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三黑和土地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三黑和土地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3: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1* 三黑和土地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三黑 和土地》这首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首诗歌吧。
目标导学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能顺畅地朗读课文。(重点)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难点)
3. 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文学成就:其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等。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字词识记篇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挨 āi(挨着)
ái(挨骂)
运用:1. 赶集的人真多啊,你挨(āi)着我,我挨着你,好不热闹!
2. 如果我不把作业写完,一定会挨(ái)骂的。
正音:耙地(bā pá) 蹚河(tāng tàng ) 咸淡(xián xán )
近义词
合适—— 适宜 顺溜——顺滑
赶紧—— 赶快 
反义词
温暖—— 寒冷 舒服——难受
松散—— 紧密  
温暖 温馨
辨析:“温暖”指①暖和;不冷不热。 ②亲切关怀,得到家庭的温暖。“温馨”指①温暖芳香。②温暖(指亲切体贴的氛围)。
运用:1. 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 他虽然得了顽症,但是亲友温馨的关怀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A一A式词语:尝一尝 试一试 躺一躺 歇一歇
ABB式词语:白霎霎 笑嘻嘻
A一A式词语:看一看 写一写 听一听 说一说 唱一唱 跳一跳
ABB式词语:慢吞吞 白茫茫 急匆匆 汗涔涔 肉嘟嘟 圆乎乎
词语天地
词语搭配
一颗种子 一头小毛驴 一片雪 一个蝈蝈 松散的地
一粒种子 一只小毛驴 一场雪 一只蝈蝈 松散的头发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对比
拟物、比喻
课文品读
1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①②
2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xián)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3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句解: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将人变为“一粒种子”,试一试土地是否温暖,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及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③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 思考:为什么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
文中说“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以此来比农民,既写出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之情,又写出了农民投身土地的极大干劲热情。
② 拓展:本文是一首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土地的热爱。
③拓展:第2、3小节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4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①都给细细打碎。
【句解:“每一寸”“每一块”说明三黑翻地很认真,很仔细,从侧面反映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④
5 地翻好,又耙(pá)②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句解:将耙过的土地比喻为“妇女刚梳的头”,形象朴实,生活气息浓厚。】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句解:将“松散的土”比喻为“软床”,形象生动。】⑤
④思考: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⑤拓展:请仿照第6节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那美丽的云朵,
就像一朵朵棉花糖,
叫人想要摸一摸,
想拿起来尝一尝。
①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②耙:聚拢谷物或平整土地用
的用具;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7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③儿睡上。⑥
8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句解:麦籽儿播种到土地,写成麦籽儿睡到软床,语言生动活泼。】⑦
9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qiáo)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10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guō)蝈④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句解:“痒抓抓”形象地描写了三黑欢悦的心情。】
③麦籽:麦粒。
④蝈蝈:一种像蝗虫的昆虫。
俗称叫哥哥。身体绿色或褐色,
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
⑤柴火: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
⑥蹚: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用犁、锄等把土翻开,把草锄掉。
⑥思考:“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软和。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之前都是地主的土地或者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不高,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第4~8小节):三黑耙地的情景及心理活动。
11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⑤。
地主骂:蹚(tāng)⑥坏了他的庄稼。⑧
12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句解:运用对比,形象地写出了三黑自豪的心情。】
13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14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⑦;
驮着老伴儿
看闺(guī)女,上东庄。⑨
第三部分(第9~12节):三黑耙地后休息,面对眼前的景象回想起以前的生活。
⑦思考:这一节有什么妙处?
这一小节将土地比作床,将
麦籽儿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写出三黑精心播种的
场面,同时也传达出三黑欣喜和
满怀希望的心情。
⑧思考:这一节中为什么要写三黑以前逮蝈蝈的事?
文中写逮蝈蝈的故事,与当前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三黑当前生活的美好和欣喜的心情。
⑦公粮:是农业税的俗称。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在辖区里所征收的农业税以实物(粮食)为主,称为公粮。
⑨思考:三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是什么呢?三黑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面对土地的?
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的“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
儿的鸣叫,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说所想,无不闪动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5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句解:三黑描绘的未来的生活画面,心中充满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⑩
第四部分(第13~15小节):三黑对未来生活的计划,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⑩思考:回顾全文,诗歌通过三黑和土地,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
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结构图示
三黑和土地
1~3小节:喜获土地 热爱土地
4~8小节:三黑耙地 内心欣喜
9~12小节:耙地后三黑回想起以前的生活
13~15小节:三黑计划未来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
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感悟心语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
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
“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
歌表现了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
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心情,抒发
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反复。
仿写思路: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我的练笔:读了这首诗歌,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运用反复的手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