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5: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1930-2021)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人生格言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袁隆平
当代神农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整体把握
研读课文,回答:
1.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民以食为天
稻菽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三字经》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从单元提示里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整体把握
研读课文,回答:
3.讲述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品质?
抓小标题的关键词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实践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创新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实事求是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心愿
整体把握
4.这四个小标题能否打乱顺序?
明确:不行。四个标题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5.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概括典型事例一般方法。
【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
整体把握
①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⑤ 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⑥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有理想,立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精读文本,感悟人格魅力
6.你总结一下袁隆平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用下面的格式回答。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追梦者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花了。”
淡泊名利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写法探究
下列几段的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写法探究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形象化、具体化,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P课本38页
“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抒情、议论揭示意义,提升主题。
写法探究
写法小结
2.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1.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新闻性:突显重点
文学性:丰富细节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
总结全文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通讯写作
通讯的共同特征,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方式综合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不论报道的是事件还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终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反映事实,因而一般带有情感色彩。通讯写作比消息灵活,允许记者表达倾向。
通讯要求主题明确,提炼好通讯的主题,是通讯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深入分析事实的特点,了解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精神。
拓展提高
写通讯需要注意:
一、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材料,精心挑选出能说明主题、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二、还要善于谋篇布局。
三、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