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3 20: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天山南坡
天山北坡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形成;(重难点)
2、理解雪线的特点及成因。(重点)
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差异不大?
亚热带常绿落叶林
海拔低、纬度低
海拔
山 麓
500米海拔
1100米海拔
1800米海拔
2100米海拔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木林
高山苔原
长白山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海拔
山 麓
500米海拔
1100米海拔
1800米海拔
2100米海拔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木林
高山苔原
长白山
3.分布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案例探究一: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常绿落叶林带、
针阔叶混交林带、
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案例探究一: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南坡海拔较高;
原因: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阳坡,光照充足,气温较高
案例探究一: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
原因:南北坡坡向不一样,水热状况不同,植被类型及分布不同
4.南坡雪线比北线低,为什么?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永久冰川和季节性积雪分界线)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
的变化为基础
山顶
水热状况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表现: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河北太行山
河北太行山山坡(如图)按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判断其植被类型是什么?
但为什么分布着针叶树呢?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坡高而陡,降水主要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耐旱的针叶林
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水源、洋流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地方性分异规律: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沙漠中的绿洲
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草甸草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垫状植物
积雪冰川
北 坡
南 坡
荒漠
荒漠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迎风坡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
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水分、洋流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地方性分异规律: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沙漠中的绿洲
案例探究二: 林线(狭义)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而言,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其基面气温等地理要素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差异大。研究表明,山体基面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图为38°N某山地地区理想状态下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剖面图,区域内的山体效应较明显,内部与东西侧的林线高度差异较大。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山体基面的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关系:呈正相关。
原因: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基面高度海拔越高,降水稀少,空气越稀薄;基面面积越大,基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基面上的气温高于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山体效应明显。
案例探究二: 林线(狭义)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而言,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其基面气温等地理要素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差异大。研究表明,山体基面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图为38°N某山地地区理想状态下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剖面图,区域内的山体效应较明显,内部与东西侧的林线高度差异较大。
(2)该山脉在38°N附近西侧沿海地区的树叶具有叶片不大或呈尖刺状且坚硬、常有茸毛的特征。分析形成其特征的原因。
夏季气温高,且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树叶为减少水分蒸腾而具有叶片不大或呈尖刺状且坚硬、常有茸毛的特征。
案例探究二: 林线(狭义)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而言,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其基面气温等地理要素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差异大。研究表明,山体基面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图为38°N某山地地区理想状态下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剖面图,区域内的山体效应较明显,内部与东西侧的林线高度差异较大。
(3)推测林线在图示区域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规律:山体内部林线分布高于山体外部;
山体外部西侧林线高度高于东侧。
原因: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林线较高;
西侧距海洋(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林线较高;东侧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林线较低。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差异。
3.分布规律
课堂练习
1.研学旅行团队观察到的葱郁植被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笔记中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C
C
3.与甲山脉相比,乙山脉自然带谱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 ②纬度较低 ③南北走向 ④高差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甲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
A.阳坡,热量较高 B.阴坡,热量较低
C.迎风坡,降水较多 D.背风坡,降水较少
A
5.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有( )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局部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6.据图可知,针叶林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  )
A.2 600~3 000米 B.2 800~3 200米
C.3 200~3 400米 D.3 400~3 800米
B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局部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7.关于祁连山西南坡与东北坡自然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南坡丰富—基带海拔高
B.东北坡丰富—基带海拔低
C.西南坡稀少—光照不充足
D.东北坡稀少—水热更欠缺
B
8.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9.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
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D
D
10.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垂直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