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教学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及重要性。
2.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我国农业存在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掌握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4、通过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正确方法。
5、通过学习农业的分布,培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部门。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难点:影响我国农业分布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美食图片,提问:这些食物来自于哪个产业?
引出课题——农业
新课讲授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
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
2.农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部门?
3.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学生展示: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除了“食”,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源自于农业呢?生产与农业有关系吗?请举出例子来(学生自由回答)
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与此同时农业也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例如:食品工业、纺织业的原料都来源于农业。农业也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例如:拖拉机、收割机这些工业产品就是销售给农业生产者的。
承转过渡:多媒体展示榴莲、柑橘、菠萝,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你们知道哪些水果是我们本地可产的?其他的水果产自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通过对比可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分布差异。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
读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及教材93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
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3.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后列表归纳
农业类型 分布地区
西部 畜牧业 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分界线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是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合作探究:结合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图,分析我国农业分布东部与西部有差异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教师点拨:东部多平原、丘陵,地势平坦;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河湖众多,为发展种植业、林业和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处内陆,降水少,多高原、山地,牧草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即使同在东部地区,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
学生自主学习:读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及94页文字,完成下表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小麦、玉米、花生、 甜菜、大豆、棉花
分界线 秦岭--淮河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教师: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作物熟制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农作物的用途不同,农作物一般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等。如小麦和水稻属于粮食作物,棉花属于经济作物,油菜和花生属于油料作物,甜菜属于糖料作物。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教师点拨:气温差异使南北方农作物熟制不同;降水是造成南北方农作物及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气候差异是导致我过南方与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课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