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3.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知道这是谁吗?生自己说。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二)预习检测
师: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就检查一下学生的字词情况
1、出示词语伯父 巡警 吵嚷 崛起 撑腰 惩处 肇事 训斥 热闹非凡 疑惑不解
2、学生自由读3、指名读4、齐读
(三)精读感悟,体会感情
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师:同学们读的词语都不错,我们就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思考: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了什么问题?同学们是如何回答的?
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1、魏校长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学生甲:为家父而读书。学生乙:为明理而读书。学生丙: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2、师: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理解“清晰而坚定”(2)指导朗读
3、思考: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1)师:指名回答(2)小结: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其他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读书。采用对比手法,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17自然段要求:(1)、想一想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小组交流)(2)、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3)、揣摩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1)、师: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2)、学生谈谈体会
3、出示(1)、分角色读一读(2)、体会周恩来的疑惑不解(3)、小结:所以,“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周恩来难以忘怀。好奇心驱使他要去探个究竟。(板书 耳闻 中华不振)
4、出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此时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主持公道。)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理!)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目睹 中华不振)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学森等这样的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呢?(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师:你呢?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师:还有吗,你呢?)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不管是你的远大的理想还是近期的目标,老师都希望你能实现。
5、补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理解体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系在我们的身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6、课堂小结:指名回答
(四)拓展延伸
师: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五)课堂检测
1、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了什么?
2、思考:你能不能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或词语说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一个很激励人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收获?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关于周总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