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二第3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专题二第3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0 08: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那一段悲情历史……
那一代可敬元勋 ……
那一幕浴火中重生……
那一道无上荣光……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表现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历时最长,是二战亚太地区主战场)。
(1937.7.7-1945.8.15)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思考: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维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完成。”
结论:
第一:日本蓄谋已久.
第二 :为缓和日本经济危机造成的矛盾.
第三:日本乘国民政府围剿红军之机.
20世纪30年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侵华的?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 南京大屠杀)
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失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1931
1935
1937、7
1937、8
1938
1.日本反动局部侵华战争,矛头为何首先指向东北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长驱直入,这与国民政府的哪些政策有关?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日军在华的殖民统治
政治:扶植傀儡政权
迫害镇压中国人民
经济:野蛮掠夺(附庸经济)
思想:愚民政策、奴化教育
(同化)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国民党
爱国官兵
关内
爱国
民众
1931,抗日宣言; 1935,“八一宣言”
1935,瓦窑堡会议;1936,抗日联军;
抗日义勇军;
1932,淞沪抗战;1933,长城抗战;1936,西安事变;
工人罢工、募捐;
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爱国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等
思考1: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和国民党爱国官兵是如何抗日的?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时局的扭转:西安事变
      内战—和平
国共关系的
 变化   对峙—合作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全国各种爱国力量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却为何未能阻止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华北事变后,要实现救亡图存,中华民族应该怎样选择?
出路: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主要矛盾);国民党;中共; 民众……
思考2: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成全民族抗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以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迎战而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枣宜会战
敌后根据地
百团大战
反扫荡斗争
正面战场(国民党)
敌后战场(共产党)
洛川会议
陕甘宁边区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思考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是如何抗战的?中共在敌后战场是如何抗日的?
02.刘桂五(骑兵6师师长)
弟此次出发抗日,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则老家相见,成仁则九泉相见!
03.周同(腾县县长)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06. 抗战时期,有一军人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最后的胜利是有确信的,记者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该军人回答道:“那时侯,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01.蒋介石(浙江奉化人,时任国民党总裁、委员长)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抗日语录(节选)
04孙连仲(第2集团军总司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老子来填!”
05.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司令) “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问:从“语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抗日精神?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视死如归,杀敌报国
爱国主义,民族自尊
乐观自信,英勇无畏
舍己为国,不怕牺牲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母亲遗言
赵一曼
崇尚气节,临难不苟,爱国……
三、中共七大的召开
1、背景
2、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②党的任务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知识提醒
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为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性体现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形成空前的团结.
中共七大会场
中共七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背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在中国革命由民族革命转向国内革命的时候.
2.政治上:中共更加成熟,提出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3.组织上: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
4.思想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也使全党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理论基础.
5.意义:使全党达到空前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日本无条件投降
3、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中共七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背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在中国革命由民族革命转向国内革命的时候.
2.政治上:中共更加成熟,提出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3.组织上: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
4.思想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也使全党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理论基础.
5.意义:使全党达到空前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1.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国土辽阔,人多兵员广,能支持长期战争.
2.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实行了全民族 的抗战(最重要原因);
3.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4.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初期积极抗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相持阶段虽消极抗日但未投降,仍牵制日军大量兵力,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5.国际进步力量、爱国华侨支持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美军进攻日本本土).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一场民族战争.(最突出特点)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3.两个战场两条路线长期并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显著区别).
4.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贡献最大.
5.以弱胜强,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全面侵华战争范围大、时间长、危害深.原因
(1)日本已由亚洲强国发展为世界强国;
(2)已占有中国台湾和东北;
(3)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4)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两次战争一胜一败原因
甲午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领导 清政府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
民众动员 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 充分的发动民众,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略战术 北洋舰队避战保船,全军覆没 中共制定持久战方针,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国际环境 列强支持日本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阶 段 特 征
一条统一战线
两对矛盾
两个战场
两种抗战路线
三个阶段
(1937年7月—1938年秋)
(1938年秋—1945年8月)
(1945年8月)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正面和敌后
片面和全面
爱国主义,民族自尊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英勇坚贞,自强不息
崇尚气节,临难不苟
……
舍己为国,顾全大局
请思考: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
义精神应该有哪些表现?
突破难点:⑴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不同点)
突破方法:列表归纳法
比较项
第一次
两党地位
第二次
斗争目标
参加力量
组织形式
国际背景
北洋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
工、农、小资、民资
除汉奸、卖国贼外一切抗日力量,包括海外华侨。
国:小块根据地、军队,政权不稳固;共:无政权也无军队。
两党均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分属不同的战场。
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为共同纲领。
党外合作;没有共同纲领,抗战路线不同。
共产国际、苏联支持;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反对。
除法西斯国家外,反法西斯国家广泛支持。
(2)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关注周年热点(1937-2007)。
思考:国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今天你认为是否过时,需要修改吗?
YES: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半殖民地社会,我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国歌歌词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称,应该修改。
NO: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实力、地位已非昔比。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如西方的和平演变,美、日、印等国对华遏制,台独势力、国际恐怖势力,法西斯残余势力并未根除,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我们岂可自我陶醉!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警钟常鸣。因此,反对修改。
针对练习⑴:
●思考题1:抗战胜利是依赖于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在今天台湾统一问题上,你对国共第三次合作有何建议?
针对练习⑵: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关注周年热点(1937-2007)。
●思考题2:中日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交往密切。近代以来,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最凶恶的敌人。两国有友好往来,也有不愉快的历史。你认为该怎么样对待中日关系?
(3).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有关史实加以批驳。
主要观点:
(1)日本发动战争没有掠夺中国领土的意图和性质;
批驳:①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将中国的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又占领了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2)日本的战争目的是建立东亚新秩序;
(3)日本是为了对抗蒋介石与英美等结盟。
批驳②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实质是日本对中国的殖民统治。日本大肆掠夺沦陷区的矿产,将沦陷区变成其工业原料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从中获取巨额利益。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劳动力,掠夺中国的金融资源,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并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以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等。
批驳③并不是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而是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为了反对法西斯的侵略,与苏美英等国家共同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中国政府是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的政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