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 草原
走近大自然
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课本上的图片是哪里吗?它是不是很美?其实那儿的民俗也很美,那儿的人情更美,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课文,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吧!
目标导学
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难点)
1. 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重难点词语。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文学成就: 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春华秋实》等《草原》选自他的《内蒙风光》。
知识链接
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又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人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他们属于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包内,喜欢吃手抓羊肉、奶豆腐,喝马奶、羊奶。他们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他们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敖包节、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曲{qǔ(歌曲)
qū(曲折)
运用: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
(qū)折,才唱出一首美妙的歌曲
(qǔ)。
正音:陈4
列(chén chéng) 衣裳4 (chánɡ shɑnɡ) 马蹄4 (tí dì)辨形:[毯]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微]中间部分不要忘了一横。
近义词
迂回——回旋 洒脱——潇洒
舒服——舒适 响亮——洪亮
反义词
羞涩——大方 静寂——喧闹
愉快——悲痛 洒脱——拘谨
拘束 拘谨
辨析:这两个词都有“过分小心而显得不自然”的意思。“拘束”指过分地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还可以指对别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拘谨”指语言、行动过分谨慎,突出的是外界压力,而且只能用于自身。
运用:我的爸爸从不拘束我的正当活动和爱好,到了新的环境,我一点儿
也不拘谨。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描写“绿”的词语:万古长青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天涯碧草
含有“绿”的词语:绿草如茵 青山绿水 青枝绿叶 桃红柳绿
无边的绿毯 无边的荒野 无边的密林 无边的霞光
静寂的草原 静寂的夜晚 静寂的山林 静寂的田野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稍微 绿毯 陈列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学习按事情发展的写作顺序
比喻、拟人、对比
抓中心句阅读法
课文品读
1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
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①,而并不茫茫。四面都
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
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
【句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
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小丘比作绿毯。】①②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xuàn)染②,不用墨线勾勒(lè)③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④,轻轻流入云际。这种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
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
是碧绿的颜色。本文指辽阔的
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
造句:看着一碧千里的大草
原,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②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以加强艺术效果。
造句:用粉红色渲染的画面显
得更加柔和动人。
③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造句:画家吴叔叔只用了几
笔,就勾勒出鲁迅的头像。
④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要
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极致。
造句: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
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杨柳
伫立于青砖房旁。
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拟人)【句解:“回味”指细细地回忆,品味。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
力。】③
【段解】这一段主要写了草原的景色优美。
⑤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弯弯曲曲的样子。造句:汽车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行驶。
⑥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造句:海风吹过岸边,婆娑的绿树迎风摇曳,海边的人襟飘带舞。
① 思考:你能否说一些描写“绿”的四字词语?
示例:郁郁葱葱、
苍翠欲滴 、
绿草如茵、
花红柳绿、
青山绿水。
2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句解:这句话用数字说明草原非常的辽阔,并且说出了在草原上行车的好处!】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回⑤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句解:把河比喻成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与回旋的样子,生动形象。】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⑥,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句解: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
③思考:这一部分是抓住哪些
景物来表现草原之美的?这些
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草原:像无边的绿毯;
羊群:像给绿毯绣上白色的大
花;
小丘:翠色欲流。
②拓展:仿写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
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⑦马头,欢呼着,飞驰⑧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měnɡ)古包。④
3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段解】这一段主要写了蒙古人热情待客的热闹场面,和谐温暖。
⑦拨转:掉转。
造句:赛场上,那位勇士迅速拨转马头,飞奔而来。
⑧飞驰:(车马)很快地跑。
造句:长城犹如一条飞驰的长龙,雄壮而霸气。
⑨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造句:他为人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⑩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造句: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抹上了一层橘黄色。
④ 拓展: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由发挥)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欢你们来到草原做客,草原的美丽景色让你们大饱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
让你们大饱口福!”说完,主人端出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们。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然之美。主要写草原优美的风光及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4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⑨。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句解:“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写出了蒙古族同胞早有准备,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客人,这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è)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sè)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
⑥拓展:课外收集蒙古族的风俗民情(包括服饰、饮食、舞
蹈、文化等)。
-------------------------------------------------------------------------------------------------------------------------------------------------------------------------------
⑤思考:从文中的三、四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
好客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突出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
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⑤⑥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人情美和风俗美。主要写草原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感情真
挚,令人向往。
5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
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⑦⑧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结尾点题,进一步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
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⑧ 拓展:
假如你现在在草原上,你最希望抓拍到哪个瞬间?
--------------------------------------------------------------------------------------------------------------------------------------------
⑦品析: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依依惜别的情谊。
结构图示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依依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
草原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大地:一碧千里
襟飘带舞
场面热闹
握手再握手
笑了再笑
盛情款待
载歌载舞
风光美
人情美
民俗美
草原景色美
蒙汉情谊深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感悟心语
本文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突出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从来到草原、看到美景到受到迎接,再到主客联欢,最后到不舍离别,这是本文的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叫作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仿写思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因果关系。要交代清楚做某件事的原因,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还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过程和结果。
我的练笔: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写。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朗读指导:用热情、喜悦的语气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和蒙古族同胞待客的热情。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课后作业篇
参考答案:第一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第二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更好地突出环境的特点,营造气氛,让人难忘。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令读者回味无穷。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体现“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课后习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