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 丁香结
走近大自然
新课导入
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那丁香结又代表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目标导学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难点)
1.会写"缀、幽、雅"等11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读写重点词语。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中国当代女作家,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
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
知识链接
丁香 丁香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而且也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一样。古人发现丁香结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比如有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戴望舒在雨巷
知识链接
里选择丁香这个意象,也是用来表达自己无尽的忧愁和迷茫。
散文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形式。散文主要在抒情,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借事抒情,有的借物抒情,也有写人,借这个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满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薄 bó(浅薄)
báo(薄饼)
bò(薄荷)
运用:1. 浅薄(bó)无能的人,比谁
都自高自大。
2. 妈妈烙的这种薄(báo)饼很好吃。
3. 这种薄(bò)荷糖很清凉。
正音:点缀 (zhuì chuò) 恍如(huǎng huàng)
辨形:[雅]右半边是“隹”,不要少写一横。
[案]上半部分的横要长些。
近义词
梦想——理想 照耀——照射
遮掩——遮挡 妩媚——娇媚
反义词
笨拙——聪明 单薄——厚实
参差——整齐 模糊——清楚
梦想 理想
辨析: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
的。理想是:①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与空想和幻想有所不
同;②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运用:1. 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2. 这项技术革新还不够理想,要进一步钻研。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ABAC式词语:非桂非兰
ABAC式词语:非亲非故 大酒大肉 装模装样 自作自受
幽雅的甜香 幽雅的气息 幽雅的情趣 幽雅的房间
词语天地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点缀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 衣襟 花蕾 愁怨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多角度描写景物、借景抒情
拟人、借喻、借代
品读法
课文品读
1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
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
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
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
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比喻)
(拟人)【句解:“探”“窥”两个字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将丁香拟人化,使丁香具有了
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
的情态。】
【段解】第一段运用拟人手法,将丁香花
拟人化,写出丁香花惹人喜爱的特点。从视觉
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
方,不呆板,不拘束。又形容
雨落的样子,或形容景物凄
清,幽雅。
造句:他这个人为人潇洒,行事
果断。
②朦胧:月色昏暗的样子。模
糊,不清楚的样子。
造句:今晚月色朦胧,到户外
散步,别有一番情味。
③幽雅:幽静而雅致。
造句:这景色充满田园味,幽
雅恬静,秀美如画。
2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①,紫的朦胧②。还有淡淡的幽雅③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段解】主要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丁香花“潇洒、朦胧”和“幽雅的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拓展:丁香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古人发现丁香结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
思考:这一段描写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描写了丁香花茂
盛、雪白、可爱的特点。
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3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
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④时抬头便看见
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
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⑤了。从外面
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cēn)差(cī)⑥的绿,然后才
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
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
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
的文思和梦想。【句解:“照耀”一词写出丁
香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丁香花对作
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作者的文思,使她
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④伏案:指趴在桌子上(读
书、写字)。
造句: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
爸爸仍在伏案写作。
⑤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造句:大熊猫那笨拙的动作又
滑稽又可爱。
⑥参差:指长短、高低不齐的
样子。
造句:这些树很久没有修剪了,
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⑦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造句:假如没有春风的存在,
春天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赏花。主要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描写丁香,表现了丁香
的淡雅与芬芳。
4 古人诗云:“芭(bā)蕉 不 展 丁 香
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
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⑦。花墙边两
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
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
雨连在一起。【句解:这两句将丁香的美丽、
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
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
人。】
思考:“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
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内容上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修辞手法上,“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莹白”是借代(借用
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思考:此处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引用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展
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同时为后文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开拓“丁香结”的新境界作铺垫。为读者提供想象的天地。
5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bāo)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⑧,果然是丁香结。
【句解: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
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6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
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⑧恍然:猛然领悟。
造句:听妈妈讲完真实情况,我才恍然大悟。
⑨愁怨:忧愁怨恨。
造句:她是一个有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拓展: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
中的含义。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句解:每个人一辈子都有
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段解】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
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悟花。作者由赏花再到悟花,赋予丁香结不一样的内涵,耐人寻味。
思考: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结构图示
赏花(1~3)
悟花(4~6)
丁香结
颜色
香味
姿态
借景抒情
如印象派的画 人生有解
如盘花扣 不完的结
洁白 可爱
淡雅 灵动
生活
花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感悟心语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一件又一件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
有味。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借景物表达情感,层层深入,内涵丰富,令人琢磨。
仿写思路:要善于观察,并喜爱大自然的一景一物,热爱生活,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我的练笔: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参考答案: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作者分别是从视觉、嗅觉写丁香花的,并赋予丁香花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课后作业篇
参考答案:(1)“积雪”指丁香花。从“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
来,雪是无味的,这里写“香气”只能是丁香花,再联系课文,作者的窗外刚好有三棵白丁香,春天正是丁香花开的季节。
(2)雨中的丁香妩媚、朦胧、如梦如幻。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不禁让作者认同古人将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写法。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1)作者的思考:“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中“解不开的愁怨”的思考,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这是生活的常态。
(2)自己的理解:比如,每一个人都会有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等人生经历。正如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会给你幽怨的“丁香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们遇到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平和的心态去坦然而对,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课后习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