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1)
1.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2. 向一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晶体,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3. 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最可靠、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降低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入溶质 D.升高温度
4.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④增加溶剂 ⑤蒸发溶剂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6. 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振荡,其中肯定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A.NaCl和水 B.酒精和水 C.KNO3和水 D.Ca(OH)2和水
7. 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8.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 室温时,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则( )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增加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固体质量不变 ⑤固体质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④
10. 在一定条件下,将5克食盐放进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沉积有1.4克食盐,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
A.15克 B.16.4克 C.11.4克 D.13.6克
11. 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2.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汽油、酒精都是常见的溶剂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13. 能证实20℃时原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 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 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4. 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倒出一部分溶液 B.蒸发溶剂 C.增加溶质 D.降低温度
15.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 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溶液中有固体物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 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
16.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 温度一定时,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 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17. 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浓度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单位质量的水中溶解的蔗糖的质量变小
18. 从溶液中获得固体一般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可用 方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获得硝酸钾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因为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
19. 20℃时,50g水中溶解了18g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在20℃时,若在50g水中加入15g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再加3g,得到的是__________溶液;继续再加3g得到的是__________溶液,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g,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g,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0. 20℃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
g,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g,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g,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g。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
(2)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3)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液变为稀溶液。( )。
(4) 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
22. 20℃时,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________溶液,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若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3. 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
(2)如果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_____。
(3)如果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6.B 7.B 8.A 9.B 10.D
11.C 12.D 13.D 14.A 15.D 16.C 17.A
18. 蒸发溶剂结晶 小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大
19. 不饱和 饱和 饱和 18 50 68
20. 133 36 136 136
21. (1)× (2)× (3)× (4)√
22. 饱和 12 不饱和 23
23. (1)不变 (2)变大 (3)变小
9-2溶解度(2)
1. 有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下列叙述:①搅拌可增大溶解度;②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③颗粒越大,溶解越慢;④温度越高,溶解度一定越大。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 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3. 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A.1:9:10 B.1:10:11 C.9:1:10 D.10:1:11
4. 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5. 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易溶于水
B.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 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水的质量 B.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8.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9. 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20℃时把40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则此时KNO3
溶液的质量为( )
A.31.6g B. l40g C. 131.6g D. 71.6g
10. 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11. 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
12. 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 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14.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 gNaOH溶解在l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C,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5.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1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17. 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D.60℃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在100 g水中溶解30 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那么,A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
(2)t ℃时,在120 g NaCl溶液中含有20 g NaCl,所以,在t℃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
(3)20℃时,把20 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 g。 。
19. 认真 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Q点的含义: 。
(2)P点的含义: 。
(3)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
(5)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或 。
(6)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无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7)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8)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9)除去甲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甲与乙(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10)在t2℃时,30 g 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
20.如图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50 ℃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 g,60℃时溶解度:Na2Cr2O7 Na2SO4 (填“<” “=”或“>”)。
(2)在50 ℃时,把210 g 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Na2Cr2O7 g(假设不含结晶水)。
21.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g。
22. 硝酸铵在10℃时溶解度为140 g ,这说明在10℃时有________g 硝酸铵溶解在100 g水中就可以得到__________ g硝酸铵的饱和溶液。若70 g硝酸铵溶解在55 g水中,可得到_________ g硝酸铵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若75 g硝酸铵溶解在50 g水中,则可得到______g硝酸铵的_________溶液。
23.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
(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欲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方法正确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C物质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2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1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3)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25.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3)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6.C 7.A 8.B 9.C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C 17. A
18.(1)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温度
(2)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溶液为饱和溶液
(3)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溶剂为100g
19.(1)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 g (2)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丙>乙>甲 (4)4∶5∶9 (5)加入甲物质 降温
(6)甲 丙 (7)降温结晶 (8)蒸发结晶
(9)过滤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10)不能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50 g水只能溶解20 g甲物质
20.(1)110 > (2)50
21.(1)NH4Cl (2)36.0 10~20 (3)12.8
22. 140 240 125 不饱和 120 饱和
23.(1)B>C>A (2)B (3)饱和 (4)AC
24. (1)b>a=c (2)升高温度 (3)75
(4)t1 ℃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1)乙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开始时甲物质溶解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