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0 09: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备人:贺金秋 审核人:王云飞 时间: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⑴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⑵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⑵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⑵《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自主预习
1.1900年6月,英、美、____、____、法、德、_____、_____八国联军由___________率领,由大沽经天津进犯_____。___月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_________仓皇出逃。
2.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_______两,以_______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政府拆毁______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____________________沿线要地;划定___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____________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
课内探究
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纵观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和荷兰军队 B.曾在廊坊遇到顽强阻击
C.攻占北京后进行烧杀抢掠 D.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
3.如果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居住有大量的北京市民 D.驻扎有大量军队
4.慈禧太后对帝国主义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表态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 )
A.慈禧太后作为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在与列强的长期交往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B.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地大物博,作为统治者慈禧太后慷慨大方
5、“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6、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屈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8、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到:“圆明园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爱国人士陈天华的著作《猛回头》中这样讽刺当时的清政府:“……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投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课后延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4.5亿两白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材料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尽东洋兵,再和大清闹。”
—一民谣
材料三我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者,不赞成兀鹰把爪子伸到任何国家去……,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义和团主要是想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 —一马克 吐温《我也是义和团》)
(1)你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做法能救中国吗?为什么?
(2)为什么列强打败清政府后没有瓜分中国而是继续利用清政府统治中国呢?
3.1900年,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作恶多端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被清军击毙。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外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向德国公开道歉,并为克林德修建一座纪念碑。清政府被迫答应这一无礼要求,在崇文门用大理石修建了一座牌坊式的纪念碑,并在上面刻着“为国捐躯,令名美誉”等字样。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附: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记住)
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北京条约》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