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当有人掉进水缸里时,司马光没有像平常人那样慌慌张张地将人从水里拉上来,而是镇定地捡起地上的石头,将水缸砸碎,及时地救出了小伙伴。他们用的方法都是聪明的方法,都是根据四周环境给出的条件,解决了遇到的难题,我们把这种聪明的办法叫做策略。
学生齐读。(板书:策略)
师: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也有许多策略,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策略。(板书: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二)讲授新课
森林里的小猴子不仅聪明而且能干,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理解题意。
(1)说一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想一想,需要解释哪个条件的意思?
(3)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是什么意思吗?
(三)重难点精讲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
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就是“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同学们真会思考。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列式计算
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1)学生自练.
(2)交流:
展示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指着35+5=40这个算式中的35问: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小结:从第一天摘30个,依次求出第二天、第三天……摘多少个。
过程回顾
我们都是根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把第一天摘的个数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梳理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
(四)归纳小结: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解题意,看清问题;从条件想起,分析好数量关系,计算解答。
(五)随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么解答。
(1)
(2)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小结:其实我们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3次呢?
(1)读题,怎样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2)学生独立解答。
(3)反馈、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1)你能根据题意在图中做出标记吗?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芳芳和兵兵的位置、解决这个问题的?
(3)回顾:题目中画出的示意图也是条件的一部分,我们要仔细看图,读图,用图,边看边想,就能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花地砖有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反馈:你是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
(3)质疑: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把题目提供的三个条件都一一用上了。如果缺少最后这个条件,还能求花地砖有多少块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第1个正方形里面画了2个圈,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的2倍,并且都和第一个正方形里圈同样大。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动手试一试。
六、板书设计: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理解题意,看清问题;从条件想起,分析好数量关系,计算解答。
七、作业布置:
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一共买了多少千克?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