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2
0
2
1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分析中华民国创建的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以及感悟革命者在不同时期探索。
2.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分析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及感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历史解释:认识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4.唯物史观:通过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的视角阐述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艰辛,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5.家国情怀: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信念、顽强不屈的革命勇气与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
共和肇始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拟稿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推翻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胜利后对全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名存实亡。
革命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共和肇始
根据图片分析独立各省分布特点?
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效忠清朝。
时间 1912年1月1日
首都 南京
国名 中华民国
国旗 五色旗
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立法机关 临时参议院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共和肇始
新的变化
纪年变了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大家算一算,1919年是民国多少年?
公历n年-1911=民国n年
领导变了
机构变了
旗帜变了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担任,为最高立法机关。
五色旗: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共和肇始
共和梦魇
袁世凯
孙中山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
阅读材料请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面临哪些挑战?
材料一:帝国主义采取在“中立”的幌子下加紧扶植袁世凯,胁迫革命方面向袁世凯妥协,用袁世凯取代清王朝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武昌起义后,有的省份同湖北军政府的情形一样,通过真正的革命建立地方政权;有的则在所谓“和平光复”的名义下,由旧官僚与立宪分子相结合,投机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
共和梦魇
1912年
2月12日 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
3月1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材料一: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财政困难使南京临时政府硬气不起来,帝国主义干涉的阴霾更令革命党人气短(各国军舰在长江示威)……大多数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李侃《中国近代史》
共和梦魇
问题:袁世凯能够窃取果实的原因。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
——《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袁世凯掌握着北洋军阀,军事实力强大。
袁世凯玩弄政治权谋。
帝国主义的支持。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
维护共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循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根据上诉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发的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 约法具体内容 解读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人民权利 平等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自由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政治体制 参政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三权分立)
确立主权在民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确立平等自由原则,否定封建等级。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维护共和
历史评述
材料四: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
材料二: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中国历史》
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制度进步
经济发展
思想观念进步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
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的
民主共和制
宣传马克思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评述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