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领导我们苏醒了
领导我们站起来
领导我们富起来
辛亥革命
建立新中国
改革开放
第二节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翠亨村人。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后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曾化名“中山樵”,得名孙中山。他早年在香港学医。而后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决定借行医来积极结识爱国青年和会党分子,寻求救国之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一、革命的酝酿和准备
1、物质基础:
清廷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特点、两个中心、三个代表)
3、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
4、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5、群众基础:
保路运动
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
共进会、文学社
3、主力:
湖北新军
4、结果:
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
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投机者掌权,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二、中华民国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概
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京
五色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②、性质:
③、意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限制袁世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原因 史实
帝国主义的干涉 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替袁撑腰
袁世凯的两面手段
一面武力威胁革命军;另一面提出议和
立宪派、旧官僚破坏革命 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 接受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隆裕太后被迫同意清帝退位
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
退位诏书
1912年
2月12日
清帝正式下诏退位
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议一议
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君封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局限性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辛亥革命
背景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新政”和“预备立宪” )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原因:新式学堂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中心:上海和东京
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组织基础:
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后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领导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
群众基础:保路运动
爆发: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曰10日
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
影响: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投机者掌权,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辛亥革命
人物:熊秉坤和金兆龙
领导:共进会、文学社
主力:湖北新军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1912年元旦,定都,五色旗,民国纪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制内阁
推翻清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辛亥革命
标志: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最终失败
袁世凯掌握北洋新军,实力强大;善用阴谋
帝国主义的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附和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继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依据: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主观: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原因
原因
辛亥革命
评价
①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的功绩)
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了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谢谢
指导!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列强进一步攫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侵略权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灾难,民族危机加深。
特点:
两个中心:
上海和东京
三个代表: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武器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
宋教仁 长沙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上海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武昌
中国同盟会:
1、概况:
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总理:孙中山
④机关刊物:《民报》
⑤纲领:
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想一想?
1、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新”主要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化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 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