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版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12版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10 08: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0张PPT)
【典例1】(2011·重庆高一检测)
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
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
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
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
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_____(填“a”、“b”、“c”或“d”)。
(2)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a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氯水中含有Cl2、HClO、Cl-、H+等多种微粒,结合图示分析每种试剂与氯水中的哪种微粒作用,显示什么现象。
【自主解答】含Cl2分子,可将FeCl2氧化:2FeCl2+Cl2====2FeCl3;
含H+,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可与CO32-反应,放出CO2:
CO32-+2H+====H2O+CO2↑;
含有Cl-,可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
含有HClO分子,有漂白性,可使变红的石蕊试液褪色。
答案:(1)d
(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O32-+2H+====H2O+CO2↑
(3)2FeCl2+Cl2====2FeCl3
【互动探究】(1)氯水久置过程中发生什么反应?
提示: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氯水久置发
生的反应是2HClO 2HCl+O2↑。
(2)若是久置的氯水,上述a、b、c、d四个反应中哪些会改
变?
提示: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盐酸,所以a反应不发生,
d反应中现象是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光照
====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有分子,没有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析】选D。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分子:Cl2、HClO、H2O,
离子:H+、Cl-、ClO-、OH-,A错误;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
件下,发生反应2HClO 2HCl+O2↑,B错误;氯水中含
Cl-,与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氯水中含次氯酸,
能使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
光照
====
【典例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气。
①在该实验中,制取氯气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②C装置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④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按以下三点分析:
(1)结合试剂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结合可能产生的杂质及气体性质选择净化装置及试剂;
(3)结合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及尾气处理方法。
【自主解答】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
反应原理是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需要加热的反应,故选c装置制取氯
气。因为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
还有水蒸气,所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应先通过饱和
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氯
气,最后为防止氯气污染环境,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
气。

====
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①c ②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③浓硫酸
④在E装置后连接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合理即
可)

====
【互动探究】(1)若在E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布条褪色吗?
提示:不褪色,因为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
(2)若E中放入的是滴加了KSCN溶液的氯化亚铁溶液,会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提示:溶液变红,因为通入氯气时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3+与SCN-作用而使溶液变红。
【变式训练】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
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取一定量的浓盐酸使其与二氧化锰发生反应,产生的氯气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
【解析】根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要求,可得到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Cl2↑+Mn2++2H2O,该反应中
每有4 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只有2 mol氯化氢被氧化,同
时生成1 mol氯气。
答案:(1)MnO2+4H++2Cl- Cl2↑+Mn2++2H2O
(2)2 mol

====

====
【典例】(2010·北京高考改造)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产物(填“氧化”或“还原”)。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A中KMnO4氧化浓盐酸产生的黄绿色气体Cl2,是氧化产物。
(2)圆底烧瓶上部的湿润的淀粉KI试纸,是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Cl2+2I-====2Cl-+I2,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B中是NaBr溶液,Cl2氧化Br-,离子反应是:
Cl2+2Br-====2Cl-+Br2。
(4)球形漏斗C中是NaBr溶液,被氯气氧化生成单质溴,将其放下和下面的KI溶液发生反应,便可验证溴与碘的氧化性强弱。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否则Cl2也能氧化KI溶液,对实验造成干扰。
(6)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答案:(1)氧化
(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2Cl-+Br2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Cl2>Br2>I2
【互动探究】(1)若将Cl2换成F2 ,该实验能成功吗?
提示:不能,因为氟气的氧化性太强,当氟气通入碘化钾溶液或溴化钠溶液时,氟气与水发生剧烈反应:2F2+2H2O====4HF+O2,所以不会置换出其他的卤素单质。
(2)实验后如何分离D中的两层液体?
提示: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
【变式训练】(2011·延边高一检测)溴(Br)与氯的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酸性AgNO3溶液来检验
【解析】选B。同氯相似,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其单质也能与水反应,方程式为Br2+H2O====HBr+HBrO,该反应中,溴单质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溴离子与酸性AgNO3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可检验溴离子;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典例】把氯气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1)写出Cl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性质与氯水中含有的哪种粒子有关:
①黄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漂白性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酸性 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入AgNO3有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
(3)向该新制的氯水中加入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该氯水放在日光下照射足够长时间,再滴加石蕊试液,现象为_________,相对于(3)中的现象有所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5)把1 mol氯气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完全反应后,假设得到纯净的漂白粉,则得到的漂白粉的质量为____g。
【错因剖析】
【标准答案】
(1)Cl2+H2O====H++Cl-+HClO
(2)①Cl2 ②HClO
③H+ ④Cl-
(3)溶液先变红,很快再褪色
氯水中含有大量的H+,溶液显酸性故会使石蕊试液变红,
但其中含有的HClO分子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会漂白有色
物质,故红色会很快再消失
(4)溶液变红 2HClO 2HCl+O2↑
(5)127
光照
====
1.有关氯气的性质或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来制漂白粉
B.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杀菌,其有效成分是HClO
C.氯气有毒,制取氯气的尾气要用碱溶液来吸收
D.氢气不能在氯气中燃烧
【解析】选D。工业上利用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取漂白粉,A正确;用Cl2对自来水消毒时,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有效成分为HClO,B正确;Cl2有毒,可用碱溶液吸收Cl2,C正确;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D错误。
2.如图所示,①②两个集气瓶装满干燥的Cl2,向两个集气瓶中依次分别投入干燥的红纸和湿润的红纸,过一段时间,红纸的变化是( )
A.①和②都褪色 B.①和②都不褪色
C.①褪色,②不褪色 D.①不褪色,②褪色
【解析】选D。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D正确。
3.下列物质反应有关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且有白色固体生成
C.铁在氯气中燃烧——棕褐色的烟
D.铜在氯气中燃烧——棕黄色的烟
【解析】选B。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产物是三氯化铁;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是氯化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产物是氯化氢;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淡黄色过氧化钠生成。
4.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2∶1 D.3∶2
【解析】选A。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为:
故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Cl2,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5.(1)新制的氯水显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存在;
(2)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起作用的成分是_____,但很快又褪色,起作用的成分是________;
(3)氯水经光照后产生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所以溶液呈黄绿色;因为含有H+,所以蓝色石蕊试纸会变红,后来HClO起作用,红色又很快褪去;光照时氯水中发生反应
2HClO 2HCl+O2↑。
答案:(1)黄绿 Cl2 (2)H+ HClO
(3)2HClO 2HCl+O2↑
光照
====
光照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双选)下列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A.溴化银 B.干冰
C.碘化银 D.氯化银
【解析】选B、C。干冰和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但二者的原理不同,前者是吸收热量,后者是作凝结核。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嗅其气味
B.用排水集气法便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氯气有漂白性
D.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解析】选D。氯气是有毒气体,闻氯气的时候,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氯气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故选D。
3.(2011·渭南高一检测)制备氯化物时,常用两种方法:
①用金属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
②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
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 )
A.AlCl3 B.FeCl3
C.FeCl2 D.CuCl2
【解析】选A。铝与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AlCl3 ,但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如与铁反应生成FeCl3,与铜反应生成CuCl2,但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铜不与盐酸反应。故选A。
4.(2011·延边高一检测)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都呈酸性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选C。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分子:Cl2、HClO、H2O,
离子:H+、Cl-、ClO-、OH-,但是光照时发生反应
2HClO 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实际上已经是盐
酸,故A、B、D正确,C错误。
光照
====
5.关于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利用钠与氯气反应制取氯化钠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钠无明显现象
C.氯化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D.向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选D。工业上利用海水晒盐制取氯化钠,A错误;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错误;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8分)(2011·泰安高一检测)洪水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名称)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
【解析】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
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该反应为氧化
还原反应),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溶于水
后与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a2++2ClO-+CO2+ H2O
CaCO3↓+ 2HClO。
====
====
答案:(1)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
(2)次氯酸钙
(3)Ca2++2ClO-+CO2+ H2O
CaCO3↓+ 2HClO
(4)(1)
====
====
7.(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迅速制备少量氯
气。提供的试剂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
液、高锰酸钾固体。[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
试回答:
(1) 装置P中盛放的试剂是 ;H中盛放的试剂是 。
(2) 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此反应不需要加热,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则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转移电子 mol。
【解析】据题意可知M与G组成发生装置,H与D组成利用排
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的装置,P是尾气处理装置。所
以P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过量的氯气,H中盛放饱
和食盐水;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
c,发生反应为Cl2+2NaOH NaCl+NaClO+H2O;根据化
学方程式可知,0.2 mol KMnO4参加反应生成氯气
0.5 mol,转移电子为0.5 mol×2=1.0 mol。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饱和食盐水
(2)b c
Cl2+2NaOH NaCl+NaClO+H2O
(3)11.2 L 1.0
====
====
【方法技巧】气体制取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
(1)将整套装置切分
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或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切分装置的依据
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
净化装置:所盛放的试剂应既能除去杂质又不影响所净化的气体;
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
尾气处理装置:取决于尾气是否有毒。
(3)分析问题
依据各部分装置的作用、题目的条件和设问分析解决问题。
8.(12分)(挑战能力)常温下,A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 A、B、C、D、E 都含X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分别写出A、B、D 的化学式(如为溶液请填溶质的化学式):
A 、 B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请注明条件):
A+H2O(离子方程式): ;
A+NaOH(离子方程式): ;
D→A(化学方程式): 。
【解析】据题意可知A为氯气,则B为次氯酸,D为盐酸,C
为氯化钠,E为次氯酸钠。
答案:(1)Cl2 HClO HCl
(2)Cl2+H2O H++Cl-+HClO
Cl2+2OH- Cl-+ClO-+H2O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
====

====
在学习氯水的成分后,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趣味实验: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红玫瑰很快变成“白”玫瑰。学生对此进行了猜测。
猜测一: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红玫瑰褪色;
猜测二:氯气与玫瑰上的水分作用,产生的盐酸使红玫瑰褪色。
【思考探究】
(1)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提示:都不正确,干燥的氯气与盐酸均无漂白性,是氯气与玫瑰上的水分作用生成的次氯酸使红玫瑰褪色。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观点。(提供的实验用品有:带露的红玫瑰、风干的红玫瑰、盐酸、干燥的氯气、氯水、蒸馏水,实验仪器自选)
提示:将风干的红玫瑰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内,红玫瑰不褪色,滴几滴蒸馏水在花瓣上,红玫瑰很快变成“白”玫瑰,说明猜测一是错误的,而且褪色和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关;另取带露的红玫瑰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红玫瑰不褪色,说明猜测二也是错误的,结合分析两实验,说明是次氯酸使红玫瑰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