:什么是生态脆弱区?
喀斯特地貌地区
沙漠边缘地区
新课讲解
(2).特点
①.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土地沙化
石漠化
想一想:生态脆弱区有什么特点?
新课讲解
②.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土壤侵蚀
新课讲解
③.时空波动性强。
新课讲解
④.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新课讲解
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区
黄土分布区,以黄土高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沙漠分布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荒漠化
高寒区,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高寒荒漠化
喀斯特地区,以云贵高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是石漠化
2.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1).分布
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想一想: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新课讲解
想一想:
在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图中,A、B、C、D、E、F分布是什么类型的环境问题?
沙漠化
沙漠化
盐碱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石漠化
(2).特点
①.分布面积大、类型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
新课讲解
②.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
新课讲解
(3).主要问题
①.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大。
想一想: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解
②.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新课讲解
③.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
新课讲解
④.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新课讲解
⑤.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1:读图2-4-3说出我国极度和重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五类地区。
(2).我国极度和重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和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探究活动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红土层盆地及红壤丘陵山地,行政区域涉及浙、闽、赣、湘、鄂和苏六省。
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为:土层较薄,肥力瘠薄,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下降明显、生产力逐年降低;丘陵坡地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暴雨频繁、地表水蚀严重。
主要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茶、果等经济树种,增加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实施梯田化,发展水源涵养林,积极推广草田轮作制度,广种优良牧草,发展草富沼肥“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改良土壤,减少地表径流,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强化山地林木植被法制监管力度,全面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在退化严重地段,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水土流失。
阅读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江西探索如何利用红壤丘陵来实现生态修复
新课讲解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想一想: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新课讲解
(2).特点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脆弱。
想一想: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气候交汇带。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
农牧交错地区
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地理位置,大致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甘肃省的兰州—青海省的西宁—西藏自治区的拉萨—云南的昆明—贵州省的贵阳等高原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为一边,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吉林省的长春—辽宁省的沈阳—北京—河北省的石家庄—陕西省的西安—四川省的成都—重庆市等平原、盆地城市及其连线为另一边,这两大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之间的广大地带,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地带。因此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
探究活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
想一想:图示的黄土有何特点?
黄土特点:
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新课讲解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陕西延安
想一想:黄土高原降水有何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偏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为300~650毫米,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只占5%。夏季降水多为暴雨。
新课讲解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30
40 30 50
60 50 85
80 60 89
>90 70 95
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地表;
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使土壤涵养水分;
还可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从而大大减缓水土流失。
植被对河流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想一想: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水”的流失和“土”的流失量大大增加。
③.植被稀少。
新课讲解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过度放牧
(2).人为原因
想一想:人为原因有哪些?
过度砍伐
新课讲解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
过度开垦
(陡坡开荒)
过度樵采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4:在黄土高原地区,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和放牧、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无计划的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活动都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它利用了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具有冬暖夏凉、少占耕地的优点,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杰作。目前黄土高原上约有3000万人居住在窑洞里。
窑洞的建造一般需要开挖黄土坡面,平整地面,堆置废弃土石,这会影响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条件,从而造成土壤侵蚀。同时窑洞、院落、道路集中排水也会对下游坡面、沟道造成侵蚀。此外,废弃的窑洞由于无人管理和缺乏修塔,雨季易坍塌,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5: 观察分析窑洞
想一想:在保护和再利用传统窑洞时,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1)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
(2)修建排水沟和集水设施,减少流水对坡面的冲刷和窑洞的破坏,同时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实现在开发中保护。
探究活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想一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那些?
黄土高原上多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从而使农业减产。水土流失还会造成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不便耕种,甚至被废弃。
①.水土流失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
新课讲解
水、土、肥的长期大量流失,使土地日益贫瘠,持水能力降低,干旱灾害频发。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地退化、沙化和土壤盐渍化面积大,生态环境恶化。
②.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新课讲解
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黄土崖壁的崩塌以及水土流失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③.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新课讲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河床抬高,引起洪涝灾害。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加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时,随着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降淤积,使水库淤浅而容量减小,河道阻塞。黄河下游因河床不断抬高而形成著名的“地上河”。 “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引起洪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在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情。
新课讲解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量减小问题,部分黄河干、支流水库只得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平均每年大约需要1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用于冲沙人海 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⑤.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制河床抬高。自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库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每年大约需要1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冲沙入海。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约2.03米。
新课讲解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人类造成的破坏。
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1.生物措施
想一想:生物措施有那些?
新课讲解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在沟道里建淤地坝,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庄稼,治沙效果十分明显。
2.工程措施
想一想:工程措施有那些?
新课讲解
① .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黄土高原这种沟道多达100万条以上,遍及整个高原地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因此,对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想一想: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有那些?
新课讲解
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还要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种植方式等措施,如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和轮作等;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取缔违法采矿企业,加快矿山生态治理修复。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6:黄土高原主要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有哪些?与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相比有何异同?
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是:通过推广节能灶,使用沼气,种植薪炭林等解决农村薪柴问题;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措施。
探究活动
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年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由20世纪50—90年代的13亿吨减少为现在的3亿多吨,林草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此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得以提高。
新课讲解
朱显谟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他利用40余年总结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与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成果,并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塔(简称“28字方略”)。
“28字方略”的核心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这一做法既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潜力,又能从根本上消除强降雨时大量地表径流瞬时集聚,从而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实践证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想一想:“ 28字方略”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探究活动 7: 分析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
土壤侵蚀的规律与整治方法
探究活动
小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地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答案
(请点击)
缓
打坝建库
防护林
下渗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韭园沟流域面积约70.7平方千米,海拔820~1180米,年降水量约475毫米。流域内200 米以上支沟337 条,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4千米,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
韭园沟于1953 年开始综合治理,根据多年的治理实践,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防治模式。
梁峁坡防线指分水岭和峁边线(谷缘线)之间的地段,在坡度25°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在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主要作为人工种草的饲草基地。
沟谷坡防线指峁边线和沟坡坡麓地段,坡度多大于25°,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2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
沟道防线以修筑坝系工程为主,此为韭园沟主要水土保持工程。
韭园沟全流域共建有淤地坝 200 多座,可淤地500多公顷,治理效果明显。以韭园沟的支沟王茂沟小流域为例,该地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年输沙量由2.15万吨降为0.296万吨,年径流量由8.61万立方米减为1.24万立方米。
阅读 陕西绥德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现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17.9%。陕西省是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都集中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榆林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案例研究 陕西榆林的荒漠化治理
案例研究
以前的榆林
榆林,因秦代名将蒙恬率30万大军“树榆为塞”而得名,后历代战乱频繁、垦荒不断,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现象严重。20世纪40年代,榆林北部风沙区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千米。20世纪50 年代初期,榆林沙区面积约占其土地面积的 48%,林木覆盖率只有1.8%,漫天黄沙、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生态环境非常恶劣。
榆林治沙思路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榆林开始了对沙漠的长期不间断治理。
榆林积极践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作,并且结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的针对性防治体系。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类型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走出了不断升级的科学治沙之路。通过采取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被治理、水治理、土壤治理相结合,一改(改良土地)、三化(林网化、水利化、园林化)、八配套(田、渠、水、林、路、电、排、技)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治理水平,保证了治理成效,让榆林的植树造林工作蓬勃发展。在各大生态工程带动下,榆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呈现出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的趋势,植树造林极大改变了沙区生态面貌,榆林走上“向荒漠要绿色”的发展之路。
案例研究
榆林治沙成果
2018年,榆林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33万公顷,覆盖率由过去的1.8%提高到33%,年降水量近两年提高至500~600毫米。与此同时,榆林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沙尘暴发生频率降低,空气质量不断提高。榆林着力打造多层次绿色生态,成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想一想:
1.榆林产生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2.榆林是如何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荒漠化治理的?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后历代战乱频繁、垦荒不断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现象严重。
(1).积极践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作;
(2).结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的针对性防治体系;
(3).针对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案例研究
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2.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设计
课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掌握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特点。(综合思维)2.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
重点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学生思考阅读材料 从学生阅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我们怎么来保护好我们的金山银山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1.生态脆弱区想一想:什么是生态脆弱区?(1).概念: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图片导入)(2).特点想一想:生态脆弱区有什么特点?①.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图片导入)②.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图片导入)③.时空波动性强。(图片导入)④.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图片导入)2.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1).分布想一想: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图片导入)(2).特点①.分布面积大、类型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想一想:在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图中,A、B、C、D、E、F分布是什么类型的环境问题?②.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图片导入)(3).主要问题想一想: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有哪些?①.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大。(图片导入)②.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图片导入)③.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图片导入)④.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图片导入)⑤.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图片导入)探究活动1:读图2-4-3说出我国极度和重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五类地区。(2).我国极度和重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和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图片导入)阅读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红土层盆地及红壤丘陵山地,行政区域涉及浙、闽、赣、湘、鄂和苏六省。 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为:土层较薄,肥力瘠薄,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下降明显、生产力逐年降低;丘陵坡地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暴雨频繁、地表水蚀严重。 主要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茶、果等经济树种,增加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实施梯田化,发展水源涵养林,积极推广草田轮作制度,广种优良牧草,发展草富沼肥“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改良土壤,减少地表径流,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强化山地林木植被法制监管力度,全面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在退化严重地段,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水土流失。(图片导入)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图片导入)想一想: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2).特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脆弱。(图片导入)探究活动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气候交汇带。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地理位置,大致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甘肃省的兰州—青海省的西宁—西藏自治区的拉萨—云南的昆明—贵州省的贵阳等高原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为一边,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吉林省的长春—辽宁省的沈阳—北京—河北省的石家庄—陕西省的西安—四川省的成都—重庆市等平原、盆地城市及其连线为另一边,这两大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之间的广大地带,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地带。因此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图片导入)探究活动3: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图片导入)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想一想:图示的黄土有何特点?黄土特点: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图片导入)②.降水集中,多暴雨。想一想:黄土高原降水有何特点?黄土高原降水偏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为300~650毫米,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只占5%。夏季降水多为暴雨。(图片导入)③.植被稀少。想一想:说说植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人为原因想一想:人为原因有哪些?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图片导入)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图片导入)探究活动4:在黄土高原地区,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过度开垦和放牧、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无计划的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活动都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图片导入)探究活动5: 观察分析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它利用了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具有冬暖夏凉、少占耕地的优点,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杰作。目前黄土高原上约有3000万人居住在窑洞里。 窑洞的建造一般需要开挖黄土坡面,平整地面,堆置废弃土石,这会影响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条件,从而造成土壤侵蚀。同时窑洞、院落、道路集中排水也会对下游坡面、沟道造成侵蚀。此外,废弃的窑洞由于无人管理和缺乏修塔,雨季易坍塌,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图片导入)想一想:在保护和再利用传统窑洞时,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1)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2)修建排水沟和集水设施,减少流水对坡面的冲刷和窑洞的破坏,同时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实现在开发中保护。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想一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那些?①.水土流失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黄土高原上多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从而使农业减产。水土流失还会造成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不便耕种,甚至被废弃。(图片导入)②.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肥的长期大量流失,使土地日益贫瘠,持水能力降低,干旱灾害频发。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地退化、沙化和土壤盐渍化面积大,生态环境恶化。(图片导入)③.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黄土崖壁的崩塌以及水土流失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图片导入)④.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在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河床抬高,引起洪涝灾害。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加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时,随着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降淤积,使水库淤浅而容量减小,河道阻塞。黄河下游因河床不断抬高而形成著名的“地上河”。 “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引起洪涝灾害。(图片导入)⑤.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量减小问题,部分黄河干、支流水库只得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平均每年大约需要1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用于冲沙人海 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图片导入)“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制河床抬高。自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库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每年大约需要1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冲沙入海。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约2.03米。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人类造成的破坏。1.生物措施想一想:生物措施有那些?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图片导入)2.工程措施 想一想:工程措施有那些?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在沟道里建淤地坝,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庄稼,治沙效果十分明显。(图片导入)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想一想: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有那些?① .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黄土高原这种沟道多达100万条以上,遍及整个高原地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因此,对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图片导入)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还要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种植方式等措施,如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和轮作等;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取缔违法采矿企业,加快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图片导入)探究活动6:黄土高原主要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有哪些?与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相比有何异同?(图片导入)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是:通过推广节能灶,使用沼气,种植薪炭林等解决农村薪柴问题;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措施。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年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由20世纪50—90年代的13亿吨减少为现在的3亿多吨,林草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此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得以提高。(图片导入)探究活动 7: 分析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 朱显谟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他利用40余年总结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与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成果,并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塔(简称“28字方略”)。 “28字方略”的核心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这一做法既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潜力,又能从根本上消除强降雨时大量地表径流瞬时集聚,从而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实践证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想一想:“ 28字方略”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土壤侵蚀的规律与整治方法阅读 陕西绥德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韭园沟流域面积约70.7平方千米,海拔820~1180米,年降水量约475毫米。流域内200 米以上支沟337 条,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4千米,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 韭园沟于1953 年开始综合治理,根据多年的治理实践,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防治模式。 梁峁坡防线指分水岭和峁边线(谷缘线)之间的地段,在坡度25°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在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主要作为人工种草的饲草基地。 沟谷坡防线指峁边线和沟坡坡麓地段,坡度多大于25°,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2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 沟道防线以修筑坝系工程为主,此为韭园沟主要水土保持工程。韭园沟全流域共建有淤地坝 200 多座,可淤地500多公顷,治理效果明显。以韭园沟的支沟王茂沟小流域为例,该地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年输沙量由2.15万吨降为0.296万吨,年径流量由8.61万立方米减为1.24万立方米。(图片导入)案例研究 陕西榆林的荒漠化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现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17.9%。陕西省是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都集中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榆林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图片导入) 以前的榆林 榆林,因秦代名将蒙恬率30万大军“树榆为塞”而得名,后历代战乱频繁、垦荒不断,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现象严重。20世纪40年代,榆林北部风沙区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千米。20世纪50 年代初期,榆林沙区面积约占其土地面积的 48%,林木覆盖率只有1.8%,漫天黄沙、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生态环境非常恶劣。 榆林治沙思路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榆林开始了对沙漠的长期不间断治理。 榆林积极践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作,并且结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的针对性防治体系。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类型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走出了不断升级的科学治沙之路。通过采取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被治理、水治理、土壤治理相结合,一改(改良土地)、三化(林网化、水利化、园林化)、八配套(田、渠、水、林、路、电、排、技)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治理水平,保证了治理成效,让榆林的植树造林工作蓬勃发展。在各大生态工程带动下,榆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呈现出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的趋势,植树造林极大改变了沙区生态面貌,榆林走上“向荒漠要绿色”的发展之路。 榆林治沙成果 2018年,榆林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33万公顷,覆盖率由过去的1.8%提高到33%,年降水量近两年提高至500~600毫米。与此同时,榆林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沙尘暴发生频率降低,空气质量不断提高。榆林着力打造多层次绿色生态,成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图片导入)想一想:1.榆林产生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后历代战乱频繁、垦荒不断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现象严重。2.榆林是如何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荒漠化治理的?(1).积极践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作;(2).结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的针对性防治体系; (3).针对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学生思考生态脆弱区学生思考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1学生阅读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概况学生参与探究活动2学生参与探究活动3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参与探究活动5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分析生物措施学生分析工程措施 学生分析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6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7学生阅读学生参与案例研究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归纳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让学生读图2-4-3说出我国极度和重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让学生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的问题与治理措施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概况让学生了解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气候交汇带。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脆弱性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窑洞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让学生掌握生物措施让学生掌握工程措施学生掌握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有哪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理解陕西绥德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让学生理解陕西榆林的荒漠化治理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1.生态脆弱区2.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