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专题四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0 08: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一是巩固新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课标学习要点: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初步建立
1949.9 北平
时间、地点:
与会代表
内容
——具有广泛性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确立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作用:
代行 职权,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背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全国人大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确立了国家的架构。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意义:
初步建立了 制度。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发展到新阶段:
2.初步发展: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54年人大召开后)
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P99)
4.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初步建立
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历史证明在两半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的救国方案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因而由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任务是当之无愧的;
(2)历史上民主党派为创建新中国也做出了努力,并且和民主党派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有利于中共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
党 派 名 称 成 立
全 称 简 称 时 间 地 点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 1925.10 旧金山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1930.8 上海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 1941.10 重庆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1945.12 重庆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 1945.12 上海
九三学社 九三 1946.5 重庆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 1947.11 香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 1948.1 香港
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一次会议于3月5日开幕
【星岛网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2月4日宣布,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此前全国政协会议已经宣布将于3月3日举行。
(根本政治制度)
1.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时间、地点:
内容
1954年 北京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意义: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54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
内容: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不同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活动原则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全国人民
资产阶级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共同纲领》规定
3.意义
1.概念
2.建立与发展
(1)产生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2)发展
(3)初具规模
——1965年全国已有五个自治区、
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最早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
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比较我国民族自治区域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实施群体不同:
主要作用不同:
享有的权力不同: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前者没有
各民族大团结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一根二基”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什么共同点?
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人民当家作主,其内容有三: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中国
共产党
无党派
人士
各民主
党派
人民
团体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各地区
人民
解放军
政协一届会议与会代表
以上与会代表的组成体现了怎样的情况?
代表的广泛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体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直接选举选出代表产生)
选民
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
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出代表产生)
(选出代表产生)
间接选举
人民当家作主
2003年召开十届全国人大
下面是一组反映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图片
根据以上资料,归纳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任免权
决定权和监督权
监督权
立法权
基诺族
珞巴族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在10万以下的民族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这样的民族共有22个,总人口63万人。其中基诺族20899 人,珞巴族于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2300余人 ,按照人口比例他们不足以在全国人大拥有代表名额。然而,实际上这两个民族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代表的名额。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少数民族人民亦能当家作主。
我选的代表在干什么?
北京公民石树仁在报上载文称:“虽然我每次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可至今不知道我选的代表的性格、人品、经历等等。他有无参政议政的能力?他对政府是如何监督的?他为我做了什么?他会不会恪尽职守?在通过区政府人选时,他投的什么票?等等,我一概不知,我想,我该有知情权。”(2001年3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这一声音,应该说有相当的代表性。选民们感到,不了解自己的代表在干什么,特别是在闭会期间。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应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
苗族
傣族
蒙古族
满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
黎族
壮族
瑶族
藏族
回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