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出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2.初步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品味诗句、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句、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忆学法。
1.同学们喜欢背诗吗?你背几句自己喜欢的。
2.我们都背过很多古诗,有什么好的学习诗的方法吗?引导回答:看题目,注释、看插图。查字典、查资料。多读读。(1)难点提示:有的方法大家还没提到,我一提示你就能想起来(做动脑筋的动作)动脑筋想象画面。对啊,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让诗人写的景啊、物啊、事啊,都在你头脑中画成一幅画。
3.快把我们总结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记在脑子里。
二、读诗文。
1.现在带着这些方法走进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1)会观察的小眼睛是幸福的小眼睛,谁来说说写好“塞”这个生字,需要注意些什么?(2)老师总结了一个小口诀,你读小口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齐读2遍课题:出塞现在在书法纸上认认真真的写两个。
2.一读,读通顺。咱们先正正音,把古诗读正确对吧。评价:正确流畅声音洪亮。读的字正腔圆。一起来把这首诗读通顺。
3.二读,读停顿。师:有标点的地方停顿,没标点的地方要揣摩一下该在哪里停顿。老师读一读,你仔细听,标上停顿号。(教师范读)问:在哪里停顿?(1生答)你的小耳朵真善于聆听,听到了七言诗的四三停顿。指名读,男生来读。评:真是一学就会。
4.三读,读韵味。老师把每句最后一个字标上注音,你来自由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没有?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这就叫押韵。古诗为什么要押韵呢?因为押韵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人们口口相传。一起读一读,把韵脚的韵味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师评:停顿、韵味全读出来了。
三、明诗意。
1.借注释,懂诗意。
(1)古诗学习,读其文,也要知其意。用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方法自己读读古诗,有注释的地方,把注释也多读一读。
(2)光靠这些注释,你能完全明白古诗的意思吗?试着再读读,有疑惑的地方,像教材上一样,你也在旁边写上注释编号。
(3)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4)还有哪些需要曹老师帮忙的地方吗?秦时明月汉时关。
(5)到底哪一些字词不明白。难点创设:关谁来帮他解决“关”的意思。你怎么知道“关”的意思的?这个难题解决了吗?那我们就可以给课本加一个注释,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2.借想象,明诗意轻轻读一读这一句,还有哪个事物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浮想联翩?预设:明月、秦时、汉时
(1)明月:夜深了,一轮孤月高悬于边关清冷的城头之上,仰望这月,你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生自由回答。
(2)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一轮明月寄相思啊,仰起头,女生来读这两句。(一读)
(3)问:这轮明月,从秦汉,照着边关多久了?从秦到诗人所处的年代,有800多年!可是人还是——未还
(4)人未还:他们为什么没有回来?可能是怎么样?回答预设:战死、战争没有结束、戍边任务没有完成、被俘虏了。
(5)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能回来?历史来告诉你几人回:唐玄宗时,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李白有诗言,由来征站地,不见有人还。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可怜、心疼、沉重、凄凉、悲哀。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句。(二读)
(6)天伦之乐不能享,孝道不能尽,有家不能回。多少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盼望儿子,可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柔弱无助的妻子遥望边关思念丈夫,可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无依无靠的孩子盼着自己的父亲,还是(万里长征人未还)从你们的读中,老师不仅听到了思念,还听到了愤怒,把这种悲愤融入这两句诗里。(三读)
四、悟诗情。
师:面对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回到相对稳定的汉代,因为他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这里面一个人物是谁?你来读读写李将军的诗句。从一箭射入石头中,你认为李广是怎样的将军?
2.李将军还有更让你佩服的呢,你来读李将军的简介。
3.国难思良将,李将军真是英勇善战。如果李将军在,国家——如果李将军在,边关——如果李将军在,战士——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哪里是盼李将军啊,分明是——(盼望和平、战争结束、收复河山、回归家乡)你把这种期盼读出来。(一读)
4.可怜的将士们啊,忍受思念之苦,随时可能死亡。这仗咱不打了,回家吧!回家行不行?为什么?(有国才有家)
板书:家 国 画第一条箭头。
5.来,同学们,让我们读出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齐读三四句)(二读)面对来犯的敌人,让我们读出必胜的决心——(齐读三四句)(三读)
五、颂诗文。
1.颂诗人(1)同学们,这就是王昌龄,写这首诗是年仅27岁,却深知征人之苦,发出无限哀叹——(秦时)但仍心系国家,所以呼喊——(但使)
问:你从中觉得王昌龄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预设:忧国忧民、厉害、伟大、有家国情怀板书:画第二条箭头。
2.颂征人看,这边疆的将士们,虽九死一生、思乡念亲,为了保家卫国,仍义无反顾走向战场。这一读,送给保家卫国将士们。板书:相互的箭头
3.颂经典这寥寥28字,表现出一片片赤子之心,难怪明代诗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请全体起立我们试着背诵诗文,向战士们、诗人和这伟大的作品致敬!学生齐背古诗,教师相机一起背诵。
六、拓古诗。
师:悲凉中透露着壮美,愤恨中满是赤子热忱。这就是边塞诗的共性,他们记录着历史的兴衰,是诗坛一颗耀眼的明珠。课下,搜集历朝历代的边塞诗,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用学到的方法试着理解一下,下节课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