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选择《安全知识》为本课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安全知识》主要是学习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避免今后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三、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交流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对室内课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体育课上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
2、通过手指操的学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交流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难点: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在脑海里深化,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发运用
六、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启发提问法、举例法、电化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安全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体育课上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
2、通过手指操的学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交流习惯。
教学内容
1、安全知识 2、手指操
重点
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
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在脑海里深化,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发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由注意交通安全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安全知识
二、提问:上体育课为什么要注意安全? 2分钟
1、学生思考、讨论。
2、归纳总结:体育课上要进行各种身体活动,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运动损伤事故。轻微的有:擦伤、拉伤,扭伤;严重的有:骨折、脑震荡;有的损伤严重或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无论哪类损伤事故,都会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乃至造成终身遗憾。所以上体育课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体育课上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板书并出示课件)27分钟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场地和器材。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如:跑步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石头、图钉、碎玻璃等;单、双杠或跳高前,要检查器械是否安装牢固?器械下面有没有放好符合要求的海绵垫?
(2)检查穿戴。要穿好运动鞋和轻便的服装,不要携带尖硬物品,如:铅笔、小刀等;不要佩戴金属饰品,如:手表、发卡等。
(3)做好热身准备活动。为什么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堕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极易造成损伤。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动作要领要正确。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听从指挥,有序活动。纪律不好的时候最容易发生损害事故。特别是投掷练习时,如果不听口令,不统一方向,随意乱投和全场乱跑,很有可能被投掷物砸中。
(3)运动负荷要适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负荷:如果面色微红,少许出汗,自我感觉良好,说明运动负荷适当;如果面色苍白,大量出虚汗,眼睛发花,有恶心呕吐感,则表明身体不适,运动负荷可能过大,这时应减小运动负荷或停下来休息。
3、运动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1)做好整理活动。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过度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适当补充能量。体育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运动后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①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的温开水,避免喝饮料)。②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四、创编体育课运动安全口诀:3分钟
体育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热身活动做充分,动作要领要正确。
一切行动听指挥,运动负荷要适当。
整理放松不可少,能量补充要适当。
记住记住要记住,安全安全是第一。
五、手指操,四节:抓手指、出手指、勾手指、节节高(出示视频
) 5分钟
1、 看视频,模仿练习。
2、分组合作学习。
3、集体展示。
六、课堂小结 2分钟
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2、表扬本课学练认真、发言积极的同学,激发学生对室内课学习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熟背体育运动安全口诀、练习手指操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