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A D C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A C B C B C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2分)
21.(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环境因素
22.(1)较高 升高 增多。
(2)寒冷 减少
23.非条件 条件
24.(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骨骼肌 (4)汗液蒸发
(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
25.后天学习
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 会
26.(1)神经调节 (2)脑干 (3)=
(4)人体体温调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或人体体温调节行为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7.实验步骤: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分析:(1)乙 (2)甲状腺
28.(1)学习能力
(2)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3)学习能力 外界环境
(4)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9.(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2)腹部颜色 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号与3号、2号与4号
(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先天性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30.示例: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
31.在35 ℃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气温为25 ℃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 ℃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3.4-3.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神经细胞生有许多突起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会有吮吸动作,这是非条件反射
2. 下列与人体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汗腺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B.胰腺分泌的胰液可调节血糖的平衡
C.小脑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3.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先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的基础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5. 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列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⑤是社会行为 ⑥是繁殖行为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6. 八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
小鼠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6分10秒 4分55秒 2分43秒
乙 5分23秒 3分20秒 1分52秒
丙 8分27秒 5分43秒 3分58秒
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
C.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7.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C.小狗算算术,学会了1+1=2,就不会忘记
D.人与牛相比,人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比牛少得多
8. 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是马的本能
9. 某人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h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h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关系
10.马戏团里的小狗会做算术题,小学生也会做算术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为后天学习行为,后者为先天性行为
B.两者均为后天学习行为,没什么区别
C.两者均为后天学习行为,且均有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
D.两者均为后天学习行为,但小狗只是机械记忆,小学生能理解其意义
11.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乌鸦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瓶中的水太少而够不着时,乌鸦会扔石头进瓶子里,等水升起来再喝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 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 D.以上三项说法都对
12.灰雁栖息在沼泽地,它们的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卵滚回去。请根据如下实验记录,分析灰雁依据什么识别自己的卵( )
编号 模型卵的特点 灰雁的反应
1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2 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3 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 弄回巢中
4 带褐色斑点的方块 弄回巢中
A.形状大小 B.形状大小和颜色
C.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 D.褐色斑点
13.关于生物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通过增加活动量来增加产热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会舒张,流入皮肤的血液量会增多,以增加散热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会颤抖,以增加产热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会食欲减退、活动迟缓,以减少产热
14.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
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15.某同学学习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的下列四句话中,不恰当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 ℃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16.在暑期军训中,一个学生出现恶心呕吐,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用30 ℃酒精擦身降温
17.白尾黄鼠是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18.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4种器官的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而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20.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2分)
21.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扑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由遗传因素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决定。
22.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________。
(2)乙图是在________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________,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23.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是属于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这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4.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l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____________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散热。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实验人员在刚孵化出的小鸭(它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周围放置一个大气球,经过若干天,发现小鸭会模仿和跟随飘荡的气球,而不会去模仿和跟随它们自己的母亲。小鸭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假设,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刚孵出的小鸭一睁开眼睛,你立即出现在它的面前,经过—段时间后,小鸭会模仿和跟随在你的后面吗?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26.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___(选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过程。
(2)体温调节中枢(N)位于脑结构中的________。
(3)经测量,某患者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这24h内的A+B________C+D(选填“>”“<”或“=”)。
(4)从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7.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学习小组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耗氧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剂;
②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自鼠20只,平均分为四组。A、B、C组小白鼠按甲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而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 ;
③将每只小自鼠分别放人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右表。
结果分析:
(1)为了直观比较各组小白鼠的耗氧量,小组同学用了乙、丙两种不同的图表来表示,你认为合理的是 。
(2)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心得安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 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28.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在正确路口放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1)结论1:小白鼠有________________。
(2)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分析:①用不同小白鼠分别做实验,实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小白鼠的_________不同,同时实验过程还受_____________的影响。
(4)反思:这些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30.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31.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 ℃和35 ℃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