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20: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琵琶行》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认识豪放词风。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札记
【预习·导入】 同学们,三国时期是个乱世,我们也常说乱世出英雄,对于这个时期的英雄我想你们都不陌生。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最喜欢三国时期的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们的大文豪家苏轼呀他也有一位最欣赏的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就让我们将从词作中寻找答案吧。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才华横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多方面颇有建树。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写作背景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4、赤壁三叹 弹劾苏轼湖州任上谢恩的表文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乌台诗案---监察御史----御史台----团练副使闲职。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5、朗读停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字词积累 浪淘(táo)尽、初嫁了(liǎo)、纶(guān)巾、樯橹(qiáng lú) 、还酹(lèi) 【整体感知】 1、欣赏名家范读,体会音韵之美。大家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明确:豪放。 2、齐读。这首词是豪放词,体会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阙:豪放之景,下阙:旷达之情。 【分析上阕】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题目中的”怀古“。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句哪几个字用得好? “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穿”:夸张手法,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通过夸张、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4、小结上阕: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我们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只有这样的赤壁、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诗人通过长江写赤壁,使用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这种写法叫?(板书:写景——衬托)我们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这赤壁雄奇景。 【分析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 ——“当年”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气风发。 “小乔初嫁了”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①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②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这是侧面描写,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什么风度 ——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不可一世。当时周瑜只有34岁,诗人却描写他“羽扇纶巾”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操胜券。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 苏轼刻画的周瑜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从容闲雅 谈 笑 间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突出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抒发了对英雄的赞颂与敬仰之情。 5、比较思考: 引用典故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1)苏轼富有戏剧的“不幸”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处。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海南岛)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 (2)周瑜的“幸” 周瑜34时功成名就,事业上委以重任、建功立业、千古留名,婚姻上有小乔相伴。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深入探究】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梳理-总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教学 反思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