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讲卫生,勤洗手
教学活动目标:
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生活里,如学习、玩的时候手上沾满脏东西,包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要学会经常洗手,并懂得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生活里,如学习、玩的时候手上沾满了许多的细菌,学会经常洗手。
教学难点:懂得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教学活动材料准备:
1.制作课件,查找正确洗手图片以及录像;
2.课前收集学生学习、劳动时以及课间玩的图片;
3.准备6张游戏用的卡片,6张数字卡片;
4.洗手液2瓶,6个盆子;6条毛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手部卫生突击检查: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2.经过检查,老师发现有许多小手都是黑乎乎的。请问大家在课间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提问手黑的同学问其原因)
3. 在平时学习和玩耍的时候,我们的手就不知不觉的变脏了,沾满了许多细菌,而我们又没有发现到。
4.让学生谈肚子痛的感受,引出造成的原因——不洗手的后果。
所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一课——讲卫生,勤洗手。(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展示4张图片,学习、画画、扫地和玩耍的照片,揭示引起双手变脏的原因。
2.手上的脏东西里有什么东西啊?(细菌)对啊,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究竟我们手上有多少细菌呢?
3. 看实验短片,看看我们的手上有多少细菌?
4.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了什么?
5. 明理分析:没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多,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就变少了,所以我们以后要做到常洗手。
6.同学们会洗手吗?请学生示范。(端上一盆水,让学生演示平时洗手的情况)
7. 这位同学把手洗干净吗?(分析怎样才把手洗干净)
8.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呢?
9.看短片:老师请了一位护士姐姐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给大家看。
10.看到了吗,在洗手的过程有6个步骤,⑴淋湿手部,⑵打肥皂或洗手液,⑶揉搓手部,⑷冲洗,⑸关水龙头,⑹擦干。
11.我们要重点学习揉搓手部的6个步骤,现在跟老师学习一下:
⑴洗手心:掌心对掌心搓擦。
⑵洗手背:掌心对手背相互搓擦。
⑶洗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⑷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⑸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
⑹洗手腕: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12.现在同学们伸出手,跟着老师把这6个步骤连着一起来做一遍。
13.全班练习洗手步骤。
14. 游戏一:老师出示卡片,学生按内容做洗手动作。如:出示“洗手心”卡片,学生马上做出洗手心的动作。
15.游戏二:排顺序 ,拿到卡片后站在相应的号码前。在讲台边贴上1——6的号码,将卡片发给学生,学生马上站到相应的号码前。如拿到“洗手心”卡片的同学站在号码1前。
16.比赛:请出男女学生各一位进行比赛。其他学生做评委。
17.实践洗手:给每小组一盆水,学生进行洗手的实践操作。(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太多洗手液,洗手过程中不要弄湿衣服,不要玩水。)
三、总结:小结本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