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4: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共12题)
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此中露水相当于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投影仪 D.放大镜
如图为某型号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蓝牙操控的智能投影仪,关于该投影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像遵循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B.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镜头靠近幕布像变大
目前天津的很多路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下列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监控摄像头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取景框中的像太小了,为了使成的像大一些,应使照相机 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 胶片。
A.远离,靠近 B.远离,远离 C.靠近,靠近 D.靠近,远离
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
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
D.夏天浓密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接通电源让其发光,拿一个放大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所示,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光的反射
C.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倒影—光的折射
在玻璃圆鱼缸内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从侧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这是因为
A.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面镜,起了放大作用
B.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起了放大作用
C.人看水中物体时,总比实际的大
D.看到的是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了,视角大了,所以看起来变大了
有关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较小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⑤岸边看水中鱼的像、⑥投影仪成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⑤ B.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③④⑤⑥
C.应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②③④⑤ D.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②⑥
年 月 日 时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火箭上和月球探测器上安装有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记录飞行过程以及月面照片,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成 像。
A.凹透镜 正立 缩小 实像 B.凹透镜 倒立 缩小 实像
C.凸透镜 正立 缩小 实像 D.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实像
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二、填空题(共4题)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是 ,能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是 。
电视节目中,有许多地面上的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需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相当于光屏)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 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三、简答题(共3题)
安安同学学了光学以后,对光现象中的实像和虚像搞不清楚,不知道什么样的像是实像,也分不清什么样的像是虚像。你能给他介绍一下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并给他各举一个成实像和虚像的例子吗?
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直径约 ),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
资料 :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图乙);
资料 :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 如图甲,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D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这是放大的像,并且像和物都在同一侧,这露水相当于放大镜,照相机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些情况像和物都在不同的一侧。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5. 【答案】D
6. 【答案】C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C
【解析】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细微之处,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10. 【答案】A
【解析】①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④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利用 ,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⑤看水中鱼是光的折射,成虚像;
⑥投影仪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放大倒立实像。
所以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只有①,属于光折射成像的是②④⑤⑥;成虚像的是:①②⑤,成实像的是:③④⑥。
11. 【答案】D
【解析】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D正确。
12. 【答案】B
【解析】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 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共4题)
13. 【答案】凸;照相机;投影仪
14. 【答案】运动;增大。
【解析】()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无人机下降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应增大,即需增大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15. 【答案】实;倒立;放大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
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
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16. 【答案】大于 、小于 ;
三、简答题(共3题)
17. 【答案】实像和虚像的区别: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如照相机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如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实像和虚像的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18. 【答案】放大了;虚像;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解析】本题中在塑料纸上的水珠,由于中间厚、边缘薄而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对水珠下面的字有放大作用,水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19. 【答案】
(1) 虚像
(2)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通过图解、光路图、文字信息等认识客观现象(海市蜃楼)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也考查了从物理学视角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概念素养。看到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