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金属的化学性质(1)
1.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的一组是( )
①Mg ②S ③Fe ④P ⑤Cu
A.①和④ B.只有③ C.③④⑤ D.③和⑤
3.根据你的实验经验,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
A.铜 B.锌 C.镁 D.铁
4. 把铁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铁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粉的质量增加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5.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 CuSO4===FeSO4+ Cu B.2NO+ O2===2NO2
C.Fe2O3+3CO2Fe+3CO2 D.2NaCl 2Na+ Cl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2Mg+O22MgO
C.3Fe+2O2Fe3O4 D.Cu+H2SO4===CuSO4+H2↑
7.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Fe+2O2Fe3O4 B.2H2O 2H2↑+O2↑
C.Fe+H2SO4===FeSO4+H2↑ D.CuO+COCu+CO2
8. 平时在洗铝锅时,都要用柔软的抹布而不能用清洁球,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洁球太贵 B.防止破坏铝锅表面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C.防止铝锅变形 D.抹布洗得更干净
9. 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质量和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中,Z表面无现象,X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Y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 B.Z>Y>X C.Y>X>Z D.Z>X>Y
10.用所学化学知识鉴别下列物质,其中所选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黄金和黄铜(铜和锌合金)——在空气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生铁和钢——加入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11.下列物质中,可直接用金属与稀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3 B.CuCl2 C.FeSO4 D.CuSO4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C.锌粒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3.把一块硬币投入稀盐酸中,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硬币中含有( )
A.铝 B.镁 C.铁 D.银
14.在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①WO3+3H2===W+3H2O ②CuSO4+Zn===Cu+ZnSO4
③Fe2O3+3CO===2Fe+3CO2 ④2NaBr+Cl2===Br2+2NaCl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分含有Zn、Fe、Cu、Ag、Pt、Au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含有的金属是( )
A.Cu、Ag B.Fe、Zn C.Pt、Cu D.Ag、Au
1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17.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作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可与人体胃液中的少量盐酸反应,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氯化亚铁,被人体吸收,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其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等质量的金属a和b分别与浓度相同且等质量的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和b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a和b的活动性顺序是 。
(2)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是_________。
19.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 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 g氢气;
(3)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Zn-65)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A 6.B 7.C 8.B 9.C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16.A
17.(1)2Mg+O22MgO
(2)4Al+3O2===2Al2O3
(3)Fe+2HCl===FeCl2+H2↑
18.(1)a>b (2)a>b
19.(1)Cu-Zn (2)0.2
(3)解:设Cu-Zn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 g
= x=6.5 g
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答: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B.铜粉
C.铁粉 D.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2.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金 B.铜 C.铁 D.锌
3.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4.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 )
A.铜丝和硝酸银溶液 B.铁和稀硫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锌和稀硫酸
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X>Y>Z C.Y>X>Z D.X>Z>Y
7. 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A.铁+稀盐酸 B.铜+稀盐酸 C.银+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
8. 金属铬(Cr)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2Cr+3FeCl2===2CrCl3+3F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铬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9.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
A.HCl溶液 B.AgNO3溶液 C.MgSO4溶液 D.AlCl3溶液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D.向假黄金(锌铜合金)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
1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 B.用铜制容器盛盐酸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2Ag+2HCl===2AgCl↓+H2↑
C.3Fe+2O2Fe3O4 D.2Fe+3CuSO4===Fe2(SO4)3+3Cu
13.某同学做铝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时,过滤后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对其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渣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冒出 B.滤渣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铜 D.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铝
1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Zn、Fe、Ag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铝制品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16. 根据题意填空:(均填“减少”或“增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l-35.5;Fe-56;Cu-64)
(1)Fe+2HCl===FeCl2+H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2)Mg+2HCl===MgCl2+H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3)Fe+CuSO4===FeSO4+Cu,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17.以铁、水、稀盐酸、氧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为原料,根据下列化学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
_ ; 。
18.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
A.铁锅 B.铜导线 C.铜丝圈 D.黄金饰品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 有关。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铜丝打磨光亮后,伸入硝酸银溶液,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金属B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该反应发生的基本类型是 。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 (填字母)。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有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
(2)现象①③的红色物质为铜,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逸出的无色气体,经检验具有可燃性,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说明氯化铜溶液显 性。
【查阅资料】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褐色的Cu(OH)Cl。
(4)取杯底的白色沉淀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变成褐色,说明白色物质为氯化亚铜。该变色反应的产物只有 Cu(O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发现问题】氯化亚铜的生成与反应条件有关吗?
【提出猜想】猜想I: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猜想Ⅱ:与反应的 有关。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有红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无白色沉淀生成 有红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 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I成立 猜想Ⅱ成立
【拓展与思考】
氯化亚铜是否是反应生成的铜与溶液中的氯化铜发生Cu+CuCl2===2CuCl反应生成的?可用试管取15%的氯化铜溶液,向其中加入 并加热的方法来验证。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D 6.B 7.C 8.D 9.B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1)增多 (2)增多 (3)减少
17.(1)3Fe+2O2Fe3O4
(2)2H2O2H2↑+O2↑
(3)Fe+2HCl===FeCl2+H2↑
Fe+CuSO4===FeSO4+Cu
Fe+H2SO4===FeSO4+H2↑
18.(1)B (2)金属活动性强弱 (3)Fe+CuSO4===FeSO4+Cu
(4)铜的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2AgNO3===2Ag+Cu(NO3)2
19.(1)铁 铜 (2)过滤
(3)Mg+H2SO4=== MgSO4+H2↑ 置换反应
(4)A
20.(1)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
(2)2Al+3CuCl2===3Cu+2AlCl3
(3)H2 酸
(4)4CuCl+2H2O+O2===4Cu(OH)Cl
温度 无白色沉淀生成 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