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7 13: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石景山中学 郑君丽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师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做好学法指导,最后做好学习小结,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具备自学的能力。
《语文课程总目标》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把每一个阅读中的学生看作一个独特的自我。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本节课是教师对文中的个别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做示范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将自己从文中找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并把文字落实在纸上。并在阅读中找出作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学习写景的技巧。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创造意义。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写景为主题。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描绘了济南的冬天四幅美丽的图画,都紧扣“温晴”这一特点。此教案的主要目标就是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语言,体会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另外写景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写,才能更生动形象、有立体感。
2、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写景的文章,刚学过《春》,因此,对写景文章的语言有一定的认识,能对于优美的句子,进行简单的分析。《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准确、不够简练。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诵读、探究、讨论)
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体现“温晴”的句子,读一读。从修辞的角度,说一说所找出的句子哪里写的好,其他同学补充。再把所说的用规范的语言写在表格里。教师先做示范,其他句子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并就文章的“写景的角度”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找出体现“温晴”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说出他们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分组讨论,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的(俯视、仰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品味语言、找出作者的观察角度。
情感态度目标:
品味济南的温晴和秀美,并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老舍是用怎样的语言描绘出这么美好的冬天。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一)回顾上节课我们说了第一段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为我们围绕“温晴”描绘了四幅优美的图画,回忆是哪四幅。 展示四幅画面(投影)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2—5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温晴”来描写的。(二)请同学朗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从文中画出表现“温晴”的语句。(投影)(朗读评价标准:从读音、停顿、语气三个方面来评价。)(三)请同学读一读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它是如何表现“温晴”的,并说一说这一句哪里写的好(从修辞的角度)。请同学用规范的语言填写表格。(投影) 教师引导做三四个句子,得出结论。 可能出现的句子: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小城暖和安适的特点。)②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这儿准保暖和。(把小山比喻成“摇篮”,济南就成了婴儿,把小城的暖和舒适写了出来。)④山上的矮松---日本的看护妇。(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矮松的姿态。)安排同学分小组讨论其他句子并将探究结果写在表格里。【方法小结】写景要紧紧抓住主要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投影)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写景的技巧。
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作者在描写四幅图画的时候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的(仰视、俯视、平视)。(投影)明确:第二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第三段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山: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是从仰观的角度写的第四段描写城外远山。是从平视的角度写的。第五段描写冬天的水色:澄清的河水、空中、半空中、天上。由俯视到仰视,水天一色,整个的成了空灵的蓝水晶。写出整个济南的晴朗、明净。【学习小结】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描写,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投影) 回答:四幅画面1、阳光朗照下的山2、薄雪覆盖下的山3、城外远山4、冬天的水色请四位同学朗读,分别读一个自然段。同学读画出的句子,并说出它是如何表现“温晴”的,从修辞的角度的角度,说说哪里写得好。写在表格里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将探究结果写在表格里。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写笔记默读,思考。前后桌讨论。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写下小结 通过展示图片,加深对统领全篇“温晴”的认识熟悉课文,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做准备。锻炼学生的筛选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规范的答题方式和语言表述落实到纸上紧扣目标使学生做好知识小结使同学掌握写景的技巧紧扣目标使学生做好知识小结
课堂反馈 1、比较甲乙两句哪一句更好,说说理由。(展示幻灯)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甲: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乙:山坡上有些小村庄,小村庄上有点雪。老师总结归纳(略) 看幻灯,思考,组织语言。请一位同学发言请一同学发言 检验学习的效果
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笔下的冬天更美。正是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并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以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倾听 使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目标
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北京的秋天,借鉴本文的写法,站在不同的角度,将最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将作业内容写下来 检验知识的运用
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写景: 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善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2、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