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出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会写“塞、秦、征、词”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生字。(2)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故事的意思,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温故知新。(5min)飞花令:以“月”为主题,同学们举手发言,分享一下字节积累的含有“月”的诗句,引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出塞》。
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5min)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生:战争,边塞等等。
师: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播放一段视频,去感受一下古代沙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呢?(下发便利贴,学生看到的、想到的、想知道的内容写下来)生:悲惨、震撼、刀光剑影、残酷等等。
师:(由学生便利贴内容引入本诗的创作背景)王昌龄就曾经被贬至边关,驻守沙场,他曾亲眼见过战士们的悲惨生活,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出塞》(齐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王昌龄去看一看古代沙场是什么样子的。
3、读通诗歌(5min)
(1)Ppt出示学习古诗小技巧: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韵味
(2)学生自己练习后老师随机找两个学生起来读,在读的同时提问哪几个字应该重读:“但使”“飞将”“不教”“度”。
(3)师生配合:师读前四个字,生读后三个字/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5)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10min)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三分钟后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分享。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四个小组循环在固定的诗句纸上写下自己的理解。
师:各组抽取学生进行总结。各小组代表说完自己负责的句子后,选一名学生将整首诗串联起来说一下意思。诗意:秦朝的明月照耀着关隘,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只要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依然戍守边关,决不许匈奴的部队南下越过阴山。
5、再读诗文,体会情感。(15min)
师:通过同学们的总结分享,老师也从中感受到将士们一直都没有回来(板书:人未还),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也去当一回边疆战士吧,请同学们齐读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考将士们“人未还”的原因是什么?在课本做好批注。生:分享(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体会到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师:我们知道诗人所在的朝代是唐朝,诗人写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从秦到汉,到三国,到魏晋南北朝,到隋朝到唐朝一千多年的时间,这战争一直在持续,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两句话呢?
生:缓慢悲怆。
师:哪位同学可以尝试带着这样的情感慢慢地去读一下这句话呢?生读——齐读。
师:这战争持续了一千多年,从白天到黑夜,每每到夜晚,边关的将士们看着天空中悬着的月亮,会想些什么呢?生答:会想到家乡,会想到家乡的亲人。
师:是啊,从古至今,月亮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思念去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配乐)
师:明月寄托着无数边关将士的思念,除了明月,将士们还把希望寄托在了哪里?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生: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通过预习资料卡,同学们对李广有什么了解呢?生分享。
师:将士们只是希望李广犹在吗?他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生:是早日结束战争,回家与家人团圆,过上安定的生活。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这两句诗呢?生:盼望,满怀希望。
师:多么希望李广将军戍守边关,早日结束战争,解甲归田啊带着这样的渴望,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古至今,多少将士征战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关。秦汉时期,匈奴入侵;魏晋时期,五胡乱华;宋朝时期,契丹、党项族入华;清朝时期,八国联军侵华。这两千多年的战争中,人们总是期盼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请带着你们的感情,再读全诗。
师:接下来,老师会下发“下课通关卡”,请同学们完成后交给我。生完成课上小测。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