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综合与测试(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0—16 Na—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同学来到他家厨房,他不可能找到的调味品是( )
A.食盐(氯化钠) B.食醋(醋酸)
C.料酒(乙醇) D.胆矾(硫酸铜晶体)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请往菜中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化学上所说的盐指的就是生活中作调味品的食盐
C.化学上所说的盐指的就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D.食盐每天摄入量不能太多,否则不利于健康
3.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Ca(OH)2、氢氧化钙、消石灰 B. CaO、氧化钙、熟石灰
C. Na2CO3、碳酸钠、纯碱 D. NaOH、氢氧化钠、烧碱
4.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用了3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B.在蒸发过程中用到了石棉网
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5.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6.物质X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酸→盐+水 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十水
A.HCl B. CO C. NaOH D. CaO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Cl、BaCl2、Na2CO3 B. KNO3、HCI、CaCl2
C. H2SO4、FeCl3、NaNO3 D. NaOH、HNO3、NH4NO3
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Fe+ CuSO4=Cu+ FeSO4 B. CO2+H2O-=H2CO3
C. Fe2O3 +3C02Fe+ 3CO2 D. Na2CO3 +CaCl2 =CaCO3↓+ 2NaCl
9. 下列有关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B.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g 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10.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03)制备氧化钡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X是二氧化碳
B.将毒重石粉碎的目的是与稀盐酸充分反应
C.操作Y的名称是过滤
D.室温下洗涤氯化钡晶体可选用饱和氯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盐是 ;
(2)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
(3)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是
12.家庭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
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俗名);
(2)碳酸氢钠是一种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3.如图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计算粗盐的产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操作。
(1)仪器a的名称是
(2)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3)A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氯化钠 。D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其12分)
14.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
(1)试剂a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2)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种不溶物。
(3)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15.镁是一种用途很广 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上述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 。
(2)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氢气在物质A中燃烧生成物质B,则物质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
16.实验室中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Fe2O3、NH4NO3、(NH4)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1)气体D的气味是
(2)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
(4)写出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化学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甲组同学从药品柜中取出了密封保存的NaOH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和NaCO3溶液,分别用试管取样并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 .得出结论:城溶液能与与指示剂作用。但是有同学立即纠正,不应该取用Na2CO3溶液进行实验,理由是 。
(2)实验二:为了验证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乙组同学分别向盛有No0H溶液、Ca(OH)2溶液和Ba(OH)溶液的三支试管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有两支试管内出现了浑浊,经分析,他们写出了Ba(OH)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三:为了验证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丙组同学提议,可以向实验一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当观察到 时,即可得出结论。
18.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精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操作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3)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
(4)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8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3)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 1%)。
参考答案
一、1、D2、B3、B4、B5、A6、C7、B8、D9、C10、D
二、11、(1)NaCl
Ca(OH)2
NaHCO3
(1)小苏打
可溶
2NaHCO3Na2CO3 + H2O+C02↑
(1)漏斗
AC
加速溶解,较多固体
三、14、(1)BaCl2 溶液、Na2CO3溶液
(2)4
(3)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
15、(1)将海水中的氯化镁全部转化成Mg(OH)2
(2)2HCl + Mg(OH)2=MgCl2 + 2H2O
Cl2,HCl
(1)刺激性
Fe2O3、 (NH4)2SO4、 Ba(NO3)2
NO3-
Fe2O3+6HC1=2FeCl3 +3H2O
NH4NO3
四、17、(1)溶液变红,碳酸钠为盐类,不属于碱
CO2+Ba(OH)2=BaCO3+H2O
溶液红色消失
18、(1)该溶液呈碱性
稀盐酸,该溶液已变质,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溶液也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不再产生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2NaOH+CO2=Na2CO3+H2O
五、19、(1)Na2CO3+2HCl=2NaCl+H2O+CO2↑
(2)8.8
(3)92.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