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天都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攀、陡、级”等9个字,会写“石级、发颤”等9个词语。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2.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难点: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设计
(一)提出学习要求,揭示课文题目。 在黑板上张贴事先准备好的嘴巴和眼睛的两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这两种器官在课堂上做什么,进而提出朗读和发现是学习语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紧接着直接导入本节课的课题《爬天都峰》。
(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所以可以直接进行词语的检查。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分别找学生领读以下三组词语:第一组:多音字:相(互相)(照相机),先读多音字,然后分别用两个词语说一句话。第二组:笔陡 石级 铁链 出示石级、铁链、笔陡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三组:攀着 发颤(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出这两个词语)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攀”用幻灯片展示。 识记字形。学生说一说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攀”,提示书写时两个“木”的捺要变成点,“大”字的撇画要出头,撇捺要舒展,整个字要写紧凑。 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最后自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别找三位同学接读课文,学生一读第1自然段,学生二读2-7自然段,学生三读8-10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认真思考,(课件出示)《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总结出概论课文内容的方法: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明白。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有利于理清文章的顺序,写文章有顺序能使文章更条理。(板书:写明白 写条理)
(预设答案: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到山顶后的顺序写的) (四)深入学习,体会爬山过程
1.课文的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是如何将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体会天都峰高而且陡的特点,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好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体会作者此时的的想法:我能爬得上去吗?如果你是作者,你还会有什么想法。 指出“加上你的想法,爬山的过程越来越精彩了” ,从而引导出把事情写清楚的第一种方法:怎么想。
2.虽然小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时有些犹豫,畏惧,但是最终结我还是爬上了峰顶,她遇到了谁,发生了怎样的对话?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指
名朗读。
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 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登上天都峰顶后老爷爷和小女孩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对话。找学生汇报,朗读。“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因为他们两个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给了对方爬到山顶的勇气)从而引出文章的中心句:要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此时人物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开开心心地将这段对话读出来,。在写人物时,要让人物说起来,你来我往,故事情节才有意思。引出将事情写清楚的第二个方法:怎么说。
3.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一老一小爬到山顶后的快乐,但是我们知道这快乐来之不易。“我”是怎么爬山的 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交流,表演“攀着”,“像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向上爬”的爬山动作,体会爬山的艰辛。
(3)想象省略号里省略的小女孩爬山还会发生的动作。看来要想爬到山顶只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一连串的动词,把爬山的过程写得更细致了,从而引出把事情写清楚的第三种方法:怎么做。(板书 做)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配乐)
师: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到了天都峰顶。当我站在鲫鱼背前,极目远眺,天都峰顶的奇幻景色尽收眼底,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发出的感叹(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耳边不禁回想起在山脚下和老爷爷发生的有趣的对话(课件出示第一次和老爷爷的对话),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别人相处时,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六)随堂练习
运用这节课学习的如何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学生先观察图片,找个学生起来说一说,然后进行评价。接着出示片段,让学生进行填空。在八百米比赛的跑道上,王瀚文、杜腾飞和黄致成三位同学努力地( )着。三分钟过去了,黄致成已经汗流浃背,他累得( ),脚上像是拴了一块大石头。他心里想:( )。跑道外,曲鑫淼同学用双手( )小喇叭的形状,大声地为黄致成同学打气:“ ( )”!(七) 布置作业
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