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2021-2022学年海口市哈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2021-2022学年海口市哈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5: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口市哈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2、如图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D.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激光准直 B.对镜面画脸谱 C.池水变“浅”了 D.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5、下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D.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7、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晴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铅笔“折断” B.水中倒影 C.墙上的影子 D.光的色散
9、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如图所示)。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卓玛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
C. 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D. “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海市蜃楼”奇观;
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12、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3、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A.红滤色镜 B.黄滤色镜 C.蓝滤色镜 D.绿滤色镜
14、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二、填空题
1、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2、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 (选填数字号码)。
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该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当将易拉罐适当远离蜡烛时,所成的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5、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____(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夹角放置.
6、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______ ,折射角是 ______ 度.界面的 ______ (选填 “ 上 ”、“ 下 ” 、 “ 左 ” 、 “ 右 ” )侧是空气.
7、光在________物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但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___,光到达两种物质界面返回原物质中的现象就是________,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就是________。
8、当我们在这里参加中考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却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一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9、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鼠标垫(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到鼠标内的光学感应器.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0、图为“光路演示仪”,A、B、C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是光屏。实验时,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光     到观察者眼中。
三、计算题
1、路灯高度为5m,地上两根高度均为1m的竖直杆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经过测量发现两根竖直杆的影长之差为1.25 m,求两杆之间的距离?
2、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即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学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0万亿千米,那么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长时间才能看到
四、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
(2)海若按如图19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0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
2、如下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⑴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⑶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____(选填:“倒立的”、“放大的”、“等大的”、“缩小的”)。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A、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
B、树在镜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墙上的“手影”属于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10、答案:C
【解析】
A.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距等于物距,所以镜中的像与镜子相距也为2m,所以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
12、答案: 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13、答案:C
14、答案:C
二、填空题
1、答:虚 6 漫
2、答:①③⑤ ②⑥⑧ ④⑦
3、答:光的折射,不变。
4、答案:倒立 直线传播 小
5、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30°或150°
【详解】
(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溪水中的“蓝天白云”,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此时反射角为;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或者为180°﹣30°=150°.
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30°或者150°夹角放置.
【点睛】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很多,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最后一问要牢记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题.
6、答:CO 30 左
7、答:同一种;改变、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
8、答:反射、漫
9、答:漫反射 实像
10、答案: 直线 反射(或漫反射)
解析:空气特别干净时,我们看不到光线,当空气中有烟雾或水雾时,烟雾或水雾会反射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三、计算题
1、答:5m
【解析】
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即ABC,所以,,即OC5BC;又因为,所以,即5B1C1OB+BB1+B1C1,得5(BC1.25)OB+BB1+BC+1.25,解得5BC6.25OBBB1BC,即5BC6.25OCBB1,
得OC6.25OCBB11.25,得BB1m
2、答:思路解析:本题涉及天体间距问题,要用到天体间距常用的物理量——光年。
1光年=3.0×105 km/s×(365×24×3 600) s=9.46×1012 km。
已知:s1=160万亿千米=1.6×1014 km,
s2=9.46×1012 km/年。
求:t。
解:t==≈17。
答案:17年
四、实验探究
1、答案:
(1)光源(激光笔等)
(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打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两点确定直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其他合理答案均
(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答案: ⑴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⑵ 作图略
⑶正比 缩小 倒立的