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理部分--------宇宙与空间科学
1.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2)月球直径约为 3476 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1/49,质量约为地球的 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
(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 天。
(8)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2.月相:
(1)月相形成的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的变化。
(2)月相一个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各种月相。初一:新月; 十五、十六:满月; 初七、初八: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下弦月。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3.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4.月相变化的规律图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确定的,春节、元宵、端午、重阳和中秋节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
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掩的现象。日食发生在初一。
(1)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2)日食形成的原理: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
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时出现日环食
当月球遮住太阳的全部时出现日全食。
(3)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
①每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造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亮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而身处半影区的观测者会看到日偏食。21·世纪*教育网
6.日食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日食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即新月出现时)。
7.月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月(满月十五或十六)21*cnjy*com
(1)月食形成原理: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偏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全食。
(2)月食的方向:月球被地球遮掩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即由东向西。 月全食过程图:全暗前反“C”形,全暗后正“C”形。【出处:21教育名师】
提醒:日食图是先正 C 后反 C;月相图和月食图都是先反 C,后正 C
8.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地轨道面与地日轨道面有一个 5 左右的夹角。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9.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
(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www.21-cn-jy.com
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表面温度约 6000 ℃,中心温度高达 1500 万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1.5 亿千米,太阳的直径约 140 万千米。2·1·c·n·j·y
2太阳大气有三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3.太阳活动在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温度较低的地方) ,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太阳黑子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来源:21cnj*y.co*m】
4.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2)过多的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
(3)影响地球的气候。 (4)影响地球的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5.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7%。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按距离太阳的远近的位置,由近到远的排列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有光环的行星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光环是由大小不同的冰块和石块构成的。绝大多数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每个行星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版权所有:21教育】
6.银河系: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_000 多亿颗,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10 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 3 万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两侧,还有距太阳较近的 轨道和距太阳较远的 轨道。
(2)今天(7月2日)地理考试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 时段。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4)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5)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 。
知识点2、月相
2、(2021 嵊州市模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 。
(2)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 (填字母)位置,月相的名称为 。
(3)“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诗人白居易出发时,月球运行到图2中的 (填字母)位置。诗人旅途中大约用了 个月。诗中“晓随残月行”中的月相应该出现在图2中的 (填字母)段。
1.如图所示意是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在一个朔望月内,按月相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2.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上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3.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如图为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示意图。按引力影响算,太阳系的直径约为4光年。与牛郎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流星体
4.若甲、乙两地关于地心对称,则图示日期两地具有相同的( )
A.昼长 B.地方时
C.自转线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
5.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20时07分05秒,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地点为我国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网友刷屏称:他们疑似目睹了一颗巨型“陨星”照亮夜空的奇观。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6.在太阳系当中,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以恒星为参照物观测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正常路径是由西向东移动的,但由于不同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有时在地球上会观测到行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存在自东向西运动的现象即行星逆行。(图中M表示其他行星,E表示地球,1、2表示观测的依次时间或位置)下列图中在地球上能看到行星逆行现象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B.C.D.
7.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八颗行星中,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2)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 行星。
(3)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还有 性和 性。
(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8.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乙图为二分二至地球位置图,丙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cnjy.com
(1)乙图中,C节气的日期是 前后,B节气的日期是 前后。
(2)丙图中H、M、O、P四地,一年中能被太阳直射两次的地点是 ,当其成为直射点时,四个地点昼长的长短排列关系是 。
(3)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地球公转至乙图中的 (填写字母)点,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将移动在甲图①、②、③、④段中的 段,成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为 。
(4)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该日,M地昼长为 小时。地球上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是 ,
9.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
(2)此时为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B是晨昏线中的 线。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 点,A地昼长为 小时。B地昼长为 小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10.为了表彰中国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中所作出的贡献,国际天文组织把在小行星带中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命名为“杨利伟星”和“神舟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杨利伟星”和“神舟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北斗星系
如图是“神舟星”小行星轨道示意图。
①在图示天体系统中,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的行星有 星和 星。
②“神舟星”轨道内、外侧相邻的行星A是 ,行星B是 。
③此图包含 级天体系统,其中较高级别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1、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回答下题。
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
C.乙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约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描述?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0万千米每秒)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4、(2020 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5、(2020 赤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探索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经历20多天的漫长旅程,终于在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背面并成功分离。月球车首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并通过卫星传回地面,月球车也因此被命名为“玉兔二号”。图1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道印迹。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还是人类首次,踏出了全人类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看不到月球背面。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月球上离地球越远的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越小。如果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公转的周期不相等,月球上同一部分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会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嫦娥四号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玉兔二号”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强的 倍(假设接触面积不变)。但是因月球表面较软,所以印迹较为明显(如图1);
(3)如图2所示,如果A和B是月球上两块质量相同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FA和FB,那么FA F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理部分--------宇宙与空间科学
1.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2)月球直径约为 3476 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1/49,质量约为地球的 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
(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 天。
(8)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2.月相:
(1)月相形成的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的变化。
(2)月相一个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各种月相。初一:新月; 十五、十六:满月; 初七、初八: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下弦月。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3.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4.月相变化的规律图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确定的,春节、元宵、端午、重阳和中秋节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
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掩的现象。日食发生在初一。
(1)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2)日食形成的原理: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
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时出现日环食
当月球遮住太阳的全部时出现日全食。
(3)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
①每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造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亮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而身处半影区的观测者会看到日偏食。21·世纪*教育网
6.日食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日食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即新月出现时)。
7.月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月(满月十五或十六)21*cnjy*com
(1)月食形成原理: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偏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全食。
(2)月食的方向:月球被地球遮掩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即由东向西。 月全食过程图:全暗前反“C”形,全暗后正“C”形。【出处:21教育名师】
提醒:日食图是先正 C 后反 C;月相图和月食图都是先反 C,后正 C
8.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地轨道面与地日轨道面有一个 5 左右的夹角。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9.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
(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www.21-cn-jy.com
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表面温度约 6000 ℃,中心温度高达 1500 万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1.5 亿千米,太阳的直径约 140 万千米。2·1·c·n·j·y
2太阳大气有三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3.太阳活动在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温度较低的地方) ,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太阳黑子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来源:21cnj*y.co*m】
4.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2)过多的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
(3)影响地球的气候。 (4)影响地球的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5.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7%。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按距离太阳的远近的位置,由近到远的排列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有光环的行星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光环是由大小不同的冰块和石块构成的。绝大多数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每个行星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版权所有:21教育】
6.银河系: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_000 多亿颗,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10 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 3 万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两侧,还有距太阳较近的 轨道和距太阳较远的 轨道。
(2)今天(7月2日)地理考试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 时段。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4)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5)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 。
【解答】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他们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球公转轨道两侧,距离太阳较近的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2)由地球倾斜方向和自转方向可知,此为地球北极上空的公转示意图,故AB之间所示地球位置为夏至日6月22日,故7月2日位于B时段。
(3)北半球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到北归回线,即夏至日,再次南移。读图可知,D时段为冬至日到春分日,A时段为春分日到夏至日,这两个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www-2-1-cnjy-com
(4)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即秋分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半年,为CD时段。
(5)春分日,全球昼夜等分,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当天,达到最大,对应的为A时段。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范围逐渐缩小,到冬至日,北半球昼达到最短,夜最长,对应的时段为BC时段。
故答案为:(1)金星;火星。(2)B。(3)D;A。(4)C;D。(5)A;B;C。
知识点2、月相
2、(2021 嵊州市模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 。
(2)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 (填字母)位置,月相的名称为 。
(3)“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诗人白居易出发时,月球运行到图2中的 (填字母)位置。诗人旅途中大约用了 个月。诗中“晓随残月行”中的月相应该出现在图2中的 (填字母)段。
【解答】解:(1)环形山,希腊文的意思是“碗”。“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其形成原因是陨星撞击形成、火山爆发形成等。
(2)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被称为上弦月;月相位于图2中C处。
(3)娥眉月,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分为新月娥眉月和残月娥眉月,新月娥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娥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答案:(1)环形山密布;陨星撞击形成、火山爆发形成。(2)C,上弦月。(3)C;3个月。峨嵋月,AB段。
1.如图所示意是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在一个朔望月内,按月相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解答】解:月相变化过程是从右向左先是亮面面积增大,满月出现后,从右向左亮面逐渐缺失。新月是一弯向右凸的月牙儿,对应②.上弦月是右半边明亮,对应④.满月是圆月,对应③.残月是左半边明亮,对应①.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B对,A、C、D错。
故选:B。
2.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上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解答】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此时上弦月位于上中天;而上弦月黄昏时刚好应出现在观察者上中天,故由题知此时应为黄昏,观察者的位置应为昏线。此题应选B项。
故选:B。
3.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如图为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示意图。按引力影响算,太阳系的直径约为4光年。与牛郎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流星体
【解答】解:牛郎星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太阳属于同一类天体。
故选:C。
4.若甲、乙两地关于地心对称,则图示日期两地具有相同的( )
A.昼长 B.地方时
C.自转线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
【解答】解:A、两地所在的纬度值相同,但在不同的南北半球上,因此两地昼长不同,故错误。
B、两地所在的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故错误。
C、两地所在的纬度数值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两地自转线速度相同,故正确。
D、图中乙地夜长大于甲地,太阳直射点在甲地所在半球,因此甲地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更近,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故错误。21·cn·jy·com
故选:C。
5.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20时07分05秒,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地点为我国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网友刷屏称:他们疑似目睹了一颗巨型“陨星”照亮夜空的奇观。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解答】解:这颗小行星最可能是来自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21教育网
故选:C。
6.在太阳系当中,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以恒星为参照物观测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正常路径是由西向东移动的,但由于不同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有时在地球上会观测到行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存在自东向西运动的现象即行星逆行。(图中M表示其他行星,E表示地球,1、2表示观测的依次时间或位置)下列图中在地球上能看到行星逆行现象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B.C.D.
【解答】解:行星逆行现象一般发生于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外侧的行星,图中E代表地球,M代表另一个行星,C图中地球轨道位于另一个行星的外侧,C错误。
行星逆行时地球追上并超过了该行星,A图符合题意,A正确。
B图中地球一开始就领先另一个行星,不会产生行星逆行现象,B错误。
D图中地球没有追上另一个行星,不会产生行星逆行现象,D错误。
故选:A。
7.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八颗行星中,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2)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 行星。
(3)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还有 性和 性。
(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解答】解:(1)图中A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为水星;B为距离太阳第二近的大行星,为金星;C为距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为地球;D为距离太阳第四近的大行星,为火星。
(2)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的特点;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日地距离会增加,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会减少,表面温度会下降,变为寒冷的“冰球”,A正确,B错误。日地距离的远近与大气层是否存在、地球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C、D错误。故选:A。
(5)图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图中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适宜,进而导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
故答案为:(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类地。(3)共面性;近圆性。
(4)A。(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导致的适宜温度,液态水的存在。
8.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乙图为二分二至地球位置图,丙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cnjy.com
(1)乙图中,C节气的日期是 前后,B节气的日期是 前后。
(2)丙图中H、M、O、P四地,一年中能被太阳直射两次的地点是 ,当其成为直射点时,四个地点昼长的长短排列关系是 。
(3)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地球公转至乙图中的 (填写字母)点,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将移动在甲图①、②、③、④段中的 段,成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为 。
(4)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该日,M地昼长为 小时。地球上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是 ,
【解答】解:(1)读图乙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位置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达到﹣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时刻;当太阳直射点位干C位置时,是北半球的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
(2)读图可知,图丙中H、M、O、P四地中,一年能被太阳直射两次地点是位于赤道的P点。当P点成为直射点时,全球昼夜平分,四点中昼长的长短排列是H=M=O=P。
(3)读图丙可知,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运转,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俯视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节气,地球公转至乙图中的D点位置。接下来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将移动在甲图①、②、③、④段中的③段。太阳直射点南移,成都的昼夜变化状况是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
(4)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地球上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由图可知,该日,M地昼长与夜长比是3:1,其昼长为18小时。
故答案为:(1)9月23日;12月22日(2)P;H=M=P=O
(3)D;③;昼渐短,夜渐长;增大(4)18;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9.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
(2)此时为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B是晨昏线中的 线。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 点,A地昼长为 小时。B地昼长为 小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解答】解:(1)根据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知,此图为南半球。
(2)此时晨昏线和南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全部为极昼可知应为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S.顺着自转方向跨过AB进入白天,因此AB应为晨线。
(3)由于此时是冬至日因此北半球昼短夜长。A地位于晨线上且位于赤道,即将日出,时间为6点。赤道所有地区昼夜等分均为12小时。B地位于极圈,此时正值极昼昼长应为24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应该是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90°。
故答案为:(1)南半球。(2)冬至日;23°26′S;晨线。(3)昼短夜长;6点;12小时;24小时。(4)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D。
10.为了表彰中国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中所作出的贡献,国际天文组织把在小行星带中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命名为“杨利伟星”和“神舟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杨利伟星”和“神舟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北斗星系
如图是“神舟星”小行星轨道示意图。
①在图示天体系统中,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的行星有 星和 星。
②“神舟星”轨道内、外侧相邻的行星A是 ,行星B是 。
③此图包含 级天体系统,其中较高级别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解答】解:(1)“杨利伟星”和“神舟星”为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位于太阳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内行星为水星和金星,A为火星,B为木星;图中包含了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两级天体系统,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
故答案为:(1)B。(2)①水、金;②火星、木星;③两、太阳。
1、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解答】解: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地球自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太阳自东向西移动,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选:A。
2、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回答下题。
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
C.乙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解答】解: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正南正北都能照进屋内,说明位于热带地区;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从正南射入,应该位于北温带;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从正北射入,位于南温带。
故选:C。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约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描述?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0万千米每秒)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解答】解:(1)地球属于太阳系成员,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成员,所以可以具体描述。
(2)X行星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经计算,用电磁波传达信息,求教信号到达地球已经用5年多了,人类再把地球位置信息发送到X行星同样也得5年多时间,则该行星早已毁灭。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液体水,恰当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
故答案为:
(1)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 星球距地球5.29光年,信息从X 星球到达地球,已经用了5年多,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经了10年,X 星球早已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液体水,恰当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
4、(2020 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解答】解:(1) 中秋节即农历8月15日,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满月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3位置,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2)月球在1位置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太阳光,所以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故答案为:(1)3;(2)沿直线传播;(3)空气。
5、(2020 赤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探索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经历20多天的漫长旅程,终于在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背面并成功分离。月球车首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并通过卫星传回地面,月球车也因此被命名为“玉兔二号”。图1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道印迹。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还是人类首次,踏出了全人类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看不到月球背面。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月球上离地球越远的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越小。如果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公转的周期不相等,月球上同一部分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会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嫦娥四号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玉兔二号”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强的 倍(假设接触面积不变)。但是因月球表面较软,所以印迹较为明显(如图1);
(3)如图2所示,如果A和B是月球上两块质量相同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FA和FB,那么FA F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答】解:
(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玉兔二号”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则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力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力的6倍,受力面积不变,据p=可知,“玉兔二号”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强的6倍;2-1-c-n-j-y
(3)根据题意可知,月球上离地球越远的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越小,A和B是月球上两块同样的岩石,因此A岩石受到的引力比B岩石受到的引力小,即FA<FB。
故答案为:(1)太阳;(2)6;(3)小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