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方法】朗读法、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学习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1、 资料助读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聂华苓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
2、 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杀戮( ) 悼念( ) 屹立( ) 肃穆( )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3、 自读感悟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的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合作探究
1、 组内合作,交流疑难
在组长的协调下,小组内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我组的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小组间展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合作探究,教师可适当点拨。
3、 重难剖析,师生探究
(1)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形成提升
补充阅读《致命的母爱》,并自拟题目写下体会(200字以上)。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四:小结评价
1、 我的收获
2、 我的不足
3、 自评
4、 组评
【课外作业】
A层:
一、为下列字注音组词
谬( )________ 憧( )________ 缭( )________
戮( )________ 幢( )________ 潦( )________
泻( )________ 悼( )________ 粹( )________
泄( )________ 绰( )________ 猝( )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2.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3.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三、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1.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
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 )
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
B层: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1.上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的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家。
2.“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中的“温和”一词如何理解?
3.第一段中作者所感觉到的痛苦是什么?
4.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5.结合全文,说说上文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谬miù(荒谬) 戮lù(杀戮) 憧chōng(憧憬) 幢zhuàng(一幢) 缭liáo(缭绕) 潦liáo(潦草) 泻xiè(倾泻) 泄xiè(泄气) 悼dào(悼念) 绰chuò(绰号) 粹cuì(纳粹) 猝cù(猝死)
二、1.表示对死难者的敬意。 2.指“我”的头脑瞬间变得不清晰了。
3.指纳粹的残酷,无辜者被屠杀人数之多,内心的沉重等。
三、1.C 2.A 3.A
四、(一)1.萨特;法;作家;评论 2.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充满友爱与和平的小城。 3.纳粹疯狂地屠杀无辜者7000人,特别是他们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使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他感觉到了痛苦。 4.“沉重”是指纳粹屠杀无辜者的凶残,“美丽”是指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5.纲领,统领全文。
八年级语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