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3 20: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圆的面积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六年级上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了解并熟练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原理并推广并学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并熟练进行计算;2、理解圆面积的含义,通过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归纳,使学生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在探索运算的同时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探讨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许多错误,这时提醒学生考虑自己每一步的算理,做到步步有理有据,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观察猜想建立假说、合作探究交流经验、总结公式验证猜想等环节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自备圆片、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 回忆圆的周长及周长公式出示主题图,师问:工人叔叔提出了什么问题? C=π和C=2πr学生讨论老师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交流经验,推导公式 建立圆的面积的概念观察猜想,建立假说回忆平面图形面积转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课件演示,推导验证猜想并总结公式 1.举起你手中的圆摸一摸,指一指:哪儿是圆的周长?哪儿是圆的面积?2. 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3.学生的探究活动(根据以有知识)4.学生自己动手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5.通过转化,推倒得到圆的面积公式 在推导过程中再次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试写推导过程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巩固 板书例题一个圆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强调r2=rxr。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半径)知道直径或周长也要先求出半径才能求出圆的面积。 学生进行计算,并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已经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出示一个光盘,问: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求出这张光盘的面积吗?课后探究。 跟随老师思路进行复习本节课并记下拓展问题 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下节课做铺垫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教为主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二、以甄别为目标,鉴定他们在群体中的位置(把学生分等级;教师评优)三、对存在的问题反思、分析、改进,共同寻求教师和学生发展四、1 激励评价2 学生互评 3 学生自评4 延时评价5 测验评价五、(1)重视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的反馈(2)五评价方式多元:教学评价-现场评课、录像评课、调查学生;学习评价-口试、听力测试、笔试、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教研员、教师个人、教师之间、学生、同学及家长六、以授课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提倡主体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 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学会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到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了实际问题。本节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使得他们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经验,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空间,让每一个人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解决圆的面积计算的必要性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原理
圆的展开图及展开后的图形
圆周率
公式
计算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