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 光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 光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3: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8* 灯 光
新课导入
站在华灯初上的街头,遥望着满城璀璨的霓虹灯,你能否想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能够用上电灯竟是革命战士的美好心愿。这是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年轻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走进课文——《灯光》。
目标导学
2.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3. 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文学成就∶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义词辨析
炸 zhá(炸丸子)
zhà(炸雷)
运用:1. 这家店的炸(zhá)丸子很好吃。
2. 人群喊声四起,像山崩,像海潮,
像云缝里挤出来的炸(zhà)雷。。
正音:郝4 (hè hǎo)营长  黑魆4 魆(xū qū)  围歼4 (jiān qiān)
憧4憬(tōng chōng)
浓密  茂密
辨析:“茂密”说的是茂盛而繁密,“浓密”指非常密集。“茂密”一般
形容树木、灌木等植物;“浓密”一般形容头发、睫毛、眉毛等毛发。
运用:1. 她浓密的头发披散在肩头。
2. 这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字词识记篇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含“会”字的词语:聚精会神
含“千”字的词语:千钧一发
含“会”字的词语:适逢其会 牵强附会 融会贯通 能说会道含“千”字的词语:千古绝唱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头万绪
微弱的火光 微弱的呼吸 微弱的信号 微弱的声音
宏伟的建筑 宏伟的蓝图 宏伟的计划 宏伟的景象
词语天地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倒叙法、首尾呼应法
比喻
其他方法
神态描写
课文品读
1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①着周围的宏伟②
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句解:“广场上千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段解】这一段主要写“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的原因。
2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③在广场
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句
解:“多好啊”是路人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
叹,饱含赞美之情。】
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
造句:海边的灯塔照耀着航船前
进的方向。
②宏伟:宏大雄伟。
造句:故宫整体建筑宏伟,布局
严谨。
③漫步:指无目的地,悠闲地
走动。
造句:那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安详
地漫步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
④歼灭:杀光,杀尽。
造句:战士们很快就将盘踞在
山上的虾兵蟹将全部歼灭了。
⑤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
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
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造句:因为战事紧张,战士们
只能靠着胸墙坐在地上休息。
⑥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造句:我们聚精会神地听李爷爷讲革命故事。
【句解:设置悬念,“微微一震”说明“多好啊”三个字对于“我”有着特殊意义。】噢(ō),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思考:文章第一段在结构上和
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一段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首尾照应,含义深刻。内容上:写明亮的天安门广场,灯光使人感到温暖,与
后文写郝副营长对光明的渴望形成对比,引出下文。
思考:课文一共出现了三次
“多好啊”,分别找出这三个
“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
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
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眼前所见。写“我”在天安门广场散步,一声赞叹让“我”沉入回忆。
3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
进豫皖(wǎn)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
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
里。激烈的围歼(jiān)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
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
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hǎo)副
营长的身边。
4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
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
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
歼灭④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
了,这会儿,他正倚(yǐ)着交通沟的胸墙⑤坐
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
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
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句解:“倚”“坐”“看”说明郝副营长很爱学习。】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
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⑥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
图,默默地沉思着。
5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句解:第二次出现“多好啊”,表现出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极为羡慕。】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6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
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
的没见过电灯。
7 “听说一按电钮(niǔ),那玩意就亮
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
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
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句解:语
言描写流露出郝副营长对胜利的渴望,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
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
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
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思考:文章第二段与下文有
什么联系?
从现在的幸福生活写起,
引出对战争时期的回忆。运用
倒叙,设置悬念,激起我们的
阅读兴趣。
⑦憧憬:向往。
造句:昨天很重要,它构建了
我们的记忆;明天很重要,它
让我们有了憧憬和梦想。
⑧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
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造句:看台上球迷们拼命为我
国代表队摇旗呐喊,声音震天
动地。
⑨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
调动兵力或向前推进。
造句:和阻击敌人相比,我们兵
微将寡,请团长赶快派人支援。
⑩焦急:非常着急。
造句:整个晚上,他都在为这
件事焦急。
思考: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
合文章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
分析,答案不唯一。郝副营长爱学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chōng)憬(jǐng)⑦里。
8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
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
着就是震天动地⑧的炸药包爆炸声。
【句解:“震天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砸去。【句解: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⑨,在黑暗里找不到
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9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⑩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xū)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10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jūn)一发11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思考: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一、
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是写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思考: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等革
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11 千钧一发:一钧等于30斤
(古代重量单位),指千钧的
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
其危险。
造句: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千
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
护了战友。
12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造句:这颗钻石发出璀璨的光芒。
11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
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句解:这句话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揭示了郝副营长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12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
璀(cuǐ)璨(càn)12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段解】照应第一段,抒发了作者对郝副
营长的缅怀之情。
思考:此处表现了郝副营长
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郝副营长顾全大局,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思考:为什么在华灯之下,
我会想起郝副营长呢?
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 。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所以“我”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回忆往事。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回到现实中。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辉映着牺牲的战友的光辉形象。
拓展:联系全文,说说灯光
的含义。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叹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结构图示
一声赞叹——沉入回忆
回忆往事
华灯之下——想起战友
灯光
歌颂先烈
珍惜幸福
战前等待:看书、议电灯
战斗进行:火光指路
战斗结束:壮烈牺牲、取得胜利
点燃生命 照亮后人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让我们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 活 来 之 不 易 , 应 当 更 加 珍 惜 。
感悟心语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用细
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对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倒叙,首尾呼应。
仿写思路:“倒叙”是对往事的一种追溯和回忆,要体现现实和回忆两个方面,必须由观察引起回忆。首尾呼应,讲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脉相承,相互照应。因此,写文章时既要注意顺序合理,又要讲究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我的练笔:用所学的倒叙和首尾呼应的方法写一件事的开头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