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
重点突击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萧索(xiāo) 与日具增 恣雎(jū) 莫名其妙
B.嬉闹(xī) 为期不远 鄙夷(bǐ) 一干二净
C.手帕(pà) 迟疑不决 栈桥(zhàn) 置之不理
D.褴褛(lǚ) 无忧无虑 掺杂(chān) 浩浩荡荡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B.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C.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D.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虚构的人物。
B.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其中“伯”亦可用“孟”替代。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都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B.通过学习《孤独之旅》,使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
C.科学防控新冠疫情,重点在于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报告。
D.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5.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6.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1)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2)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达州,拜托你到百节机场来接我好吗?
(3)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4)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不得体的是第(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突破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刘长卿也因“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斗虎
莫言
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②但也有不怕冷的,俺家那匹黑马就不怕冷。俺家那匹黑马是匹公马,有点野,蹄子热【注】,嘴尖,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但它是一身的好活,在俺爷爷的手里,无论是拉车还是拉犁,都是一匹顶两匹。因为这一点,尽管它一身的坏毛病,俺爷爷还是舍不得卖它。
③这匹马一到初冬就拴不住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缰绳,它也能给你咬断。它一大清早就跑了出去,傍黑天才回来。既然能够自己回来,索性也就不拴它了。刚开始家里人对黑马出去的目的有几种猜想,一是说它出去找母马谈恋爱,一是说它出去找草吃。但后来觉得这几种猜想都不对头。周围屯子里谁家有匹母马我们都知道,没听谁家说起过。关于这匹马出去打野食的说法也不成立,冰天雪地,一根草也没有,灌木条子和树皮它肯定不喜欢吃。况且它每天晚上回来就吃个不停,咀嚼草料的声音彻夜不息。如果白天在外边吃到了野食,夜里就不会有这样好的食欲。
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这匹马喜欢玩,白天它是出去游山玩水了。这种说法太浪漫了点,毕竟是匹马。但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好像一个刚跑完了马拉松的运动员,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的确是个让人心痒的谜。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
⑤这天,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的一块被稀疏的林子和一蓬蓬的灌木围绕着的平地,不由得吃了一惊。爷爷看到一只老虎在那儿烦躁地转着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家的马进了场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对着老虎叫了几声,老虎也叫了几声。我家的马在奔跑时脖子上的鬃毛竖起来,像波浪一样翻滚着,十分威风。然后我家的马就和老虎展开了生死大搏斗。我家那匹马能够将身体立起来,两只前蹄好像拳击手的两个拳头一样灵活而有力,它用前蹄把老虎打得鼻子往外蹿血。如果你认为我家的马只会用前蹄那就坚决地错了。我家的马两只后蹄用得也很俏丽。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我爷爷亲眼看到马蹄子踢到了老虎嘴上,老虎嘴里飞出了几个白白的东西。还用问吗?虎牙。老虎牙被踢掉,蹲在那里“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当然,老虎毕竟是老虎,它锋利的爪子,也在我家马的屁股上留下了好几道深深的血痕。
⑥爷爷心中感动,心里想,走遍天涯海角,到哪里去找敢跟老虎打架的马,而且还能打个平手。
⑦打上半个时辰,老虎和马看样子都有点累了,它们就分开了。我家的马跑到树棵子里用舌头舔雪吃,那只老虎也用舌头舔雪吃。休息一会儿后,它们继续战斗。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家的马鬃毛太长,虽然在与老虎搏斗时能够直竖起来,但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
⑧爷爷回到家,就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它利利索索地跟老虎打架。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⑨我爷爷哭得像泪人似的,一边哭一边说:“马啊马啊,都是我把你给害了啊!”
(有删改)
【注】只有长时间奔跑后的马,蹄子才会热,故“蹄子热”指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
(1)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请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角度一:原因→结果
角度二:悬念→真相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②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
(3)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9.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古榕酒香飘
卢涛
远远地望过去,黑暗里只有看不见的宁静。四周的山丘似乎凝固了时间。这是1939年的夏天。
怦怦怦,阿九的心跳得厉害,他把挡在身前的杂草往右边拨了拨,顺势把肩膀上的扁担往上颠了颠。脚底下踩着的泥土仿佛一根黑色的绳,绑住了阿九疲惫的神经,但是阿九似乎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停歇地走了大半天。
阿九只想着,还有大半个时辰,走过前面那个渡口,再转一个弯,就进城了。进了城,就能看见小篮子了。
小篮子最喜欢仰着头,步履蹒跚地朝阿九跑过来,口齿不清地叫着“哥,哥……”阿九还记得,把狗尾巴草往小篮子的脖子后面挠一挠,小篮子会一边哭一边笑,扭着头抗议“哥……哥,坏……坏”。阿九会刮刮小篮子的鼻子,取笑她:“你这个小娃崽,又哭又笑,黄狗撒尿。”
阿九的家前面有一棵大榕树。从小老人就说,那是古榕精,就算活了几百岁,还是那样郁郁葱葱。在那片古榕树的绿荫下,小篮子会拉着阿九的大手,围着大树转圈圈。这条街的街坊阿伯,会摇着蒲扇,吸着水烟,围在一张不知年岁的石桌旁下象棋。妇女们会在这里择菜、聊天……在这个南方的小城里,看上去平静的生活会让阿九忘记了战争的存在。
天上的飞机,这几天越来越多。原本湛蓝的天空,被这些坏东西污染得不成样子。阿九的师父才叔,曾经望着天上飞过的那些黑家伙,往地上呸一口口水,然后咕噜咕噜灌进大口大口的桑葚酒。
不知不觉就走过了渡口,原来还算繁华的码头一片死寂。以前停泊在这里的小货船,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呜咽的柳江水在静静流淌。
再往前走,就进了城门。虽已是凌晨两点,可沿街的骑楼却依稀有着灯火。阿九定睛一看,那些在黑暗中隐隐约约的灯火竟然是一盆盆纸钱燃烧后发出的光亮。原本宁静的空气中传来了高低起伏的悲戚哭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悲凉而又凄清。
再往前走,阿九看到了大榕树,它还在。
可是,它憔悴了。原本舒展到天空的枝叶,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树下一片狼藉,石凳石桌东倒西歪。触目惊心的一摊摊红色印记,像诅咒的符号一样刻在地面上。
“快点走,别停下。”一个声音打断了阿九的思绪。一个穿着黄色军装的人,恶狠狠地说。
阿九没出声,默默地把扁担拽得更紧了。扁担挑着的是才叔的毕生心血。
阿九是才叔的关门弟子。才叔的桑葚酒,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全城最古老的酒曲,到才叔这一辈已经传了三代人。早些时候,进城的日本人知道了才叔的桑葚酒。听说司令山本五太郎特别好酒,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搜罗当地美酒。今天上午,他派了一个小分队去了位于城郊的“才叔酒坊”。
阿九眼见着才叔被日本人用锋利的刺刀抵着胸膛。平日颇有些骨气的才叔却一反常态地卑躬屈膝。看着才叔脸上那谄媚得快要垂到地面的胡子,阿九心里有说不出的厌恶。才叔把埋在地下快十年的酒坛子麻溜利索地挖出来,打包装车。才叔说:“长官,这都是我酒坊里最好的酒,您拿回去给太君,好好尝尝。”
连同阿九在内的所有伙计,都为才叔的不争气愤怒着。阿九气鼓鼓地把手里装酒的大勺“扑通”扔在了老窖池旁。
才叔向阿九眨眨眼,把他叫到了身边,耳语了几句。
没多久,才叔和阿九就被日本兵押着往城里走,连同满满一车的酒坛子和阿丸扁担上那一筐老酒曲。
……
几年之后,城郊的墓园里常有人来祭拜在战争中被日本人残害的亲人。每逢清明,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女孩和一个青年男人站在一块石刻的墓碑前。两人肃穆地伫立着,一动不动。
“小篮子,阿九,又来看才叔啊?”有相熟的人问道。
他们转过头冲着人们笑笑。阿九在心里又回忆起了那个熟悉又遥远的故事……
在才叔把酒曲带到日本人的军营之前,他找了个借口把阿九支开。山本五太郎犒劳军队的盛宴正在进行中,军营里的大部分人都在纵情狂欢,氤氲的酒香飘散在整个营房的上空。但没过多久,只见军营里传来一声巨响,随后火光映天,哀嚎声四起……
阿九仿佛又听到了才叔那天在他耳边轻声说的话:“我在酒坛里放了白磷,只要温了酒,就能让这帮王八蛋全部上西天。阿九,记住,一定要活下去,你要把我的酒坊传下去。”
小篮子拉拉阿九的手:“哥,想什么呢?”
阿九摇摇头,定定地望着远处的山丘和初露的霞光。
那棵古榕树依旧立在那排骑楼前,空气中仿佛飘来了熟悉的桑葚酒香。
现在,已是1945年的夏天了。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2)标题“古榕酒香飘”中“酒香飘”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意做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阿九这个形象有何用意?请根据文意简要问答。
(4)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阿九和小篮子又来到才叔的墓前,请你代阿九写一段话,表达对才叔的思念与崇敬之情。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突出人物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100字。
10.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具→俱,睢suī。
2.答案:C
解析:A.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B.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C.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D.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3.答案:D
解析: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4.答案:D
解析:A.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这是个假设复句,感叹语气体现了虚幻的期待,应将“不管……,都……”改为“如果……,那……”。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语序不当,将“早发现、早报告”调至“早隔离”前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使语言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句子排序。先明确材料的文体(记叙、说明、议论),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本题选用的是说明性材料,按照空间顺序,先写沿着马路行走③,然后写马路的尽头①,接着写雨后的青海湖⑤、青海湖上的诗歌墙④,最后表明诗歌墙的象征意义②。分析之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③①⑤④②。故选B项。
6.答案:4 “小女”是谦辞,称自己的女儿,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分析用语是否得体,可从谦辞、敬辞,听话者、说话者,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1)句中说自己带给大家的礼物是“薄礼”,“薄礼”是谦辞,很显然使用准确。(2)“拜托”是敬辞,用在请朋友到机场接自己中,使用准确。(3)“斧正”“恳请”是敬辞,使用准确。(4)称对方女儿用了“小女”一词,“小女”的使用对象是自己的女儿,使用对象有误。
7.答案:(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两字共同创造出了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诗人是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控诉。
8.答案:(1)(示例1)角度一:原因→结果
爷爷跟踪冬天反常的黑马,发现马鬃会影响黑马与虎的搏斗→被爷爷剪了鬃毛的黑马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却被老虎咬断脖子而死。
(示例2)角度二:悬念→真相
马一到白天就出去,而且回来后大汗淋漓,身上有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马白天到后山的平地与等在那里的老虎生死搏斗,却难分上下。→被爷爷剪去鬃毛的马能打赢老虎吗?→没有鬃毛的马,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被老虎咬死了。
(2)①“冷”三次出现,同义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关东地场冷的程度“无法说清楚”。
②“飞扬”写“我”家的马在与老虎搏斗时奔跑中突然高举扬起的后蹄,表现出了马与虎搏斗中的威势。
(3)①对马宠爱有加。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因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马死后爷爷哭得像个泪人。②胆大心细。敢驾驭别人不敢近身的马,并能使马听自己使唤;敢跟踪马到后山荒地,并解开谜团;敢在后山独自观马虎争斗,并发现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马的眼睛。③意气用事。尽管吃惊于马与虎打架,但爷爷因感动于马的勇敢而高估了马的实力,用不切实际的想法帮助马,反而害死了马。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4)①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或: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②做事情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角度作答。
角度一:原因→结果,这个角度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先摆明结果再查找原因。结果:第⑧段“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为什么爷爷要剪了黑马的鬃毛?原因在第⑤—⑦段,爷爷通过跟踪反常的黑马,发现它在与虎搏斗,爷爷自认为黑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它的眼睛,影响黑马与虎搏斗。角度二:悬念→真相,首先要思考作者设置了哪些悬念,第④段设置了悬念:“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第⑤段道出真相:原来是去与等在后山平地里的老虎进行生死搏斗去了,“我”家的马和老虎难分胜负。⑦⑧两段设置悬念后道出真相,悬念是:爷爷剪了黑马的鬃毛,黑马还能打赢老虎吗?真相是:剪了鬃毛的马威凤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分析该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效果。①“有多么冷”“也是个冷”“真冷”三处反复提到“冷”,强调了关东地场非常冷,冷到无法说清楚的程度;②“飞扬”是一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与虎搏斗时的威势。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爷爷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对马宠爱、包容,有胆量且心思细腻,意气用事,容易激动的人物形象。第②段说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可见爷爷对马比较包容、宠爱,这一点在第⑨段也有所体现,马死了,爷爷哭得像个泪人。第②段,“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可见爷爷胆子很大。第④段,“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第⑤段,“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深深的血痕”,可见爷爷有胆量独自一人观看马和虎的斗争。第⑦段,“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体现了爷爷观察仔细,心思细腻。第⑥段,“爷爷心中感动”,第⑧段,“爷爷回到家……跟老虎打架”,可以看出爷爷容易激动、意气用事,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感悟人生道理的能力。文章结尾处的内容是爷爷反思自己的做法害了马,他自认为马的鬃毛会妨碍马和虎的争斗,于是想当然地替马剪了鬃毛。这一行为是爷爷的主观臆断,自认为是做了好事,结果却适得其反。爷爷觉得马能和老虎斗,就异想天开,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马打赢老虎,这个想法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这就启示我们:做事情时,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做好事,要讲究方法,不然会适得其反。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9.答案:(1)①照应标题中的古榕,突出其历史悠久;②写出了南方小城民风的淳朴;③突出了小城的宁静祥和;④与后文小城被日本人侵犯后的惨象形成鲜明的对比;⑤表达了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痛恨。(任选四点作答,意近即可)
(2)①才叔酿的酒好,芳香四溢;②才叔酿酒的技艺得以传承;③才叔的高尚品质永远激励着后人。(意近即可)
(3)用阿九见证才叔的英雄事迹;用阿九的见闻来串联小说的情节(或阿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阿九来传承才叔的酿酒技艺和高尚品质。
(4)师父,我和小篮子又来看您了。昨晚我又梦到您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赶走了小日本之后,咱们酒坊的生意可好啦!您在生死关头,机智勇敢,舍生取义,您就像盏不灭的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我们会永远记得您!
解析:(1)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画线句写了古老的大榕树,与标题中的“古榕”形成照应。内容上,“小篮子会拉着阿九的大手,围着大树转圈圈。这条街的街坊阿伯,会摇着蒲扇,吸着水烟,围在一张不知年岁的石桌旁下象棋。妇女们会在这里择菜、聊天”展现了小城淳朴的民风、宁静祥和的生活,与日本人的侵略带来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分析能力。标题的含义,要结合语境、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去分析。首先根据其字面意思和文中的“氤氲的酒香飘散在整个营房的上空”,可分析出“酒香飘”是指才叔酿的酒好,芳香四溢;再结合文中的内容,才叔让阿九把他的酒坊传下去,可分析出“飘”的引申义为“才叔酿酒的技艺得以传承”;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才叔崇高的精神品质,可分析出“飘”的比喻义,即指才叔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后人。最后分条归纳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小说塑造阿九这一人物形象,是将他作为线索人物,使之见证主要人物的故事;另外,文章从开头写阿九去城里见小篮子,再到写他被日本兵押着,才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和他的酒坊,这一系列故事都是通过阿九这一人物串联起来的,可见阿九串联了小说的情节;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可知阿九还肩负着“传承”的使命。
(4)此题考查补写情节的能力。补写时,要结合题干中的背景(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把握情感(即“表达对才叔的思念与崇敬之情”)。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小说内容,突出人物品质,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要符合语境和人物身份,通俗、生动、简洁流畅即可。
10.答案:【例文】
学无止境
韩愈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一千多年前,隋朝有一个少年叫卢思道,他不仅长得俊美,还很聪明,也很有文采,所以大人们经常夸他,他开始变得越来越骄傲。有一天,卢思道去找好朋友刘松,刘松正在写文章,看卢思道来了,便把刚写好的文章拿给卢思道看,请他提意见。卢思道自以为是地说:“好吧!”可一看,别说提意见,就连里面的字都有很多不认识,他随便说了几句,就赶紧说家中有事走了。卢思道边走边想:以前刘松还不如我呢,怎么现在他写的文章我都看不懂了?后来卢思道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就学无止境而言,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在去世前两个月还在写文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夕,卧室中还摆放着各种书籍,《鲁迅全集》陪伴这位伟人走过了生命中最后一刻。
以前我和少年卢思道一样非常骄傲。有一次月考,我的英语考了满分,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得了满分,我非常得意,以为自己的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自然思想上就放松了,上课也不再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结果在期中考试时,我只考了80分。这一次经历深深刺痛了我,我反思自己的表现,后悔自己的自满。这件事让我深刻领会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学习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此,我一刻也不敢疏忽,因为我知道学海无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超乎想象的。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是的,只有虚心,才会坚持,才会努力,才会学得更精湛——这就是“学无止境”的真谛!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只提供了材料,而未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角度,自拟作文题目,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吃透材料,明确主旨。材料作文绝对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所表达的主题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做到“从材料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本段材料而言,可以从薛谭和秦青两个人的角度去写,尤其是站在薛谭的角度理解材料并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材料中,薛谭学了一点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符合某些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容易得出我们所惯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缺点。站在秦青的角度,在薛谭去意已决的情况下,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是以一首“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歌曲,让薛谭在震撼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迷途知返,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身教”。
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见解。从自己最真实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入手,写出自己的认知及看法。
拟定标题,构思行文。“题目自拟”是对标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炼。如以“我终于理解了你”为题,写对某一位老师的感恩之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叛逆之后,在行将分别之际,终于理解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也可以以“那一朵盛开了的花儿”为题,写自己在经历了成长的痛苦之后,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悟。当然,也可以就“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等谈出自己的看法,写出一篇气势磅礴、有理有据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