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单元质量评估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1·蚌埠高一检测)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式盐
【解析】选B。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
+H++SO42-,因此NaHSO4是盐、是钠盐、是硫酸的酸式盐。
2.(双选)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解析】选A、B。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也能透过滤纸;由颜色可知分散系的分散质不是Fe(OH)3。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H2O====2NaOH
B.Cu2(OH)2CO3 2CuO+H2O+CO2↑
C.2CO+O2 2CO2
D.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选C。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
价发生变化。只有C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点燃
====
△
====
4.(2011·兴义高一检测)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
【解析】选B。A项和D项均是后者包括前者,A项中氧化物都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D项中溶液属于分散系的一种;C项中溶液和胶体没有从属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项符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石灰石溶于盐酸:CO32-+2H+====H2O+CO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u2++2OH-====Cu(OH)2↓
C.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OH-====H2O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AgNO3+Cl-====AgCl↓+NO3-
【解析】选C。碳酸钙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应保留化学式,A错;CuSO4与Ba(OH)2反应时除生成Cu(OH)2沉淀外,还生成BaSO4沉淀,B错;AgNO3易电离,与Na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D错。
6.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Mg2+、Ag+、NO3-、Cl-
B.Cu2+、Na+、SO42-、Cl-
C.Ba2+、K+、NO3-、Cl-
D.Zn2+、Na+、OH-、SO42-
【解析】选C。注意题目给出两个重要条件:酸性和无色透明。A中的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生成的AgCl不溶于HNO3(H+和NO3-); B中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D中的各离子虽都是无色的,但OH-不能大量共存于酸性溶液中; C中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且为无色, C正确。
7.(2011·广州高一检测)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腐
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以TiO2制金属钛,主要
反应有:①TiO2+2C+2Cl2 TiCl4+2CO;
②TiCl4+2Mg 2MgCl2+T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反应②中TiCl4是氧化剂
C.反应②表现了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
△
====
【解析】选D。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
产物,由反应②可知Mg为还原剂,Ti为还原产物,故还原
性:Mg>Ti。由反应①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还
原剂;氧化剂是Cl2,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A对,D错。反应②中 TiCl4得电子是氧化
剂,B对。
8.将K2SO4、Al2(SO4)3两种盐混合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03 mol/L,c(Al3+)=0.005 mol/L, c(H+)=
0.01 mol/L(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 )
A.0.045 mol/L B.0.035 mol/L
C.0.005 mol/L D.0.040 mol/L
【解析】选B。根据电荷守恒,c(K+)+3c(Al3+)+c(H+)=2c(SO42-),所以
c(K+)=2×0.03 mol/L-3×0.005 mol/L-0.01 mol/L
=0.035 mol/L。
9.在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解析】选A。被还原的硫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反应中
3 mol S,其中2 mol S化合价降低,1 mol S化合价升高,所以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2∶1。
10.根据反应:2H2S+O2====2S↓+2H2O, 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Na2S+I2====2NaI+S↓。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
A.O2>I2>S B.H2S>NaI>H2O
C.S>I2>O2 D.H2O>NaI>H2S
【解析】选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三个反应可知氧化性:O2>S、O2>I2、I2>S,故氧化性:O2>I2>S。
11.(2011·株洲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
应是NaNO2+NH4Cl 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NaNO2是氧化剂
B.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
C.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解析】选A。根据
分析,NaNO2得电子是氧化剂,A对;生成1 mol N2时转移
3 mol e-,B错;NH4Cl中的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错;N2是生成物,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错。
【方法技巧】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的应用
归中反应: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归中反应,如本题中N由-3价和+3价转化为0价。常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以发生反应,否则不反应;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可以用浓硫酸干燥SO2。
歧化反应:同一种物质分子中同一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如第9题中S元素;歧化反应化合价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的高低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O32-+2H+====CO2↑+H2O
②Ba2++2OH-+2H++SO42-====BaSO4↓+2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Cl2+H2O====H++Cl-+HClO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只有⑤
【解析】选D。②代表Ba(OH)2与H2SO4的反应,还能代表Ba(OH)2与过量NaHSO4的反应,⑤代表Cl2与H2O的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1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CO2、SiO2、CaO、MgO、Fe2O3、C。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和______,用______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解析】仔细观察物质类别,确定分类标准;氧化还原反
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1)①CO2, C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C,C是单质,其余都是氧化物(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
(2)CaO+CO2 CaCO3(或MgO+CO2 MgCO3等其他合理答案) C+CO2 2CO
(3) 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
高温
====
△
====
△
====
14.(12分)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图Ⅰ。如图Ⅱ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表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
(2)离子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是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一些错误观点,请在下列表格中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否定这些观点。
【解析】(1)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离子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是置换反应,因此B代表置换反应,A代表氧化还原反应,C代表离子反应。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等都不能写成离子形式,如:铁与AgNO3溶液反应:Fe+2Ag+====Fe2++2Ag等(合理即可);在酸碱中和反应中H2SO4和Ba(OH)2反应时因有BaSO4生成,故不能用
H++OH-====H2O表示,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也不能用H++OH-====H2O表示。
答案:(1)C、A、B
(2)
15.(13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
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
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
其流程如图,已知沉淀2为蓝色。
(1)沉淀的化学式:
沉淀1______________;
沉淀3_____________;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沉淀Ba2+用Na2SO4溶液,沉淀Cu2+用NaOH溶液,而沉淀Ag+用盐酸,因为沉淀2为蓝色,故B为NaOH溶液,沉淀2为Cu(OH)2,再结合离子要逐一沉淀,故A为盐酸,沉淀1为AgCl,C为Na2SO4溶液,沉淀3为BaSO4。其中加入盐酸时离子反应为Ag++Cl-====AgC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离子反应为:H++OH-====H2O,Cu2++2OH-====Cu(OH)2↓。
答案:(1)AgCl BaSO4
(2)Ag++Cl-====AgCl↓
H++OH-====H2O,
Cu2++2OH-====Cu(OH)2↓
16.(16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身边物品也可以适当进行化学实验。
(1)将碎蛋壳放到盛有食醋(含CH3COOH)的家用杯子中,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推知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给你少量澄清石灰水,你在家里如何操作可验证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 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
(2)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碘,消除碘缺乏病的最简便方法是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可以用下列方法检验:取适量食盐溶于水制成溶液,用碘化钾淀粉试纸和食醋(醋酸水溶液) 检验,如果试纸变蓝色证明是加碘食盐。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
②当有3 mol I2生成时,有______mol还原剂被氧化。
③当有1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
【解析】(1)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碎蛋壳溶于醋酸且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证明生成的气体
是CO2即可。
(2)该反应电子转移情况为:
则反应中氧化剂为KIO3,还原剂为KI,I2既是氧化产物,
又是还原产物;当有3 mol I2生成时,有5 mol KI被氧
化,当有1 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5 mol电子。
答案:(1)CaCO3 取一个玻璃片,涂上石灰水盖在反应的杯子上,有浑浊生成即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2)①KIO3 I2 ②5 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