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本】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作业本】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03 18: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双减作业本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 将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
2.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
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
C.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 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然基因库 B. 天然猎采场 C. 天然实验室 D. 活的自然博物馆
4.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中,你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 引人其他地区的生物,丰富本地区生物种类
D. 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5.下列生物多样性锐减现象中,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是(  )
A. 两千多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50%下降到20%
B. 云南滇池水葫芦疯长,水中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C. 近几十年来长江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难觅踪影
D. 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数量大幅减少
6.近几十年,我国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其主要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
B. 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
C. 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D. 人们大量捕猎动物,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
7.长江白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吻部细长,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令人惋惜的是,长江白鲟于2019年12月被正式宣布灭绝,如图为长江白鲟的纪念邮票。
长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然而,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暨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1)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白鲟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
C.长江白鲟吻部反射弧较长反应速度慢
D.长江白鲟吻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长江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鲫鱼
B.大鲵
C.菖蒲
D.扬子鳄
(4)长江“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法制教育
(5)如图是长江部分食物网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戊与丁之间仅构成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最多
D.乙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8.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________,浮游生物属于________,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________等特征,属于________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________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9.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 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0.2019年被誉为“长江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绿宣告灭绝,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 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到动、植物园是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
11.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这篇新闻引起人深思,你赞同( )
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⑤保护野生动
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12.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穿山甲属于哺乳类动物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
C. 穿山甲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
13.现在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判断,你觉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放生一定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B. 经常放生必能增加河里生物多样性
C. 放生定会增加生态系统食物链条数
D. 这样的放生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
14.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很久以前,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牛羊,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
(2)鸟类、狼、牛、羊、野兔同属于________亚门,同时它们是________。(填变温动物或恒温动物)
(3)狼与野兔的牙齿区别是狼的牙齿多了________齿。
(4)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
(5)人们滥伐森林、过度捕杀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样做?(写出一点即可)
15.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星球上的生存伙伴,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很多生物的生存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发生“功能性灭绝”(物种数量少导致自然状态下很难维持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颁布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文件
C. 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7.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颁布并实施相关法律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请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有乳动物 581 4340 13.39
乌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动物 376 6300 5.97
两栖幼物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22037 17.53
蕨类植物 2200~2600 10000~12000 22
课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1)表中,我国在世界上种类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类生物是________。
(2)表中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________,其中最高等动物类群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
(3)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________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________。
(4)虽然我国生物种类丰富,但有许多物濒危灭绝。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①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答案】 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答案】 D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答案】 B
【解析】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4.【答案】 C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B说法正确。
C、随意的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说法错误。
D、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这是对动物的迁地保护,D说法正确。
5.【答案】 B
【解析】A.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20%,主要是乱砍滥伐(或破坏植被)造成森林植被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水葫芦属于外来物种。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B符合题意。
C.白鳍豚急剧减少的原因有:过度的渔业捕捞和非法渔业、航行船舶和水下噪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质污染,以及河道采沙等,C不符合题意。
D.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D不符合题意。
6.【答案】 C
【解析】A.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湿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不是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人们大量捕猎动物,是人类的偷猎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D不符合题意。
7.【答案】(1)B(2)C(3)C(4)A(5)D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由于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故答案为:B。
(2)A、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长江白鲟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其动力主要
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的摆动,A正确;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因此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细长的吻部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够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使反应速度加快,C错误;
D、吻部细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C。
(3)鲫鱼、大鲵和扬子鳄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C。
(4)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长江施行“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A。
(5)A、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错误;
B、“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错误;
C、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所以图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正确。
故答案为:D。
8.【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
根据“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可写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长江江豚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故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等措施。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该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2)胎生哺乳;哺乳;自然保护区(3)自我调节
9.【答案】 C
【解析】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
(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的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B
【解析】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 .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正确。
C . 随意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而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基因多样性,C错误。
D . 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11.【答案】 B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类要有
计划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物。因此题干中,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法正确。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观点错误。
12.【答案】 C
【解析】A.穿山甲是在母体内发育的完全才产出的,出生后是通过母乳获取营养,即穿山甲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B不符合题意。
C.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由于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吃掉约700万只蚁,能有效控制山林间的白蚁侵害,还可以保护植被根系免受蚁类侵害,而植被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层的沙化及流失,从而抵御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因此穿山甲大量减少后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符合题意。
D.野生动物通常携带了多种细菌和病毒。人们在处理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也会和这些细菌、病毒密切接触,极易被感染疾病。据统计,78%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D
【解析】外来生物与当地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D正确。
14.【解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2)鸟类、狼、牛、羊、野兔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索动物亚门。狼、牛、羊、野兔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3)狼是食肉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野兔是食草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两者的牙齿的区别是狼的牙齿多犬齿,便于撕裂食物。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是失调。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5)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作为一名公民,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做到: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草树木等等。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多样性(2)脊椎动物;恒温动物(3)犬(4)有限的(5)建立自然保护区(6)大量植树造林
15.【答案】 B
【解析】A.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基因多样性也会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种类的锐减也将使生态系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异地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则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 A
【解析】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不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不符合题意。
17.【答案】 D
【解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③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①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④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18.【解析】(1)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2)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物种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4)①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偷猎。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占60%。
故答案为:(1)裸子植物(2)脊椎动物;胎生、哺乳(3)物种;遗传多样性(4)栖息地丧失;偷猎;栖息地丧失
夯实基础
提升培优
选做选练
解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