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
婉约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被“放逐”的人生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文题释义
(词牌名)
地点
内容
(题目)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表现手法:怀古伤今,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抒发对古人的追忆、仰慕之情;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时光易逝
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 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对比)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劝诫世人:
①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③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④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借古讽今)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诵读
诵读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阕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上 阙 作者登临古地,所见何景?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
景物:
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特点 修辞 角度 基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高峭险怪
狂澜奔腾
色
声
形
比喻
夸张
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
雄浑壮阔
这三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姿态、气势、色彩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了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意气,为追怀英雄渲染了气氛。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由写景过渡到写人。“一时多少豪杰”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做了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小结上阕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写了它的险要地势,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朗读试背
下 阙 下阙所写何人何事?为什么写?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物:
周郎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初嫁了
为什么有“小乔初嫁了”?
为什么是“小乔初嫁了”?
而不是“小乔出嫁了”
以美人衬托英雄
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风采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了 ——美人英雄,年轻有为
雄姿英发 ——姿态威武,英俊奋发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儒将风范
谈笑间 ——镇定自若,胸有雄兵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稳操胜券
苏轼内心解读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人生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
州州失意!
抒发了词人对周瑜的仰慕之情和对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下 阙 下阙所写何人何事?为什么写?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总结:幻灯片 26
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但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怀古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用达观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写于1082年
与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年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为例,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