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4 17: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2.弄清楚课文讲了周恩来几件事?掌握“关注主要认识和事件,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2.弄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过程与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小练笔:写自己读书的目的,注意写清楚理由。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内容,检查字词。
1.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2. 我们先来检测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字词,你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①崛起胸怀赞叹清晰训斥②多音字:处: chǔ chù(1)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2)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环节设计主要是对学生知识目标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新知的获得与运用,还要注意已有知识、技能的复习。】
(二)学习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过渡句:孩子们,看得出你们对字词的掌握已经很好了,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周恩来的三件事,并且对文章划分了段落。接下里我们就先看第一部分一到十自然段:1.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其余同学专心听并思考。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第一件事写的是什么?生 1:新学年开始的修身课上,老师问: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其他的同学有的说:“为了家父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名利而读书”,有的说“为光耀明媚而读书”。而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孩子们,你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听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新学期开始”“修身课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新学年开始”是第一件事发生的......生:时间“在修身课上”是第一件事发生的......生:地点“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一件事情的......生:人物和事件师:孩子们,你们很会思考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关注时间的人物、事件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师:我们把这个接个要素连起来,概括第一件事就是:师生: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孩子们,请看到课文 93页的单元导读。师:最下方的一行字,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师:这是我们这一单元要掌握和学习的语文要素。
3.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一下:课文中的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看温馨提示:
4. 师:面向老师坐端正:哪个小组来说一下:课文讲的第二件事是什么?生 2:十二岁那年,周恩来在奉天上学时,伯父告诉他,不能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师:多么会学习的孩子呀,你抓住了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和事件是......那么,我们连起来就是生(一起)说:十二岁那年,周恩来在奉天上学时,伯父告诉他,不能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有事也要绕着走。
5. 哪个小组来说一下:课文讲的第三件事是什么?生: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说理。
师:孩子,老师为你点赞。你也掌握了这种“关注时间、地点人物”来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了,很棒。
课件出示三件事内容:师:孩子们,这就是课文中讲的三件事,如果我们把这三件事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请看,你能试着填一填吗?课件出示:1. 学生试着填一填。2. 指名填一填。师:学生一边说一边出示答案,然后,全班学生一起说。
【设计意图:围绕本单元学习重点,归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①首先,所有同学在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的交流。②交流时,每位同学都要发言。③合作学习 5分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 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 在 受洋人欺凌却 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立下了 的志向。
(三)讲读课文,领悟内容。
1.现在,你明白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了吗?你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一下原因吗?生:中华不振
2. 周恩来之所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段落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梳理关键信息。师:总结学法,面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找全文相关的句子,再前后联系起来理解。
3. 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再看到“中华不振”一词,有什么问题不问不快?预设:(1)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有时还要绕着走?(2)为什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以说理,而在被外国占据的地方却没处说理?(3)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要训斥中国人?(4)为什么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同胞被欺负,敢怒却不敢言?(5)为什么那么热闹的地方,对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幸?
4.小结:看似不该发生的事情,在外国人的地盘上却都发生了,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中华不振”。
(四)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深刻领会周恩来的读书志向.
1.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听老师搜集的资料片段,谈感受。
3. 总结学法:同学们搜集和老师准备的资料,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课文,明白了“中华不振”的意思。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中华不振”一词,先借助课文中的先关信息进行初步理解,再在问题的引领下借助资料进行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路径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效的发挥了资料对理解课文的作用。】
4. 揣摩周恩来的感受。(1)引导学生带着“周恩来看到当时的中国情况,心情是怎样的?萌生了怎样的想法”这个问题,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周恩来的心情,说说他的想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提升
1.①《少年中国说》
师:正如少年中国说里面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少年中国说片段。生:观看“少年中国说”片段师: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在祖国辉煌建设的 70年里,更有许多伟人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伟大的人物。②播放视频:祖国辉煌 70年里的伟大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少年中国说片段,祖国辉煌 70年里的伟大人物视频,拉近学生与伟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看视频,渗透家国情怀的单元主题,切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志向。】
2.写一写读书的目的,树立远大志向。
师:孩子们,你们是初升的太阳;你们是奔腾的黄河;你们是腾跃的蛟龙。作为新时代的你们,更应该发奋读书,和祖国一起长大。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样回答呢?请大家写一写,注意说清楚理由。生:交流读书的目的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