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版高中化学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二) (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12版高中化学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二) (鲁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09 20: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二)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解析】选C。K2O属于氧化物、Na2CO3属于盐、Na2SiO3属于盐。
2.(2011·牡丹江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B.氧化还原反应中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
C.纳米材料也是一种胶体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形成的
【解析】选D。A项,电解质是化合物;B项,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能有多种元素化合价升高;C项,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里才能形成胶体。
3.如图为反应Fe+CuSO4 ==== Cu+FeSO4中电子转移的关系图,则图中的元素甲、乙分别表示( )
A.Fe ,S B.Cu,S
C.Fe,O D.Fe,Cu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在所给反应中Fe失电子,作还原剂;Cu2+得电子,生成Cu;所以甲表示元素Fe,乙表示元素Cu。
4.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选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5.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硫酸、NaOH溶液、纯硝酸
D.液氨、石灰水、水银
【解析】选B。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石墨、水银都是单质,醋酸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石灰水都是混合物,液氨是非电解质。
6.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NaHCO3 ==== Na++H++CO32-
B.NaHSO4 ==== Na++H++SO42-
C.H2SO4 ==== 2H++SO42-
D.KClO3 ==== K++ClO3-
【解析】选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应该写成: NaHCO3 ==== Na++HCO3-。
7.(2011·合肥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
是( )
A.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
CO32-+2H+ ==== CO2↑+H2O
B.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 ==== Mg(OH)2↓
C.铁与FeCl3溶液反应:
Fe + Fe3+ ==== 2Fe2+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Ag++Cl- ==== AgCl↓
【解析】选D。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项应为CaCO3+2H+ ==== Ca2++CO2↑+H2O;
B项应为Ba2++2OH-+Mg2++SO42- ==== BaSO4↓+Mg(OH)2↓;
C项应为Fe+2Fe3+ ==== 3Fe2+。
8.(2011·扬州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
A.Ca2+ Na+ HCO3- Cl-
B.K+ Na+ NO3- OH-
C.H+ K+ Fe3+ SO42-      
D.H+ Cl- CO32- NO3-
【解析】选B。A项离子可以共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CaCO3沉淀;C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D项H+与CO32-不能共存。
9.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标准: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标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标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数)
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
【解析】选A。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与非离子反应的分类依据不是看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依据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10.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Na2CO3、NaCl、AgNO3,实验员选择了一种试剂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这种试剂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
【解析】选A。盐酸能与Na2CO3生成气体,与NaCl不反应,与AgNO3生成白色沉淀。
11. 在反应3S+6KOH ==== 2K2S+K2SO3+3H2O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 )
A.2∶1 B.1∶2 C.3∶1 D.1∶3
【解析】选A。被还原的硫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反应中
3 mol S,其中2 mol S化合价降低,1 mol S化合价升高,所以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2∶1 。
12.(2011·吉安高一检测)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三价铁离子和未反应的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 B.3∶2 C.1∶2  D.1∶1
【解析】选A。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浓度相等,结合Fe+2Fe3+ ==== 3Fe2+知,若已反应的三价铁离子为
2 mol,则未反应的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13.(双选)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u(OH)2与盐酸 Cu(OH)2与醋酸
B.BaCl2溶液与 Na2SO4溶液
Ba(OH)2溶液与 Na2SO4溶液
C.NaHCO3溶液与 NaHSO4溶液
Na2CO3溶液与 NaHSO4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 石灰石与盐酸
【解析】选B、D。A项中盐酸应拆开,醋酸不能拆开;B项都可以用Ba2++SO42- ==== BaSO4↓表示;C项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D项都可以用CaCO3+2H+ ==== Ca2++CO2↑+H2O表示。
14.现有2 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各100 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结束时,所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2∶3,则往酸中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 )
A.2.8 g B.5.6 g C.8.4 g D.16.8 g
【解析】选C。虽然HCl和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2SO4是二元酸,分别与等质量的Fe反应,若Fe足量,则产生的H2应为1∶2,若Fe不足(酸过量)则产生的H2相应为1∶1。而现在产生的H2为2∶3,因此必有一反应酸不足,另一反应酸过量,因为2HCl→H2,H2SO4→H2,所以铁粉对盐酸过量,对H2SO4不足,可以通过与H2SO4反应放出H2的量求铁的量。
15.(2011·杭州高一检测) 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图中的曲线表示是( )
【解析】选C。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 ==== BaSO4↓+2H2O,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中的Ba2+与OH-浓度会减小,导电能力降低;当加入硫酸过量后溶液中H+与SO42-浓度会增加,溶液的导电能力又会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8分)(2011·三明高一检测)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是气体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解析】(1)氢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二氧化碳与氧化钠都是氧化物;氧化钠与氯化钠都是钠的化合物;氯化钠与氯化铁都是盐。
(2)用烧杯盛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1~2 mL,继续煮沸,直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1)A C B D
(2)①FeCl3 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17.(7分)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可能含有K+、Cu2+、Ca2+、Br-、SO42-、CO32-、Cl-中的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产生的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硝酸,将滤液分为两份。
(2)取一份滤液,向其中加入氯水,振荡后静置,氯水颜色不变。
(3)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判断:
该溶液中一定有______,肯定没有_____,可能有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中“无色透明的溶液”首先排除Cu2+,并且Ca2+与SO42-、CO32-不共存;在(1)步可知原溶液中有SO42-、CO32-,因此没有Ca2+,Cu2+与Ca2+都被排除,则溶液中一定含有K+;在(2)步可知原溶液中没有Br-;在(3)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因为溶液中SO42-、CO32-也可以与Ag+生成白色沉淀且(1)步引入了Cl-。
答案:K+、SO42-、CO32- Br-、Cu2+、Ca2+ Cl-
18. (12分)反应2KMnO4+16HCl ==== 2MnCl2+2KCl+ 5Cl2↑+8H2O中,
(1)氧化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2)若生成71 g Cl2,则消耗的HCl的质量是______g,被氧化的HCl的质量是______g,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解析】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及产物,应利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物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反应物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
答案:(1)KMnO4 Cl2 (2)116.8 73 2 mol
19.(12分)(2011·衡阳高一检测)如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 ②碘酸钠 ③KOH ④I2O5 ⑤NaCl五种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或“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
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_______(填“易分解”或“难分解”)。
【解析】碘酸钾(KIO3)属于盐,故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有碘酸钠和氯化钠;由“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答案:(1)化合物 ②⑤ (2)能 易分解
20.(7分)A、B、C为3种单质(其中A为固体,B、C为气体),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是_____,B是______,C是_____。
(2)F中加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这一信息可判断,D为FeCl3;以此为突破口,加之“其中A为固体,B为气体”的信息推出A、B分别为Fe、Cl2;再根据“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这一信息,不难推出C为H2。
答案:(1)Fe Cl2 H2
(2)FeCl2+2NaOH ==== Fe(OH)2↓+2NaCl
4Fe(OH)2+O2+2H2O ==== 4Fe(OH)3
21.(9分)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CuI+Hg → Cu2HgI4+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价_____。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mol。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Cu2HgI4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I+Hg ==== Cu2HgI4+2Cu,其中CuI中的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CuI作氧化剂,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0.5 mol。
答案:(1)+1 (2)CuI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